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此篇文章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篇1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书中一个个英雄人物,谱写传奇;一个个精彩故事,脍炙人口。
我觉得三国中最聪明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他神机妙算,通晓天文地理,想出了许多奇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公瑾、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即将去世的时候还用木像吓退司马懿、以锦囊妙计巧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聪明机智,为蜀国立下了很多的功劳,是蜀国三分天下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设想一下,在关张二人都怀疑诸葛亮的时候,刘玄德说罢就罢,那么蜀国还会有吗?还能三分天下吗?所以诸葛亮的到来,才使得蜀国能强盛。
关羽是忠义勇猛的代表。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他让华佗刮骨疗毒,一边饮酒吃肉,一边与马良下棋,众官见了大惊失色,而他谈笑自若,全无惧色。勇猛兼忠义,当他迫降曹操,曹操以厚礼待之,他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寻找主公;在华容道曹操被他捉住,他义释曹操;而吕蒙用计,关羽虽然大意战败,临死也不肯投降。那是因为他心中知道:我桃园三结义,同心协力,报效祖国,视死如归!
读完了《三国演义》,我最大的感慨就是魏蜀亡国,江山皆归司马炎。蜀主刘备和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文臣武将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可是,关羽、张飞不幸离世,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在诸葛亮去世之前,他还能听取诸葛亮出师表之言,管理好国家;可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出祁山的时候不幸病死,只有姜维这员大将了。本来需要养精蓄锐的时候,姜维又急于攻打魏国江山,九伐中原都失败了,虽然也打过一些胜仗,可最终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后主刘禅在蜀国后期宠信黄皓,这位蜀国的君主,竟没有一点义节,视社稷为儿戏,屈身降魏,乐不思蜀;又无治国之能,没有贤臣辅佐,国家不富强,是致使蜀国走向败落的原因。而魏国比蜀国先前要更繁荣一些,可是后面司马氏专权,威逼魏国最后的皇帝曹奂让位,是导致魏国亡国的根本原因。如果当时的魏国皇帝自己再强大一点,争取主动,那么可能也就不会让江山变成晋帝司马炎的了。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故事跌宕起伏,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既了解了书中人物的传奇,古人的胸怀,让我更加知道了以史为鉴。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篇2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三顾李宅。其中“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未得能人辅佐,心实不安。忽陆续与俩高人——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孔明密友之一徐元直。经过这俩人推荐,叫刘备去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卧龙冈去请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听了非常高兴,与关、张二弟去隆中拜访。但前两次未如愿。第三次去,孔明恰好在。刘备言请出山之意。诸葛亮言:“我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但见刘备如此诚恳,答应了他出山相助。
当我读到这回时,我就想起一件事:
那是20xx年的“五一”长假,我正在家做作业,突然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思右想,没想出来,我本想给同学打电话,可没电话号码。咋办呢?突然,我想起李洛鑫同学,我曾经去过他家。于是拿起书,朝李洛鑫的家走去。
到了他家门口,轻叩铁门,李洛鑫的妈妈来开门。我说:“阿姨,我是李洛鑫的同学,特来请教他一道题。”阿姨说:“小朋友,李洛鑫今早和他表弟出去玩了,。”我问:“何处去了?”阿姨说:“踪迹不定,不知去向。”我又问:“他好久回来?”阿姨说:“不知。或3个小时,或5个小时。”我听惆怅不已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9点钟,我又冒着大雨来到了他家门口,我轻叩铁门,又是李洛鑫的妈妈开的门。我问:“阿姨,李洛鑫在家么?”阿姨说:“他昨天晚上7点钟才回家;今早又被他舅舅叫去陪他下棋去了。”我听了,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一整天闷闷不乐。
第三天早上9点半,我又到了他家门口,轻叩铁门,还是李洛鑫的妈妈开的门,我问:“阿姨,李洛鑫在家么?”阿姨轻声地说:“嘘。他在书房做作业。进来坐吧!”我说:“谢谢!我就在外面等。”过了十几分钟,阿姨说:“我去叫他。”我说:“不可打扰,等他做完再说。”又过去了20分钟,李洛鑫喊道:“妈妈,我的作业做完了!”阿姨说:“哦,外面有同学找你。”他立马跑了出来,说:“‘有朋至远方来,不亦悦乎?’请进。”我进了他的卧室。李洛鑫问:“你来我家有什么事?”我说:“只因前日有一道题做不来,,想来问你,没想到你两次都不在,今幸见到,望李兄赐教。”李洛鑫笑着说:“但恨我智识浅薄,恐不能解答。”我说:“别这样,我相信你的本事。”他说:“不行,不行!”最后经过我再三请求,终于答应为我讲题。
