读绘本有感
此篇文章读绘本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绘本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了一本经典绘本《爱心树》。
它主要讲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男孩和一棵无私奉献的树的故事。看完这本绘本,我热泪盈眶,由此我想到了那棵树就像精心培育我们的父母,而那个小男孩就像我们一样,我们把父母无私的爱和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小时候,我们要喝奶、要穿新衣、要吃好吃的、要上学,长大了就离开家里去求学、去旅行、去工作、去创业,留下年迈而苍老的父母在家里日日夜夜盼望儿女何时能平平安安归来。母亲熬白了头,熬皱了脸、父亲熬昏了眼、熬聋了耳,也没盼到我们回来。假如有一天,我们成功了,荣归故里,我们就有了向父母亲、朋友炫耀的资本。父母也会为我们骄傲和自豪。假如我们失败了、落魄了,父母也不会嫌弃我们,而是像那棵大树一样,把什么都给我们;而我们则会像那个长大的男孩一样无度的向父母索取,直到父母去世为止。
所以趁着父母还在世时,让我们多多陪陪他们,而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来后悔就晚了。
爱《爱心树》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爱心树》的绘本。读了这本书让我心里酸酸的.,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有一棵树,她非常爱一个小男孩。小的时候,男孩和树一起快乐的玩耍,树给了男孩一个快乐的童年。男孩渐渐长大,为了让男孩快乐,树不停的给予男孩她的果实、树枝、树干&&
但,男孩为了自己的快乐,离开了树,去了很远的地方,树感到非常孤独。当男孩老去,不能远游时,他还是回到了树的身旁,大树依然用爱来迎接他。
爱心树对男孩的爱是博大的、无私的、宽容的、不求回报的,就像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一样。如果我是那男孩,我不会拿走她的果实、树枝、树干的。我还会在森林旁用砖头盖一所房子,陪伴爱心树,不让她孤独。
《爱心树》读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绘本《爱心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颗大树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向大树要钱、房子、船,小男孩不断向大树索要东西,大树全给他了。
我从中明白了:大树给予了一个小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不求回报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这颗爱心树就像杨老师、胡老师一样,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却像文中贪得无厌的小男孩一样,不知道用好的成绩回报老师。
父母给予了我们的生命,她们就是我生命中的爱心树,在我需要帮助的任何时候,她们都会毫无怨言的来帮助我,关心我。我们应该感恩关爱我们的人或帮助过我们的人。
读绘本有感 篇2
《绘本聊斋》这套书由五个传世名篇构成,分别是《聂小倩》《促织》《白秋练》《种梨》《劳山道士》(五本彩色的绘本),外加一本介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历程的连环画《蒲松龄》组成。“5+1”的套书形式,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的神韵和风采,嘿嘿,简称“神采”。
我最爱读的是《促织》,讲明朝宣德年间,皇帝朱瞻基十分爱斗蟋蟀,命令全国各地进献蟋蟀,供他玩乐。这个苦差推三阻四,最后落到了里正(最下层官阶)的头上,一些狡猾奸诈的官府爪牙借此向百姓勒索、摊派费用,常常为了卖到一只善斗的蟋蟀,逼得不少人倾家荡产。成名便是这样一个里正,老实的他不忍向百姓搜刮,却又找不到这样的蟋蟀,结果被抓进县衙打了一百多板子,打得两腿鲜血淋漓,连路都不能走了。好不容易拄着拐杖在一个驼背巫婆的指导下抓到了一只强健俊美的蟋蟀,却又被好奇贪玩的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畏罪投井。绝望之际,居然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小蟋蟀,上级为此大为高兴,又暗中照顾成名,使他当上了举人,这时,儿子的病好了,并说这只蟋蟀是他变的。
初读这个故事,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奇特而已。但细读一二,却让人感慨万千。这描写得多含蓄啊,将一个昏庸的'皇上形象,以及那些剥削人民的县令的形象,描写得多么淋漓尽致啊。一只蟋蟀而已啊,竟使人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绝望之极,家破人亡。便看成名吧,只是不忍剥削人民而已,若他这样做了,那他便也可以轻松过关,而他没有。他守住了自己的清廉,自己的名节,宁愿自己受苦也决不牵连无辜百姓。便看他的儿子吧,只为了一只蟋蟀,便畏罪自尽,这只蟋蟀竟然值一条人命,俗话说,人命关天,人命至上,此时,却也不过如此了?皇上竟为一只蟋蟀,高兴不已,重赏巡抚?原来官吏、奖赏如此容易便可以得到啊。他知不知道,这一层层下来,要迫害到多少人!
