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分与合》教学反思

2025/09/17教案

此篇文章《分与合》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1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成功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做到了。接下来“花瓶分花”,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的情景,充分运用这些情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学习“4的分成”,孩子们也学得很好,但是在说“4的合成”时,语言组织上都不够好,说明这个环节,教师设计有缺陷,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学生看着“4的分成”很自然就能说出“4的合成”。数的分与合的教学,渗透了加、减法的意义,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安排了“4的分与合”的手指游戏,希望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到“4可以分成3和1”马上能想到“4可以分成1和3”,然后利用这样的方法,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迁移探索学习5的分与合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中,孩子们的迁移能力都还不错,大部分孩子都是看到一种分成的情况,马上就填写出另一种分成情况,但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发挥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交流得不够,他们能迁移,但是不能表达为什么可以这样写,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的地方。之后的巩固提高练习,将“3的合成”板书到黑板上,并用糖帮助孩子们再次理解“合成”的意义,这一补救措施,让孩子们的“合成”意义的理解好了很多。

就教学效果而言,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过关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合成”的措词不好,也在“做一做”的补救措施下,大力修善。

不足在于:

(1)数的合成基于数的分成而存在,教师在分成的时候,也许多次从言语上渗透强调,“这是4朵花,我们把它分放在两个花瓶里,所以说4分成几和几”,这样也许学生理解分合的意义会更好。

(2)按一定顺序排列,教材要求上只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这一要求。但我个人认为,学生能“翻动”,看到一种想到另一种,这样会更好些,为以后的加减法可以作更好的铺垫,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先形成一个表象,感知按顺序并不是只有一种顺序。但结果我觉得把握得不够好,没有讲够,讲透。还是有好多学生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按一定的顺序是按的什么顺序。

总之,课是上完了,自己也感觉要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比如语言的简洁,教学形式怎样更适合低年级的儿童等方面。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2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习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习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 “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习,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3

一年级的数学课,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想学、愿学,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玩的活动中,学习新知,所以课堂上不仅有教与学,还要有“玩”。这节课,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孩子“玩起来了”。

1、在新授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6、7的分与合。

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先问学生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然后带领学生用小棒有序地进行动手操作,并有次序地说说6的不同分法。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模仿6的分与合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经历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在练习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6、7的分与合。

在练习时,我先用手势带着学生边说边6、7的`分与合,学生动口又动手,记忆效果非常好。然后进行对口令游戏,我把书上P33第三题的题目稍微的改变一下,不是单纯的说我出几,而是引导学生说完整:“我出2,你出几,2和几合成6?”学生回答:“你出2,我出4,2和4合成6。”先师生游戏,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游戏。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不光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6、7的分与合也得了巩固,可谓是一举两得。

略有遗憾地是,在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的时候,还是少部分学生,逮到一种摆法就写在书上,没有顺序可言。思考以后,我觉得这样修改是不是会好一些:找一个“有序”分的学生和“无序”分的学生,上台来,让他们背一背,看谁背的快!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到“有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4

《分与合》教学反思《分与合》中主要是对4和5的合成进行教学。对于4和5的分与合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红花对4和5的分与合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活动中、游戏中记住分与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因此,本节课我创设问题情境为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把4个桃子分成两部分,体会分;接着,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4可以分成几和几;然后想想“几和几合成4”。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是个渐进的过程,是重点,再让学生知道4可以分成1和3其实和4可以分成3和1是有内在联系的`,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在说完所有4的分与合之后,我引入了拍手游戏,让孩子在动手中思考,在说一说中加深记忆,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我还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知识的迁移,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当学生说出5可以分成1和4时,让学生说成5还可以分成4和1,再推理出几和几合成5。接着让孩子自己试着用拍手游戏来说,并请孩子一个一个的展示,有节奏感的拍手游戏,让孩子学得津津有味,拍的动作也强化了孩子脑海中分解与合成的关系。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5

在这节课之前我还是做了一定的准备,也试上了两次,反复修改了一些内容与细节的地方。按道理上下来会还不错,但是自己却没有把握好,在课前太大意,连课件都没拷到教室电脑里就开始上课,导致教学进行到了练习部分才把课件放出来,虽然前面课件我没有在上面准备太多的信息量,我自己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确实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习惯仍旧有待提高。

不说这个问题,就课堂中的一些教学自己还是反思一下。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受“分与合”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虽然有部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甚至有个别孩子能够不用具体实物操作能说出2—5的分与合,但在语言表达上和对分与合本质概念的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例题出示的是4的分与合,接下来试一试中便是学生的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究5的分与合,教材认为2、3的分与合相对简单,所以只在练习部分体现了出来。但我却把这个内容提前到了例题的前面,作为例题的铺垫。让学生在把两朵花用两只手来拿的同时感受到什么是分,怎么分成两部分,建立“分”的初步概念。接下来要他们分3朵花,引导他们交换两朵花的位置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分法,为下面“一种分法两种写法”做铺垫。这样下来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间要顺利得多。

《分与合》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我是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问学生:对一个人表示热烈欢迎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很快就有学生回答了,可是他的回答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你猜那位学生怎么回答的?他尽然回答,我会把身体坐正。哎!真的不知他怎么想的。通过我的再三引导和手上的动作,学生最终回答出拍手。从而开始了本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猴妈妈带着小猴摘桃子的情景,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根据教材特点,以分桃子为素材,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一分自己的4个手指,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体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4的分与合的讲解,利用迁移能力探索学习5的分与合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采用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虽然刚刚上学的一年级孩子还不太会合作学习,但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至关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发挥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交流的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的地方。

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在课堂上,学生说的都比较好。总之,这节课整体把握还是可以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本节课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学生合作的机会不是很多、游戏的设置也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