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史记读后感

2025/09/25读后感

此篇文章史记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史记读后感 篇1

我最近看了一本张嘉骅写的《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它是根据司马迁《史记》里的人物故事进行改编的,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精彩纷呈,描写的人物生动形象,主要写了孙膑、子贡、商鞅等一批春秋战国时代辩士们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活灵活现,使我身临其境。读到“轮椅上的军事家”这一节时,我仿佛看到孙膑被残忍的挖去膝盖骨,历经磨难,终于成为军师,打败了庞涓。读到“寸舌动天下” 这一节时,我仿佛看到子贡成功游说众国,保护鲁国,最后成就了大业。读到“秦国大将”这一节,我仿佛看到曾经杀敌无数的白起正在与敌军搏斗……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苏秦合纵和张仪连横的故事了。苏秦曾拜鬼谷子为师,出师后四处游荡,卖弄口舌,却没有半点成绩,被世人讥笑。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六国相印,组建了六国联盟,完成了合纵计划,共同对抗秦国。秦国因此不敢攻击六国,于是天下安定了十五年。张仪也是鬼谷子的弟子,出师后投奔秦国,担任秦国宰相。他也同样擅长辩术,主张的是连横策略。他首先说服魏国使其叛变,接着接连说服数国,合纵联盟就这样不攻而破了。秦国因此统一天下,战争平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了战争如此残酷,和平是多么的珍贵,能言善辩的辩士们,有时胜于雄兵百万,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读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了乱世的百姓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要珍惜和平时代的生活,向辩士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与口才和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少年读史记》带着我们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兵荒马乱,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民不浮生,让我们看到了辩士们的纵横天下,故事精彩纷呈,让我们继续去阅读吧!

史记读后感 篇2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利用几天的时间认真细致的读了《史记》一书。它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回顾了各种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编本,原作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这本书内容很丰富,里面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成语和名人故事。通过看炎帝、黄帝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了“炎黄子孙”的真正含义,让我忍不住崇敬他们;我也知道了尧、舜、禹的传说,对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非常敬佩;我知道了“战国七雄”指的是什么——齐、楚、燕、赵、魏、韩、秦七个国家,他们之间频繁的战争,让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我还知道商汤、勾践、苏秦、孙膑、张仪、张良、秦始皇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的足智多谋、有的英雄善战、有的博学多才、也有的残暴无良。我最喜欢爱国诗人屈原,他不仅博学多才、见闻广博,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坚持正义,有一颗爱国的心。我真希望他不要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我看完了一遍这本书,真的还想再看一遍。这本书大大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通过看《史记》我也能讲几个历史故事了,而且对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这本书,我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了更多的理解,历史实在是博大精深,以后我还要看原著的《史记》,更要看其他有关历史的书,从而来丰富和提升自己。

史记读后感 篇3

《史记》讲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其中有很多内容我非常喜欢,我对张仪欺楚这个故事非常有兴趣。

修鱼之战后,齐国出兵打败了赵和魏,并与楚国结成联盟。齐是东方的强国,楚则虎视于南方。因此,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之患。秦惠王十二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

到楚国后,张仪告诉楚怀王说,“我们秦王所敬重的人没有谁能超过大王您,即使我张仪愿意为臣下的.也首推大王您;我们秦王所憎恶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齐王,就是我张仪也最憎恨齐王。齐国虽然和秦国曾经是婚姻之国,然而齐国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太多了。现在我们秦国想讨伐齐国,所以我们秦王就不能事奉大王了,我张仪也没法做大王您的臣子。如果大王能够与齐国断绝关系,臣下将请求秦王把商於六百里地方献给楚国。这样,齐国就一定会被削弱,齐国被削弱了,大王就可以使役齐国。”他许诺楚国如果与齐国断交,秦国就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给楚国,并将秦国公主献给楚王,秦楚两国结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

楚国大臣陈轸奉劝楚王不要听从张仪的话。楚怀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仅怒斥陈轸目光短浅,还把任命张仪为楚国宰相,他马上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与齐国断交。张仪回秦之后,佯装摔伤脚,三个月不露面。已经被楚国激怒的齐国决定与秦结盟,齐楚联盟破裂。看目的已经达到,张仪竟然翻脸不认账,说自己答应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怀王得知后怒不可遏,起兵十万攻打秦国,却遭惨败,损失精兵八万多人,并被秦国夺走了丹阳、汉中的大片土地。

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利益出卖朋友,就像楚怀王一样。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们还要丰富我们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交朋友就一定要真诚的面对。

