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此篇文章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篇1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一口气看完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不是因为学校的行政命令,而是因为自己早就想一睹为快,关于哈利波特的大结局,网上早就议论得天翻地覆了。
令我十分兴奋的是,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自始至终认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果然这部哈利波特系列的结局没有让我失望,毕竟,伏地魔死了,而哈利还活着。看来,罗琳女士还是深谙读者心理的。
历时数载的《哈利波特》终于缓缓拉下了帏幕,小说中的哈利波特创造了奇迹,而在现实中,罗琳女士也创造了一个灰姑娘式的奇迹,她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中年女性变身为英国数一数二的成功人士。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系列的销量在全球达到三亿多本,五部电影的全球票房更是超过了四十四亿美元,这在出版界和电影界都能称得上是一个神话。作为一个哈利波特迷,很想对这部经典的作品发表点评论,一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如果有人试图在接受这本书前了解故事而发问。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是一个扣人心弦的魔幻故事;关于一个特别的魔法男孩的故事;一群魔法世界里的少年英雄打败大魔头的故事……我觉得,在看完完结篇后,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部讲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用生命咒语护卫儿子长达十七年;第二部讲了同学之间的爱,还有一个小姑娘对一个小男孩的朦胧的爱;第三部讲了父子之间的爱——无论是生父还是教父;第四部说的是小男孩对小女孩的爱,当然,这只是表象;第五部说的是众人之爱——一群勇敢的人为了一个勇敢的目的团结起来——赤胆忠心咒,还记得么?第六部体现的就更多了;但是远没有第七部多,第七部是前六部的总结,是真相的曝光,是悬念的掉落,也是爱的大爆发——斯内普教授因为对莉莉的爱恋担起了最危险的护卫与卧底工作,挽救了哈利,也挽救了他自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直以“唠叨”见长的罗恩母亲,最后大发雌威,竟把伏地魔手下第一女魔头给干掉了,其“护犊”的执着令人咂舌不已;另外还有马尔福夫人,为了探视儿子的安危,竟不惜欺骗近在咫尺的伏地魔。但是最令我钦佩的是主人公哈利在得知自己必死时毅然选择受死的勇气以及为消灭伏地魔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多么地令人感动。他明白,人生中有许多比死亡更糟糕的事,所以,他不怕死,他的遗憾,也许只是对真挚的感情的留恋。当然,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哈利征服了死亡命运,成为了生命的主人。其实,不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书中描绘的魔法世界里,“爱”都是人们最珍贵的财富:哈利的母亲爱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哈利的生命,让他成为唯一一个在杀戮咒的攻击下不倒下的人,这是亲情之爱;哈利的朋友爱他,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哈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友情之爱;哈利也爱爱他的人,他不愿让更多的人为他死亡,就勇敢地面对伏地魔,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自己所深爱的人,这是舍己为人的大爱。在那个一句“阿瓦达索命”就可以让人无声无息的死去的世界,爱依然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武器。
手指轻轻地翻过最后一页,带着一丝留恋和淡淡怅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于到了与哈利波特说再见的时候了。也许,有人只是把哈利波特系列看成是儿童小说,抑或魔幻小说,仅供人娱乐而已,但对我来说,哈利波特系列带给我的决不仅仅是这些,它让我领略到了爱的真谛和爱的魔力,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篇2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还有许泽坤去了电影院,我们要看一部让我期盼已久的电影——《哈利·波特死亡圣器下》。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哈利·波特等人开始寻找伏地魔的七件魂器,并毁掉魂器,这样伏地魔就死掉了,魔法界就太平了!因为伏地魔带着一大群食死徒冲向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想控制学校,但是老师和学生们用生命抵抗了冲击,但霍格沃茨还是被打的千疮百孔,虽然没毁掉。可是,哈利·波特却不会想到自己其实也是伏地魔的一件魂器!并且他还要找到三件死亡圣器,这样他就可以杀掉伏地魔了!可是有一件就在伏地魔的手里——接骨木魔杖,但伏地魔并不是它的真正主人。因为,在魔法界人人知道是魔杖选主人,而不是主人选魔杖。在一次对决中,伏地魔用了不可饶恕咒——阿瓦达索命咒!把哈利·波特杀死了。但哈里并没有死,只是让他的死对头马尔福的妈妈保了秘,所以哈利才活了下来。
伏地魔又带着食死徒们来到了霍格沃茨,宣布哈利死了。但哈利突然醒了过来,和伏地魔进行了生死的对决。哈利的魔杖发出了正义的红光,伏地魔的魔杖发出了邪恶的绿光。他们竭尽全力,把力量注入了魔杖。最后,伏地魔的邪恶绿光越来越弱,慢慢地消失了,伏地魔化成了碎片……
19年后,哈利和金妮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车站——孩子们要去上学了!他们有三个孩子:阿不思、詹姆和莉莉。罗恩和赫敏也带着孩子来了,连马尔福都带着自己的宝宝们来到了车站,新的一代开始了!