掩卷而思,真是无巧不成书,刘备“三顾茅庐”幸得天下,我“三顾李宅”幸解疑难。刘备幸哉,吾亦幸哉!看来要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你必须诚恳地锲而不舍地去请求他(她),不然你就天下难得,疑问难解。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篇3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学校老师让我们读四大名著,我刚开始心里还是很抗拒的,因为四大名著里面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我来说读起来是十分难懂的。在今年的暑假,我有大把的时间来阅读书目。第一本书我就选择了《三国演义》。
我打开第一章,生字晦涩难懂,确实很难去读下去。为了读懂三国演义,我兴冲冲的去找相关的动画片来帮助我读书。记住动画片的相关情节,在书里找到相应的内容。在已知情节的情况下,再去读书。这样我就会理解书中的情节,不会的字就查字典之后就明白了书中讲的内容。
通过阅读,我发现《三国演义》真是本奇书。我对这本书越来越痴迷,对作者罗贯中敬佩不已。作者在书中不仅描绘了多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传奇人物。我被书里人物的品质、魅力、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不仅聪明睿智,还有一身的忠贞傲骨,为蜀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前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做军师,成就了他三国鼎立的局面。在后期,刘备去世了,吴国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之后,蜀国已大势远去。蜀国刘禅继位,但是他玩物丧志,没有他父亲的智慧远见,以诸葛亮的智慧,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没有,他尽心尽力的辅助后主,操练兵士,囤积粮食,为北伐做好充足的准备。诸葛亮两次北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都没有成功最终死于五丈原。即使诸葛亮再聪明,也抗争不过天下大势的纷繁复杂,命运的无常。水镜先生的一句生不逢时,就是诸葛亮的一生啊!
其实诸葛亮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就已经预见了自己的结局。如果辅佐刘备,真能一统天下的话,刘备也不至于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才答应他。他知道,这是不可为的,但是他还是做了。可能也是对自己的智慧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辅助刘备一统天下,也可能是为了轰轰烈烈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论哪一个答案,我都佩服诸葛亮,他是个名垂青史的英雄。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时间好像过了两个世纪。从最初的黄巾起义,后来三国鼎立,最后,晋统一天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向前的轨迹。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为自己灿烂的一生,画上一个感叹号。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
读完《三国演义》,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在我脑中挥洒不去。曹操有句诗好:“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也应了《三国演义》最后两句诗“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三国早已成梦,浪花淘尽英雄啊!我读得并不深,只想凭浅薄的见识谈谈几位英雄,以表敬佩之情。
我之前读过几篇诗词,《龟虽寿》里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短歌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气势磅礴,印象很深,不难想象,作者是胸襟博大之人,而此人便是曹操。可《三国演义》里,曹操却是奸雄。可能是作者带有主观色彩的缘故,但曹操能收拢人心,创立基业,也确实不易。后人有诗说他“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我其实很佩服曹操,奸诈也罢,残忍也罢,都只是片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觉得曹操博大的一面比那些片面实在大得多。曹曹死前嘱咐侍妾分香卖履的一番话很感人,书中未提的取文姬回汉的事也有功,还有他的文章,他的诗歌,为人熟知。他处在乱世,“扶天子以令诸候,”虽被世人唾骂,但却功不可没。从说纷云,他也非我所能体会。
读了《三国演义》不能不提诸葛亮。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通天文,晓地理,呼风唤雨,过去未来,无所不知。他一心保蜀国,二写出师表,三气周瑜,四番用计,五路退兵,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阵图迷敌,而聂绀驽先生却说“诸葛亮小本经营,东支出绌,勉强维持了几年,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谈不上天下英雄”。谁知呢?不过单凭几句话就能气死周瑜,一张口就能骂死王朗,还有那感人肺脯的《出师表》,实在令人感叹。
还有周瑜,曹操赤壁之战败于他之手,足见多谋,另一方面,他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可见他眼光浅短,器量狭小?可有人说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宽宏大量之人。书中却写成如此狭小心胸,周瑜要是知道罗贯中这样写他,不被气死也难了。