《绘本聊斋》真的是非常精彩,请你绝不放手地读一读吧!
读绘本有感 篇3
第一次读《驴小弟变石头》,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对故事情节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驴小弟喜欢搜集小石子,有一天,他捡到了一颗魔法小石子,却在回家途中遇到了一只狮子,因为害怕而误许了一个愿望——我想变成石头,可怕的是愿望成真了。而驴爸爸和驴妈妈伤心欲绝,四处寻找。成为石头的驴小弟孤独而痛苦地在山上度过了近一年的时光,而那颗魔法石就静静地躺在他身边。机缘巧合,驴爸爸和驴妈妈在野炊时坐在了驴小弟变成的那块石头上,爸爸捡起了那块石头……奇迹般地,驴小弟变回了自己。读罢,仅是一生感叹,倒霉的驴小弟!
然而,当我捧着这本绘本边读文字边看图画,从静谧清晨一直到日落黄昏,不记得看了多少遍,读了多少遍,却一次比一次感动,一次比一次震撼。
感动一——驴妈妈悲戚的话
当驴小弟一夜未归,驴妈妈含泪眺望窗外苍茫暮色,说道,“往后我再也不说他了,不管他做了什么事儿。”感动,并不是因为妈妈说得有多煽情,而是因为她真实。当他说这句话时,我俨然看到了天底下无数个母亲形象。面对孩子的'某些举动,她们总喜欢“批判”,天长日久,妈妈便成了啰嗦的代名词。当失去孩子时,她们恍然大悟,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便是错的,却是孩子最喜欢的。千万不要把他们当做圣人来培养,世界上本没有圣人,即便有,也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并不想做圣人。有时,不完美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而驴妈妈在那一刻大彻大悟。
感动二——驴爸爸弯腰捡石子
野餐时,驴爸爸看到了小石子,“这颗石子真好看,小宝见了,一定会把它收藏起来”说罢,将它捡起。一颗石子在孩子的眼中是至宝,在成人眼中它们只是石子。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然而,爸爸却关注到了它,并将它捡起。不是他童心未泯灭,也不是小石子有多特别(在成人眼中),而是——它是驴小弟的最爱。因为爱所以爱……
感动三——岩石和小石子默默相对
人生在世,什么叫痛苦?不是失去,不是失败,而是希望近在眼前,但你无法伸手攫取。近在咫尺意味着遥遥无期,这一点,驴小弟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深入!
是什么让驴小弟历经磨难最后成功得变回自己呢?我想,应该是爱,因为爱能创造奇迹!
读绘本有感 篇4
暑假里,我在新华书店读了一本绘本《笨拙的螃蟹》。
这本书非常好看,它主要讲的是一只大螃蟹叫尼尼,它觉得自己的大钳子非常碍事,很不喜欢,它羡慕章鱼和水母的触角,也羡慕乌龟和小鱼。它和朋友们玩游戏时大钳子把泡泡打破了,玩捉迷藏时大钳子把贝壳打碎了,后来章鱼被海草缠住了,它越弄越紧,尼尼用大钳子把海草剪断了救了章鱼,尼尼不再觉得大钳子没用了。
我读了这本书也想去海底去探索,去发现海底的.神秘,
读了这本书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勇敢面对,要相信自己。
读绘本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绘本书《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是一个人人都读得懂,也听得懂的故事。里面其实是由一块普通的蓝料子带来。讲了慈祥的爷爷即聪明又心灵手巧,总是能把旧的看上去可以扔弃的东西重新变成新的,使人看见了,听见了有一种吃惊不小的感觉。我们也能像爷爷那么能干吗?在普通的生活里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吗?二年级读后感卡片
我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吧!当约瑟还小的时候,爷爷为他做了一条奇妙的毯子,约瑟渐渐长大了,这条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约瑟的妈妈说毯子太旧想把它扔掉了。约瑟跑去找爷爷,爷爷把毯子变成了奇妙的外套。后来,一次一次的,外套又一次变成了背心、领带、手帕,最后手帕变成了纽扣。有一天纽扣不见了消失了,即使是爷爷也没办法无中生有呀!第二天约瑟去上学,拿起笔在纸上刷刷的写着,他说这些材料还够用??就写成了一个奇妙、精彩的故事。
我还很喜欢这本书的图画,有小老鼠的家庭,它们也忙忙碌碌着,用爷爷剪下来的零碎布做床单,窗帘,桌布,还有衣服等??用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庭装扮得漂漂亮亮,看上去很温馨。真是美妙极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养成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更要认真学习,像约瑟的爷爷那么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这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用我们的智慧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