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 篇1
(一)导读,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重视,社会地位低下,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体悟到这些人的善良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王》,去认识杨绛笔下的这位善良的不幸者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设下悬念,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急于走进文本。)
(二)理读,感知内容。
速读课文,要求(彩屏显示):
1、勾画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思考: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身份、身体情况、生活境况及做人几方面来考虑。)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学生归纳,编写提纲。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展开生本对话,师生对话,感知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三)研读,探究写法。
研读8——16自然段
1、彩屏显示第78页插图,请学生对老王进行外貌描写,要求表现出他的不幸与善良。
学生练笔、交流,教师点评。
2、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了老王的特点,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老王的呢?
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2)动作描写:“他一手拿着布……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镶嵌在门框里”
(3)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
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后,四人一组,合作研讨这些语句的作用,教师相机点拨。
3、集体朗读8——1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4、彩屏显示第78页插图(老王的特写镜头),回忆文中的描写,再次体会老王的善良。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文本,把直观感受和研读重点段结合起来,通过练笔、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策略理解文本,对老王的善良有更深的感悟。)
(四)赏读,品味语言。
1、简介杨绛作品的语言风格(彩屏显示)。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
A、在表达上的好处(彩屏显示)。
A、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B、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A、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B、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A、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B、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地站立在门口。
学生合作探究表达好处,教师适时点拨。
3、学生在从文中找到其他例子,做替换练习,品味语言妙处。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品味语言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感知语言的妙处,获得有益的启示。)
(五)悟读,体会感情。
(彩屏显示)
1、画出结尾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対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思考: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答,教师点拨。集体朗读,体会情感。
2、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答,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
(六)联读,链接生活。
(彩屏显示)
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学生准备2分钟,然后在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反思,获得思想上的启发,提升道德情操。)
(七)总结,回味情感。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老王是一位心地善良、老实厚道、讲感情、讲仁义的好人,同时也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生凄凉艰难的不幸者。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要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的目光要能够从高处降下来,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用爱体察爱,用善良回报善良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作业设计:
试以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九)板书设计:
老王作者
善良体察善良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 篇2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
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难点:
理解主旨句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言“一个人善恶的有无,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行为的本身”这句话的内涵引入。教师投影:《老王》杨绛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明确目标:
读懂人物
读懂作者
读出自己
三、指导自读,把握文意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注音
塌败(tā)取缔(dì)伛(yǔ)翳(yì)骷髅(kūlóu)
绷(bēng)滞笨(zhì)愧怍(zuò)
(2)释义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2.读人物
听读中发挥想像,头脑中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思考: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见于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请学生自读课文,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归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 篇3
老王这一篇肯出自《杨绛散文》,略有改动。杨绛是我国知名的作家。被人们称为杨绛“先生”,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理清老王和作者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
2、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3、体会作者提倡的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分析老王在生活中事例中所体现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在他们的交往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我们回忆一下,具体写了老王的哪些事例,这些事例表现了老王的什么性格特点。
二、合作探讨,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1、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体现了老王哪些的性格特点?
①给我们带送冰块,冰大车费减半(第5段)
②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着想(第7段)
③去世前一天硬撑着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第8-16段)
2、文章重点写了老王的哪一件事?这件事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分别找出文章中有关的语句。)这些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朗读第8-16段)
重点写了去世前一天硬撑着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主要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方法。
三、你认为作者及其一家是怎样的人?具体写到了哪些事情?作者对老王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5件事情。
善良,富有爱心、同情心,关爱和尊重不幸者
四、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第17-22段)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五、图片展示,告诫我们要尊重和关爱不幸者,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他们。
六、品味文章语言。
七、课堂小结。
1、本文选取老王典型的具体事例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具体事例的时候要运用到人物描写方法,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写作要注意选材和详略得当。
3、体会作者关爱、尊重老王以及愧怍的思想感情。
八、拓展迁移和作业。
做语文练习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三)《鲁迅爱子》。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 篇4
[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教学设想]
运用情景教学的指导原则,通过音乐和图片及教师感情的投入[诵读]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习老王善良、诚实的品质,学习作者关怀不幸者的精神,最后在教师特设的情景(图片、音乐、解说)中,再次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听一首导教师有情感的诵读、感染学生。
诗歌入
二、读一篇整体感知
文章品味探究
合作讨论
(1)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并总结板书。
1、老王的生活怎么样?
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
3、作者一家如何对待老王的?
学生活动:自读,速读,抓要点,整体感知,交流意见。
(2)品味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哪些自然段受感动及原因并总结。
学生活动:细读,品味,批注,然后交谈发言。
(3)合作讨论: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话并总结。
学生活动:互助式学习,讨论发言。
三、诉一份温暖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身边哪些普通人曾给过你感动,写出感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一写,个别回答,述说生活的美好。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发言,配以“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魏青刚和青藏铁路工人”图片,引导学生把目标投向社会,发现普遍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树一个信念
教师再次创设情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图片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解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堂教学设计 篇5
[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教学设想]
运用情景教学的指导原则,通过音乐和图片及教师感情的投入[诵读]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习老王善良、诚实的品质,学习作者关怀不幸者的精神,最后在教师特设的情景(图片、音乐、解说)中,再次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听一首导教师有情感的诵读、感染学生。
诗歌入
二、读一篇整体感知
文章品味探究
合作讨论
(1)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并总结板书。
1、老王的生活怎么样?
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
3、作者一家如何对待老王的?
学生活动:自读,速读,抓要点,整体感知,交流意见。
(2)品味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哪些自然段受感动及原因并总结。
学生活动:细读,品味,批注,然后交谈发言。
(3)合作讨论: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话并总结。
学生活动:互助式学习,讨论发言。
三、诉一份温暖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身边哪些普通人曾给过你感动,写出感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一写,个别回答,述说生活的美好。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发言,配以“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魏青刚和青藏铁路工人”图片,引导学生把目标投向社会,发现普遍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树一个信念
教师再次创设情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图片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解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