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真是不简单!从11岁就开始演,十几年了啊!他扮演的真是好,十分形象。我想,演后他一定增长了胆子!
罗恩·韦斯莱的扮演者鲁伯特·格林特也不简单!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呆板的人,他到底是怎样表演出那种面无表情的感觉啊?我觉得,鲁伯特从小肯定就很天真,他的可爱的表演仍是让人十分喜爱,他的脸,真是奇怪!
赫敏·格兰杰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真是太厉害了!她的脑子能记住那么多魔咒!她的反应也是机灵,我觉得她演这种魔幻、动作、惊险的片子最好了!瞧瞧她面临危险时镇定的样子,看看她从小进出图书馆的身影,就知道她一定很棒!
好了,我想我说的肯定不如看电影看到的棒啊!你们也去看看吧!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篇3
暑假里看了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本,也是系列的最后一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但为了完成己故魔法学校前任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哈利和好友面对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围追堵截,隐形循迹、历经艰险,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伟大胜利的故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整个小说系列的终结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
距离17岁生日还有几天的哈利,不得不离开他生活了近十七年的女贞路4号,去阻止伏地魔的阴谋。凤凰社的成员们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袭击。然而,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隐形遁迹。为了完成邓布利多校长的遗命,一直在暗中寻机销毁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获悉如果他们能够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开始了寻找长老魔杖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
最终,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相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愿以偿,魂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殊死较量的最终胜利。
哈利·波特虽然差点身亡,最后神奇的死而复生,还和好朋友罗恩的妹妹金妮结婚生子,而之前传出最可能会死亡的罗恩和赫敏也逃过一劫,还幸福的走上红毯。所有的秘密都已揭晓。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却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思考。为什么伏地魔会输?哈利波特又为什么能够死而复生……我思索了很久,才发现,那是爱。哈利头上的闪电痕迹是他一岁时母亲临死前给哈利施的一个保护咒语,伏地魔因此身受重伤,哈利也被称作“lucky boy”,,但其实,保护他的不是咒语,而是母爱。他的母亲当时已身受重伤,夫妻二人联手也不低伏地魔,而这咒语的威力不可能比施法人高出太多,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母爱,世界上最伟大是力量。
与伏地魔对抗了这么久,有很多哈利的朋友,伙伴,亲人离开了他,其实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远离哈利,这样或许能免于灾难,可是他们没有,他们为了哈利牺牲了自己,只为助他消灭伏地魔。哈利与伏地魔的最后一战,哈利身上凝聚了大家对他的爱,或许,这就是他战胜伏地魔最关键的原因。
邓布利多校长曾经说过:“如果你肯为世界上无辜的人民而死,你就一定能够活下来。”也许正是因为哈利这样的精神,他最后死而复生。
19年后,哈利和金妮有三个孩子,赫敏和罗恩也结婚生子。两家人重聚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孩子们去霍格沃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篇4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魔法大战,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能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为了完成已故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经历重重困难,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的故事。
这个故事惊心动魄,给人一种融入之间并与哈利·波特一同经历一切的感觉,比如讲到哈利与伏地魔决战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怦怦直跳
其实事故并不浅显,这些故事中隐含着许多哲理。
哈利·波特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屈服于命运,面对预言“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能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他并没有为命运所屈服,坐以待毙。不仅哪些,他在面对十分强大的另一人:伏地魔时,更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勇敢的去做斗争,让我佩服。
一个17岁的少年,是什么让他能这么勇敢的放手一博呢?就是他心中的一个信念:人定胜天。伏地魔算什么,众多的食死徒又算什么?一切反正都是需要去经历的,与其逃避,还不如去面对,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人,不能被命运所左右,如果说人是能被合运所主宰的话,那还干嘛要活在这世上!一切都不是构,只要愿意去做,命运,又能算些什么?只不过是浮云罢了。人越陷入绝境,越会丧失信心,心里终会产生:一切都是命的想法。但这种想法不能有,只要你相信:人定胜天!
