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简史读后感

2025/09/21读后感

此篇文章简史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简史读后感 篇1

用严谨的语言进行简单却重要的科普,《人体简史》就是这样一本书,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一本书。

首先作为科普,它无疑是合格线以上的,因为无论从严谨度,还是知识深浅它都很好的顾及到,科学准确性无需质疑,并且我既能在里面看到初高中的基础生物知识,也能了解一些认知外的医学常识,可以满足非专业的业务的几乎所有读者们。

其次,作为一本应该流行,让更多读者愿意购买阅读,它的语言和排版是可以做到更有趣更好,毕竟大段大段的文字很容易让业余的读者要不难以下咽,要不囫囵吞枣,但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多怨言,首先我觉得这就是作者的风格,并且我也觉得作者在趣味性上面是有努力的,认真看还能发现不少作者在字里行间埋下的有意思的点,比如有趣的比喻,甚至卷福的名字都搬来了哈哈哈。

我很认可无论是读客还是作者,对于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都是很有诚意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其他方面,但是我这样既褒奖又说他优缺点明显,是因为我知道这本书其实定位很明确的,它是写给那些有基础并且愿意在业余时间扩充知识的非专业的人,这种人大概率不是平时有时间的主妇,也不是一天到晚工作的上班族,因为他们都不是又有时间又有基础又有兴趣的.人,所以这也注定它受众较窄。

那难道这就是科普书籍的宿命吗,也不完全是,我觉得优秀的科普书籍可以通过有趣的问题来打开,然后用天马行空的脑洞去发掘,让趣味的同时知道并记住,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就好了。

当然虽然对于自己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提升知识的人来说是较小的,但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给小孩科普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因为深浅有度,也容易讲解。

简史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书名很牛叉,内容也很牛叉,简直装叉必备!

书中内容时间跨度之大,完全与书名相匹配。读完基本可以对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进化有一个简单了解,对于一个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来说,简直可以是科普宝典。

但由于书中介绍内容时间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节点处内容也不十分详尽。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市面上有很多详解书籍可供钻研。

下面介绍本书读后感。

第一,很庆幸在读这本书之前读了《杀戮与文化》并且不小心看过《神的历史》,因为书中对这两方面的描写并不多,但是这两方面却在推动历史。人类的发展时刻伴随着杀戮,从人类还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杀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办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甚至出现在部落、国家、民族、金钱等一系列概念之前。

第二,由于书中内容时间跨度更长,所以读这本书有一种站在上帝的视角旁观人类的赶脚。会更容易跳出人的身份来思考人,这很重要。因为旁观的时候对优点和缺点的认知会更少有主观偏见。

第三,着眼于个体的时候,会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放的更大,而着眼于历史却能清晰的看到个体。这对思考特别有好处。

第四,书中虽然对人类过往描述的更多,但因为主体始终都还是人,所以,今天的很多情况在历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与根源。

第五,读过本书后发散了好多,譬如自由、快乐,还有其他。

简史读后感 篇3

有这样一本书,它被誉为世界史扛鼎之作,它涵盖了纷乱复杂的世界历史,甚至从地球的产生以客观的角度将世界历史的大事件娓娓道来,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组,它便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写的《世界简史》

前半段人类起源,瞬觉吾生之须臾,人类发展不过万余年,与亿万年的地球相比,真如沧海之一粟,腐草之荧光。

后半段人类社会发展,国家更替,日石文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等,其万年的发展甚至是比地球亿万年的发展更为精彩,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的潜力有多大,下一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历史文明浩如烟海,响彻宇宙的大名更是数不胜数。论传之不朽的思想,西方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东方有我道教老子、有孔孟之道;论跨越千里的征战,西有亚历山大东征,东有我成吉思汗、窝阔台的北征西进;论雄才大略的帝王,西有查理五世,东又有印度阿育王、天可汗李世民。他们正是璀璨的繁星,照亮了历史的'一片天!

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疑问,就好像面对着一个难题;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惊讶,就好像听见一件闻所未闻的奇怪事;历史总会……历史给人太多的无限了,永远也数也数不清。

一本史书只是放在那里,不知为何,一种独特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简史读后感 篇4

公元前4世纪,孔子在泗水边望着流淌的河水,长叹:“那逝去的时间不就像这奔腾不息的河水吗?”表面是慨叹岁月如流,实际是以此勉励学生珍惜时间。古往今来叫做宙,宙是时间。佛经里讲世界,世指过去、现在、将来,也就是时间。

日常生活中,时间是分、秒、小时、日、月、年。这些只是度量时间的尺度,不是时间本身。人们曾经相信,时间是由无数瞬间组成的。瞬间与瞬间之间彼此连接,不可分割。并且以均匀的速度彼此连接。就这样从过去到未来延伸。如果画在纸上,就是一条箭头指向前方的直线,这是牛顿的绝对时间。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绝对时间的概念。他用光速不变重新审定了时间的概念。没有不变的时间,没有绝对不变的.同时性。最著名的例子是双胞胎的故事。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以光速在宇宙空间旅行。若干年后,等他回来时,他的同胞兄弟已垂垂老矣,而他还是年轻时的样子。这正是因为每一位观察者都拥有他自己的时间。这种时间是用他携带的时钟来测量的。记得以前看过一本科幻小说,一对不小心进入宇宙飞船的兄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神奇旅行后,回到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时间比地球上的时间晚了一个季节。

因为在他们的旅行中经过一个黑洞,为了摆脱黑洞,飞船的速度一瞬间达到光速。

简史读后感 篇5

最近读了一本著名的科普书——《万物简史》,作者是美国的比尔·布莱森。

这本书讲述了宇宙的许多奥密,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到无限大的宇宙;从无数的元素构成我们的太阳系;从无数岩石构成我们的地球;从地球的诞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无比的神秘,无比的复杂,但这本书却从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等多个方面来讲述这些事物,使它们成为有趣的知识。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讲述了很多的科学家不畏艰辛、不断的对地球进行研究,这是人类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诺伍德为了测量地球1度经线的长度历时两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纳花了10年的时间证明了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马斯基林为了测量山的重量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不断的'计算;玛丽·安宁为了挖一块蛇劲龙化石花了10年时间。

多亏第一代原子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险的工作,现在的我们才越来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长;懂得了地球的质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龄;懂得了地球的结构,而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识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笔法汇集到此书。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的有趣,我了解了宇宙,了解了,了解了生命,了解了万物!越了解生命,我越觉得生命的不易,越了解地球,我越觉得地球的珍贵,正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

事物的发展和完善是靠着许多人努力奋斗来完成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发明创造更多更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