史记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此人从小学习兵法,谈军事。连父亲也不放在眼里。但赵奢看出了赵括的弱点。果然不出所料,在秦赵长平之战时,赵括抗害了四十万赵军,自己也落得个乱箭穿心的下场,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纸上谈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死读书,读的书应该把知识,联系实际将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对书本上的道理才能真正领会,比如登山,可以设想不管别人对你说登上山峰时感觉是如何的”一览众山小“,你还是不容易体会到,因为你得到的`只是间接体验。再如一个读书人和一个常年在山上打柴的樵夫比登山,读书人由于没有亲身实践,所以一到山上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满腹知识也都是毫无用处,但樵夫就不同,因为他经常上山,熟悉山上的一切,所以他上山就好似上山打柴一可望而不可及轻而易举不费什么力气,因此他们有如此大的区别。

在我们人类文化发展中实践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富兰克林研究雷电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小时候,听他父亲说雷电是上帝在惩罚,于是富兰克林便想上帝在惩罚哪个可怜的人啊?可为什么只有在夏天发怒而冬天不发怒呢?于是从小立志要解开这个秘密,富兰克林长大后得知雷电是摩擦而成的,不是上帝在发怒,而是一种自然现象,请你想想:要不是富兰克林做个实验而是死读书,他读到的只是“上帝发怒”的答案,人类也会晚些得知雷电的秘密,至今还在浑沌的世界里,由此可见实践是多么重要。

人们掌握知识从而离不开身体力行的求索,让我们感受赵括“纸上谈兵”的前车之鉴,在学习的过程中科学使用大脑,成为一个善于实践的人。

史记读后感 篇5

苏州有纪念伍子胥的雕像,为纪念其功绩,为其冤屈不平。然读了《史记.伍子胥列传》,实在不喜其为人,不喜原因有三。

一是父兄有难,独自逃走。父亲有难,本应设法营救,实在救不了,至少应当带兄长一同逃跑。楚平王关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明知自己不去见楚平王的话,兄长自己去见楚平王就是白白送死,也会搭上父亲的性命,却自己独自逃跑了。如果当时伍子胥陪着哥哥一起去见楚王,晓以大义,表明忠心,进一步还有挽回父兄性命之可能,楚平王未必失信于天下人,退一步就算三人全都死了,也是满门忠烈,岂可临阵脱逃,并且眼睁睁看着兄长过去送死。

二是是非不明。郑国人对楚太子建很好,却密谋与晋国灭郑,史记虽未提及伍子胥在此事中的重要程度,但是身为太子建的.忠臣,本应上谏太子建不做如此忘恩负义之事,却未有举动,导致太子建被郑国诛杀,伍子胥只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逃亡。

三是手段让人不齿。挖掘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总觉得这个未免太小家子气,人都死了,国家都被灭了,按说伍子胥之大仇已报,还挖出来鞭尸,确实有点残忍,心胸狭窄,鞭尸的手段未免让人有点不齿,最多建个楚平王的雕像跪在他父兄的坟头。

《史记》中写伍子胥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齐国,当时对吴王已经不信任了,这才引起吴王的疑心,逼其自杀。伍子胥未能和孩子一起逃亡到齐国,也是个遗憾。司马迁对伍子胥的功绩和才能并未详细说明,反而夸其逃出楚国并鞭尸雪耻,实在对太史公此种观点不敢苟同,放在现在来说就是本人与司马迁三观不合。

史记读后感 篇6

项羽在历史上一直以残暴,霸气的一面为世人所认识,然而我认为,项羽的个性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他刚愎自用,却又优柔寡断;他能容忍樊哙的顶撞,却不能容忍儒生言他沐猴而冠;他寡恩薄情,放逐范增,却能宽恕吕马童的背叛,宝马送长亭,割头送故人。

项羽在年少时项梁曾经请人教他书法诗歌,他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于是项梁又请人教他舞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项羽学习兵法,一开始项羽学的很开心,可是没多久项羽又厌烦了。这一次又一次的'放弃没耐心也为之后项羽的失败做下了铺垫。

项羽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他不靠显赫的家世,不凭异端祥兆,只凭着自己的雄才伟略,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项羽,他也从来不掩饰自己,他有着的征服欲和表现欲,他敢于在秦王朝最强大的时期宣称:“彼将取而代之”!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风流!他有勇而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成年人的圆滑,他生平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了,实乃悲剧!

鸿门宴,他败给了刘邦,他太"任“,太轻信! 封汉王,他再败给了刘邦,他太低估了刘邦!至于四面楚歌,他已经一败涂地。

别虞姬,自刎乌江,项羽完成了他一生最后的塑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惊天地,泣鬼神!

项羽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一生,也是英雄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