哈利的大无畏精神令我难忘,更是他的那种“人定胜天”的想法让我铭记在心,让我明白:一切都不是梦。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更是一个奇幻世界,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精采那么简单……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篇5
我是一个哈迷,这几天我重读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
第一次读完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种成就感,第二次只是一个浅显的认识,而今天,我要好好地品味一下了。
本册书从第一章就说明了伏地魔开始了他黑暗的生活,之后,七个守护人带着七个Hanry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打响了天空之战,虽然哈利顺顺利利地到达了陋居,但Moddy的死和Gorge耳朵的伤让哈利感到了心痛,终于,哈利和Ron、赫敏一起开始了寻找魂器之路,从乌姆里奇哪里透出真的魂器——挂坠盒、罗恩帮助哈利刺掉挂坠盒,回到霍格沃茨刺死了拉文克劳德冠冕,刺死了赫奇帕奇的金杯,这一件件事情都显得惊险刺激,但哈利不知道死亡就要来临,特里劳妮预言错了,哈利是伏地魔无意制造出来的魂器,如果想杀死伏地魔就必须自己得死。
哈利似乎走向了死亡,但哈利没有真死,伏地魔复活时用的是哈利的血,莉莉的符咒存在于他们俩体内,只要伏地魔不死,你的生命也不会终止。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 篇6
每当打开这一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挥舞的魔杖、奇幻的魔法、行动的画像、飞翔的扫帚……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封面描述了哈利与伏地魔的最终对决的情节,还有一句话“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这句话是一句预言,也正是这句话,伏地魔才要和哈利·波特作对,因为只有杀死哈利·波特,伏地魔才会活下来,可是邪不胜正,伏地魔最后还是死了。
在《哈利·波特》的全书中,有个“黄金三人组”他们分别是:哈利,赫敏与罗恩。他们在一起,并肩作战了好多年,之间也有闹过不和,如在《死亡圣器》中,罗恩与赫敏也有闹过矛盾,但最后仍然是在一起,这就是友谊,即使有分手过,但过还能和好如初,仿佛没有过不和,这才是真正的友谊,需要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和宽容。
当然,有这点也不够,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在生死关头,在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正义和朋友勇敢地站在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一起战斗,一起坚持到最后,还愿意与朋友一起死,小天狼星也有说过——死了总比背叛朋友强,我们也会为你这样做的。正是做到了这些条件,“黄金三人组”才会恒久成立,变得坚不可摧地,最终才能打败伏地魔。
友谊让一些人变得团结,变得强大,当有人有真正意义上的友谊,那他的团队将会无坚不摧地,永不分裂。阿不思·邓不利多说过——我们只有团结才会强大,如果分裂,更不堪一击。生活中,处处有友谊,但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友谊,却十分难得,因为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只有价值观、世界观一致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才能拧成一股绳,才能精诚合作,拥有团结的力量。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向哈利波特一样学会寻找友谊,珍惜友谊,学会辨别友谊,要交挚友、诤友,而不是谄友和假友,让友谊之花盛开在人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