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2025/09/21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1

开学以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这几方面来写了幸福中国,读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分,受益匪浅。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忧;有人说,幸福是一辈子健康;也有人说,幸福是每一天都快乐

抬起头来望望窗外,你就知道什么是幸福了。矮小的土房、泥泞不堪的道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转而替之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洋楼,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或柏油马路,到处驰娉着形形色色的小轿车,这就是一种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举一大堆数字来说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且不辜负所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因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个一个人,才可以汇成一个国家啊。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全世界亿万前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但只要我们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我们的贡献就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就可以创造幸福的未来。

我们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打好知识基础,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对祖国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祖国的明天属于我们新的一代,幸福中国正等待着我们去建设,让我们为伟大祖国、伟大名族更美好的未来奋斗、奋斗、再奋斗!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2

现在的生活真是美好啊!少年儿童都上学,学校的学费免了,贫困的孩子不用担心学费了,政府对我们也很关心,尤其在学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关爱,心里很温暖。镇上差不多都有养老院,让这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一个幸福的家,村里大队每个月都会给超过60岁的老人发养老金,让这些老人们有足够的钱去买吃的、用的,生活过得十分充足。爸爸妈妈小时候想上学,家里的收入一般,学上的不多,到现在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生活好了,他们教育我一定好好学习,出人投地,我一定要努力,给父母、老师、祖国一个完美的答卷。以前村里的老人为了吃饱饭,有时甚至吃树叶、树皮,太可怜了。现在,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形式的住房,这样困难家庭就不发愁了。爸爸妈妈小时候住的房子全都是用石头做的,即简陋又不美观,而且不结实。听爷爷奶奶说过,以前的房子全都是用草做的,一刮风、下雨房子上的草就会掉下来。那种情形我真是不敢想象。

我们现在的房子都是用红瓦做的,既美丽又美观而且房子特别结实。通过了这三个的比较,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刻苦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我们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的不寻常的历程。一代代前辈的发愤图强,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们少年儿童去创造精彩人生提供了广阔舞台,让我们为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说起我们的幸福生活,千言万语不能表达我内心的高兴,老师的教育,妈妈的深切希望,我都刻在了心里,老师、妈妈、祖国对我来讲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幸福,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在我心中,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爸爸就给我讲他所知道的国家的变化,从1978年第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国家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知道。中国站起来了!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3

阅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后,同学们常常围坐在一起讨论“幸福”一词的涵义。有人说,幸福就是学习的悠闲自在;也有人说,幸福就是考试的成绩优异;还有人说,幸福就是家庭的生活富足;似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幸福就是从自我做起,学会感恩、文明、进取。

我班的同学绝大多数来自村野,家庭并不富裕,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做农活或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等。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但是我们中有少数同学不尊重父母的劳动,大手大脚地花钱,在穿衣打扮上攀比,有的甚至将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比较,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用。要知道,我们能够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是父母的辛苦劳作换来的。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念父母对我们的生命赐予,感谢父母的无私的付出和养育之恩。《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当我们对父母多一份体贴、多一点关怀、多一句问候,尽孝心、重人伦、报亲情的时候,父母和我们都会有“心情舒畅的境遇”,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父母有了幸福感,家庭就会温暖,家庭温暖了,我们才会有幸福感。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劳动,学会报答,学会感恩,学会艰苦朴素,刻苦学习,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父母常存幸福之感。

人的幸福感还与生活环境有关,生活在一个“文明有礼”环境,一定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做文明有礼的马鞍山人”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是,有些同学不能从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语言不文明,举止不文明。随手开灯而不随手关灯,随手开自来水而不随手关自来水,食品包装袋和纸屑随手乱扔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此,不仅自己不能获得幸福感,也破坏了他人的幸福感。我深感我们学生的责任重大!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文明有礼,每一代学生都能文明有礼,那么,国家焉有不文明有礼之理?国家文明有礼,国民能不具有浓浓的幸福感吗?

一位西方名人曾说:穷人和富人的主要区别就是,富人有野心,穷人缺少野心。西方人说话直白一些,按我们中国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野心”就是进取心,就是人生的理想,也就是荀子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超过父辈,要过得比父辈幸福,就得不断进取。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追求与家族的幸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幸福结合起来。“能做月亮就不做星星,能做太阳就不做月亮”,把知识学扎实,把眼光放长远,立志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建树的人,为国家、为社会创造幸福。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 》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从感恩父母做起,从文明有礼做起,从积极进取做起,将来我们就有能力建设幸福中国,让中国人民幸福。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4

开学以来几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建设幸福中国》,刚看时,我觉着看这本书没什么好看的,但当我读完第一个小故事时,便觉得这本书很值得我们品味,就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也不禁联想到了奶奶对我说的话:

孩子,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比起我们小时侯,你们的生活好多了,就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讲: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打补丁的,冬天也穿着布鞋上放学;吃饭也只能靠天,粮食不够了,就到田地里挖野菜吃,野菜让人抢完了,就只能饿肚子;住的屋子也是下雨天漏雨,下雪天漏雪,一点也不温暖,出门也只能步行走泥路,深一脚,浅一脚,有时还会不幸陷入泥坑里......想起以前的事就心痛。奶奶讲着讲着就哭了。