至于《三国演义》里的其他人物。比如刘备,忠诚仁厚,三顾草庐,其诚意可见不一般,还有关羽,忠心不二,曹操如此厚待之,他却一心向汉;至于张飞,勇猛异常。有句歇后语叫“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我觉得十分有趣。还有赵云,当阳长坂单骑救主,老时还力斩五将,勇不可挡。还有黄忠、张辽、徐晃、姜维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唉,那么多英雄人物,形象仍旧那么鲜活,栩栩如生。他们虽名留千秋,浪花却已淘尽英雄,千言万语也只是留下一声叹息罢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篇5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它不仅创造许多多的英雄豪杰,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无暇的艺术形式。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诸多故事都可谓是人人皆知。一段段意味深长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使我陷进了那个年代。
这里面智者的代表应该是诸葛亮了,他有勇有谋,忠心护主,空城计的着冷静,草船借箭中的精彩表现,各大战役中的谋略计策,巧布八阵图,智退司马懿,七擒孟获,不使无人拍手叫绝,真的是无人能及,神鬼莫测。
再来说说关羽,一位绝对善于作战,武功精湛到绝的英雄灵魂人物之一,单刀赴会足以体现出他的英勇与威猛,也足以看出他那藐视困难的精神,之后挟持鲁肃保会自己更能充分的看出关羽的胆与谋。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拼死护主之家眷,说明关羽的忠。是一位有勇有忠有仁的英雄。
张飞,与关羽一样也是一位虎将。对刘备忠心耿耿,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探囊取物,令人刮目相看。具有万夫不当之勇。
曹操与刘备二人是具有鲜对比性食物人物。曹操是奸诈狡猾,狂妄自大,还说他与刘备是并好英雄。虽然他是为了试探刘备,看刘玄德是否有二心,但试探背后也是以看出他的自大与狂妄。而刘备与他恰恰相反,刘备是位仁德之君,以“仁”字治天下,刘备三顾茅庐,无一身怨言,可见他的明智,刘备珍惜不但人才,而且爱民如子,挟百姓集体过江,典性事例,一一说明乐他的仁,义,明智。
三国演义,不但讲述了吴,蜀,魏三国以文物争天下的故事,还让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战术兵法,并告诉我们不能像曹操一样阴险,残忍,也不能像刘禅一样昏庸,“乐不思蜀”;也不能像蒋干那样愚不可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的人人事事令我百读不厌,似乎我已陷入三国争霸的世界,又似乎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联系到现在,像诸葛亮那样聪智的人才几乎已无,像刘备那样仁德兼备的也少之基少,张飞,关羽,赵云——那样忠心为主的也少多了,金钱,地位,身为有什么好的,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几乎办不到,还谈什么。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心思,人们绞尽脑汁,为的就是钱,难道真的那么好?虽然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那也是建立在诚信与良心的基础上啊,着是一个什么?我迷惑了!
三国演义,英雄会聚,我真的好佩服那些英雄气魄与心地,难道现在的人们就做不到这些吗?
三国演义,真的使我大开眼界!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950字 篇6
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演义为我们很好地解释了这个观点。大汉皇亲刘备刘玄德,占据四川汉中之地,称国号“蜀”,后却被司马懿灭国。他想重振大汉的愿望没有实现,很明显,他失败了。但人们却称他为英雄。关羽败走麦城,他也失败了,却被称作武圣,也是个英雄。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曹阿瞒,后世的人也评价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三国以何论英雄?为何董卓不是曹操是?为何张角不是刘备是?又何谓之英雄?
三国里虽没有明说英雄的标准,但其实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不同,以及认为他们是英雄的原因。
大概是以他们自身在当时做的事判定的吧。董卓谋权时,忤逆天子,妄图吞并大汉,是人们眼中真真切切的反贼。而曹操呢?手拿七星剑刺董,加入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是什么?这是爱国啊,虽然后面显出他也是有称帝之心的,但是在他和董卓之间,这就足以显出曹操是英雄而董卓不是了。
也可能是由他们在百姓心中认定的品性而定的。张角的黄巾起义,说来可惜,本来是要推翻汉朝的愚昧统治,无奈时间不对,人民早已是被国家思想控制了,于是国家就以叛军处理了。而刘备,三结义,征义军到处救人,深得民心。他想匡扶汉室,而且又是仁德帝王,虽然说是失败了,但他的仁义打动人心,也被称作英雄了。
所以说,三国里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英雄:第一,他做的事情是否在当时符合民心;第二,他为人是否得民心;第三,是否有一个反派衬托他。三点全具备的,才会在后人流传中被称作英雄,其余的除了当作反派,也就是个路人罢了。
古代评英雄完全看民众的心理想法,那么在如今的现世里呢?
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一个人 只要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一般情况下都是会被称作英雄的,但那些去做一些坏事,动一下坏心思,故意让别人把自己当作英雄的心理问题者也是存在的。
真正的英雄是不会为了当英雄而当英雄,不会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他们在那时的想法只是自己的本能而已。真的对人民好的人才是英雄,为了区区一个虚衔而做好事的人,那不叫英雄,相反,一经发现,之后只能留一个罪人的千古骂名了。
我们也应该去做一个英雄。不必像那些牺牲自我,光荣负伤的英雄。只要能在心里埋下一颗英雄的心,对恶势力敢于说不,对弱势力伸出援手,或者说可以去捡起一个地上的垃圾放进它真正的归宿地,再或者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你就是一个英雄了。就算你不做这些事情,只要不去做出对人民有害的事,安分地过完一生,你也是个英雄啊!
英雄不难,以成败论英雄,显然不对。以人心善恶论英雄,是现在的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