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上课意图:
学生在学完“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时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对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够明确。例如,同样是用15÷3=5这道算式计算“一共有()个桃子,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份()个”和“一共有()个桃子,每个盘子里()个,分成()盘”时,对两题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对于“将谁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求出的是几份”这些问题理解不透。这节课,我们将试图沟通“除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减法是一种“分”的运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运算,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把知识教“薄”。
教学目标:
1、梳理比较“等分除”与“包含除”,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经历自主表征的过程,在对比中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磁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主表征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法。(板书:21÷3=口)等于几?怎么验证它是对的?
引导学生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在交流比较中进一步明确算式表达的含义。)
二、沟通交流
1、交流反馈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诀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学生分一分的情况。
把21个圆平均分成3组,每组7个。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个)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把21个圆,每组分3个,能分7组。小磁片展示,板书:21÷3=7(组)
2、辨析,理解除法意义
师:两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照两幅图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减了几个3?
3、对比,沟通减法与除法的联系
师:观察减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小结:每次减3,减了7次等于0,说明21里面有7个3,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呢?为什么?
现在,我们从21个圆片中每次移走不同个数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个,第二次拿走5个,第三次拿走6个,第四次拿走6个)你能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吗?
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一题材的情境便于比较,有利于直观感受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感悟除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呈现的答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减法的关系桥梁,突破了难点。)
三、编题,巩固意义
自主编题
根据21÷3=7,你能编一道数学问题吗?
小结:不管是分什么,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用生活中的实例表示21÷3=7,进一步巩固出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把握除法的本质)
四、总结,回顾意义
学了这节课,你对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分?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3页例4:
1: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每盘应放几支?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能表示出来吗?
2:说出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
3:写出的算式怎样读?中间的符号叫什么?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读一读
12÷3=4 16÷4=4 18÷2=9
(二)算一算、说一说。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
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熊,每个小熊分几个?列式解答。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列式计算?(平均分时,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
四、教师讲评 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2、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5页第1——3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4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分?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3页例4:
1: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每盘应放几支?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能表示出来吗?
2:说出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
3:写出的算式怎样读?中间的符号叫什么?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读一读
12÷3=416÷4=418÷2=9
(二)算一算、说一说。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
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熊,每个小熊分几个?列式解答。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列式计算?(平均分时,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2、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5页第1——3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熊猫吗?熊猫馆的饲养员叔叔每天都要给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今天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课件出示竹笋)
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可爱的熊猫吗?看看每只熊猫可以得到几个。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替竹笋,用4个圆圈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分好后,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结果如何,击掌结束)抽学生上黑板汇报分的结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课件呈现分的过程
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全班一起说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帮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是不是平均分的问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师为你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除号,来,跟他打打招呼:除号,你好
除号的写法,用尺子画一条平直的线,上下两个圆点要对齐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到底该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笋的`总数是(12),把12在这个总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把4这个份数写在除号后面
(3)每份是几个(3个)把3这个每份数写在等号后面
12÷4=3
(4)回忆过程。(看谁的耳朵最会听)
(5)指生说、同桌互相说(抢答,给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长声调,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个”
(7)指生复述、男女生比拼
(8)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
读作:12除以4等于3(齐读3遍、快问快答)
(9)数学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说的对不对)
三、闯关
1、做一做第1题
(1)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课件出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3)在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总数是15,份数是5,每份数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这道题中,15÷5=3表示把15条鱼,平均分成5分,每份3个,你能在说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吗?
2、做一做第2题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
动手分一分
指生说在这道题里,总数是几,份数是几,每份数是几,除法算式是什么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三第3题
四、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饿哦们认识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水果,并列出除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