而现在,人们穿着漂亮保暖的衣服,住的也是楼房,不再是以前的稻草屋,一条条柏油路伸向远方,而以前却没有,连想都别想,相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主要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六个方面来讲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的农民,上不起学的小孩也在政府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生活。

文中的故事有很多,而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寄款人只写了一个刘字》,这位名叫刘宗先的老交警帮小张磊交了好几年的学费,让小张磊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上学。生活中也有许多热心肠的人,我们要学习雷锋,争取做第二个雷锋。去帮助关心他人。

幸福这俩字找一百个人解释,也许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因为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很幸福。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学好文化知识,长大报效祖国,让人们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5

幸福是什么?以前,我认为幸福是在家中看电视,是在饭店大吃一顿,是睡在床上做自己的美梦。现在,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我才明白“幸福”不是享受而来的,而是靠创造和奋斗得来的。

《建设幸福中国》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人民的幸福感,如:家境贫困的学生能正常上学,困难家庭住上新房等等。党中央为人民解决了多少烦心事啊!“幸福中国”真是为人民谋幸福啊!作为读者的我,胸怀远大理想,懂得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确定了自己的使命。

现在,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恩惠了我们农村小学,我们不仅不交学费和书钱了,学困生还可以享受生活补助。我们这一代可真是幸福!我不禁问妈妈:“妈妈,你小的时候,对生活有哪些期望啊?”妈妈听了,唉声叹气地说:“唉!别提了。那时,我还挨过饿呢!想上学,可是没钱啊!看看你们,连学费都不用交,生了病,去医院也方便,而且家家都有车。你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我小时对生活的期望,可你们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才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啊!现在,“建设幸福中国”真的成为了全国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当肩负中国人民的期望,做“建设幸福中国”的建设者。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奋发向上,与时俱进,为建设幸福中国而奋斗!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篇6

“幸福”是什么?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才知道,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也渐渐发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物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食品不安全,看病贵,就业难,工作不稳定……今天我们幸福吗?我们说: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感悟、感动、是一种满足。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各不相同。幸福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国家新政策的不断改革,义务教育的免费实现,科学发展成果的共享,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不能仅仅是显示在你的小家中,要融汇到这个中国大家族中,弹指挥间,沧桑巨变,1949年,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多少年来,中国书写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毕生答卷!政府的良好政策展现出一幅幅感动的画面。

幸福,那是一种感觉,用心体会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回味无穷。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靠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一个小男孩会说:幸福就是可以永远与小伙伴玩游戏;一位农民工会说:幸福就是可以多挣一些钱养活家人;一位流浪者会说:幸福就是可以住上一个吃了上顿有下顿的房子……现在呢?一个5岁的小孩已经会“彻夜玩游戏了”;农民工不再只追求“有钱就好”了,人们也不再只希望有个安身之处了,而是把目光转向别墅、名车。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只是坏事,这些也能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才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是不别人夸赞、表扬,更多的是心理感受,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好好在家里吃一顿饭不就很幸福吗?为了幸福,他们有的在农田里挥汗如洒;有的在市场里摸爬滚打;有的在官场勾心斗角……难道得到幸福就这么困难吗?其实,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那些为寻找幸福而忙的焦头烂额的人们,原来他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境。小时候,我觉得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又觉得幸福是一种状态。到如今我才发现,幸福既不是一件实物,也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感悟、味道。现在大多数人幸福感缺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报答;只知道拥有,不知道奉献。稍不如意便暴跳如雷。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和幸福,只要你及时留意以一颗平和的心去看待世界,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充满阳光,时时充满幸福。纵使有过苦难的经历,我们也要将它化为今天幸福的养分。要善于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 生活。从烦恼和苦难中,我们要窥视蕴含其中的幸福因子,将一切烦恼和忧愁抛于脑后,人生才会快乐与幸福。就像许多人祈求着幸福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完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也是为了我们的祖国。幸福很简单,不需要那样举一大堆数字来说明,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且不辜负所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幸福了,只有你幸福了,国家才可以幸福,以为只有一小片一小片土地,一个一个人,才可以汇成一个国家啊。让打开我们的空间,释放出爱,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只要你去想,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为爱的主人。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超越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超越生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你给予了别人,奉献了爱,那你自己同样也会幸福、快乐的。爱可以包容一切,原谅一切,它会使你的生活快活,使你的生活幸福,使你的生活更加美丽!

爱与幸福相辅相成,只要有爱,就会幸福,只要付出你的爱,你将得到更大的幸福。幸福是需要每个人来建设的,我们,这些21世纪的新希望,应该怎样建设幸福中国呢?首先,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我们才有实质力量,其次,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以养成习惯,来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在生活上,我们不仅要向上面两个例子一样,朴素、勤劳和一丝不苟,做事也要认认真真,不马虎,做一个好少年,近一点我们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设一个幸福的中国!

建设“幸福中国”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要让爱洒满人间,要靠我们大家的爱汇成一条条小河,流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大家多付出一点点爱,为了这世界洒满爱的芬芳,永远创造出伟大的爱的奇迹而努力奋斗。正如人们所说:平平淡淡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