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能够参加20xx年xx月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觉得非常的荣幸。自己先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二十多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听了几位名师们独到的见解和讲座,受益匪浅,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对自己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策略。尤其是听了李明军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分析之后,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对于问题频出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浅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处在儿童时期向青少年时期的转折,像我校中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工,父母离异,家庭贫困,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而且是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感受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能平衡过去,最终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到:
(1)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一个和平,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在教学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则。使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由自卑自弃走向自强与自信,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会,让学生今后用得上,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
学习态度。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作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是否健康,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知道了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对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也了解了一些解决策略。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会在教师的感召下,表现出兴趣,体验到愉悦,充分的展现自我,并表现出对教师的爱戴和尊敬。教师也从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乐于为工作奉献,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与爱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善于调节自身对工作的倦怠。在面对学生时要关爱学生,真诚自然,多听少说,不要无故打断学生的话,,站在学生立场,舍身处地了解学生。在面对同事时,要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重视互动关系,弹性处理问题,控制与疏导情绪。
(4)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奋斗。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实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在自我赏识的环境下生活,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学校请来了闵行区有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黄志法、金燕、袁胜芳三位老师做专题讲座。根据我们学校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给我们清晰、详尽地阐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之处,独特之处。她在讲授中有事实有理论地说明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
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次培训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了不足,提升了自我,指明了方向。
虽然有的知识还很艰深,有的内容还不够熟悉,但我回到岗位上会继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搞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
xxxx年3月31日上午,有幸去二七区82中听了一场有关《提升教师职业幸福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报告。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本次的收获颇多,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报告分了两个内容:
1、总结归纳现在教师和学生的现状;
2、针对现状如何去进行缓解。
现在教师想到未来都充满了焦虑:延迟退休;昂贵的医疗;角色的转变;职业的发展;评价的体系;工作的待遇;决策的民主;严格的管理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和疏导,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最终造成了教师职业的倦怠,从而造成教师的幸福感缺失。没有幸福的老师,就不可能教出来幸福的孩子。所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重要,但如何才能缓解这些压力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雅芳专家也给了一些方法和建议:比如增加控制感;想想自己的选择——疾病模式还是健康模式,想做失败者还是成功者;做一个积极的人等。
林雅芳教授说,他们做了个调查,问全班学生长大了干什么。学生一一站起来大声告诉老师长大后的志愿,有当外交官的,有当CEO的...只有一个学生长大愿意当老师,专家们如获之宝簇拥而上激动的问这个学生说:孩子,请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长大愿意当老师?这个学生一脸无奈的告诉老师说:老师,您弄错了,我是想到国外当老师...专家们愕然的看着孩子,内心的灵魂深深被这一场景触动了......
前一段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学术中国里的文章,说一个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而老师平均寿命59.3岁。调查的结果还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强迫症状、焦虑程度、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要高,普遍存在着情绪失调的'现象...文中列举了老师十大特点:1、教师寿短;2、教师太累;3、教师太苦;4、教师太穷;5、教师太难;6、教师太忙;7、教师可悲;教师无奈;9、教师寒酸;10、教师呆板...文中写到————如果教育不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我们的民族前途何在?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无病呻吟,这是一线老师的共性问题。
从教二十几年,也常把“当老师是良心活”这句话挂在嘴边,所以在自己的学科和课堂中,向来都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也源于此,上课要求就非常严格,虽然可能有一些学生会认为老师很厉害,但我宁愿让学生误会一时,也不愿让学生终生骂师。
用文章中一句经典的话来结束我的分享吧:
教育的过程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的宗旨不是痛苦的重复,而是快乐的创造。教师爱学生,谁来爱老师?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我们班召开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健康的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情景剧、“专家”讲、DV播放等很多有趣而有意义的环节组成,其中给我映像最深的是DV播放环节。
DV播放环节主要是通过DV播放的方式来对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的展现于揭露,再结合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从而达到及时纠正、预知与了解相关知识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将健康这一严肃的主题活跃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正视自己心态的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在3段DV的创作与录制的过程中、通过这些有趣而有意义的合作拉近了同学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了沉迷网游、自恋等问题,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以及动画制作的'诙谐幽默都将将此次班会推向了高潮。博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通过全班上下的一致努力我们的精品班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相信通过本次班会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坐标而且也会促进我们整个班集体更加和谐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