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2025/09/28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设想:

教学始终贯彻以学生的读为本,让他们在读中感悟,通过各式的读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入地体会彭总不稿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贵品质。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去收集有关彭总的.资料,为体会彭总的伟大人格做铺垫。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彭德怀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这个规矩不能有”》,大家还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彭总的资料。

3、教师补充一些有关彭总的资料,让学生说说对彭总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课文中是如何介绍彭总这个人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互相交流。

3、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彭总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读,看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学生交流汇报。

(1)师:彭总为什么要到公园去游玩?他说话时的语气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2)师:从“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重点抓住“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加以理解。

(3)师:彭总到公园后,发现了什么?情况跟他想的一样吗?这时,他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指导朗读“你们搞的什么鬼?”。

(4)师:见彭总生气,警卫人员的表现如何?为什么他也很“纳闷”?

理解“纳闷”的意思。

(5)警卫人员见彭总发怒,想去“辩解”一下,你能把“辩解”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指名回答。

(6)彭总听了警卫人员的话,气消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抽生回答。

(7)师:从“冲”这个字你能想象一下彭总说这句时的语气吗?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8)师叙述:看到彭总发怒,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教师强调“闭园接待首长”指的就是“这个规矩”,面对这个规矩,彭总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找出句子。指导朗读“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9)教师小结:彭总说完这些话,返身离开了公园,可以说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身边的工作人员。现在,你觉得彭总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自由发言。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叙述:彭总虽然身居要职,可他喜欢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以身作则,处处讲求和群众平等,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彭总”。下面,我建议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好吗?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联系实际谈一谈。

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平等

彭德怀群众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知道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对他产生敬仰之情。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及新词。认识九个认读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通过课文对彭总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出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意意脱离群众的人。

2、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板书课题后,请全班齐读课题。

(1)、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说:“同学们,引用人物说的重要的一句话作为课题,这是一种拟题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几种命题的方法。”

1、以事件的主要内容命题:捞铁牛;

2、用一个慨括性的词或词组命题:全神贯注;

3、用人名或事物的名称命题:李时针;

4、运用拟人手法命题: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了解命题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后,希望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定好一个合适的题目再作文,能做到吗?

(2)、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规矩不能有”这句话是谁说的?课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他的哪些知识?谁能向大家作个汇报。(昨天同学们把这个作业完成的

真好!教师对此感受到很满意。)

(3)、师小结: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是党和国家军队杰出的领导人。他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课讲的就是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心地体会课文内容,相信你会被彭德怀的伟大人格所感染。

(4)、同学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来读课文,读后你能解答几个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小黑板(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在字词方面的收获。

(2)全班汇报新积累的词语。(见小黑扳)

(3)完成填空练习

这篇课文讲了(谁)_______(什么事?)________。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事?(2—10)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小黑板出示

(1)读课文第二段,用“—”画出彭总在公园门口看到“休息”的牌子后说的几段话,想想各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体会彭总这个人物前后心情的变化。

(2)小组内分角色试着读一读2——10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长负责)

2、全班汇报交流(出示三段话)

(1)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2)“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地说)

3、朗读

(1)刚才同学们分析这三段话确实动了脑筋,分析得很好,如果请你来读,能读出这三种语气吗?(自由练习读)

(2)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男生读彭总说的话,女生读工作人员说的话)

4、感悟:此时此刻,你体会到彭总是怎样一个人?

5、板书:(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平等)。

6、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彭总就是这样一个人!

(1)穿便衣;

(2)步行到公园;

(3)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彭总”——(担任国家多种职务,位高权重,但他与群众相处很好,平易近人,与人相处没有官架子。说明他与大家平时相处很好。)

想一想:“彭总”与平时人们现在叫的“李总、张总”有什么区别?

7、师小结:是啊,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彭总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品质确实令人敬仰,下面就让人们怀着这种敬仰之情把课文有感情地再读一遍。(彭总男生读,女生读旁白的话。师:读工作人员的话)

五、拓展交流

老师想问问大家,除课文中写到的事情外,你们从查找的资料中还了解到彭总与群众平等相处、坚持原则的事例吗?

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师引:彭总作为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班上的班干部中,能不能在班上不搞特殊化?(不能,班干部做得不对,老师照样会批评、教育他们。)再如:学习委员、小队长收作业时,只记别人的名字,自己没交不记自己的名字,劳动委员只叫别人劳动,自己不干活……)

2、在平时,如果你去爸爸、妈妈单位上,能不能搞特殊化?(坐公家的小骄车等)(我了解我们学校的教工子女、课间一般不随便进入办公室,每天从家里自带开水,参加托管中心,也与其他同学一起同吃同住。)

七、 总结。

1、彭德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今天,我们缅怀他,深深地被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力量所感动,所鼓舞。彭德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今后我们要向彭总学习,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要与大家平等相处,遇事有商量,本学期开始,国家又给我们减免了学杂费,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为了感谢政府,我们从小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创建和谐社会努力。

2、这节课又学会了几种命题的方法。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写人离不开事,通进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彭总的优秀品质,而且叙述这件事例中,又重点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的特点来写,因而这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我们又积累了一些词汇。

八、作业(三选一)

1、把这个故事给家长听,家长评价:———

2、在小练笔话上用一段话记下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3、许多伟人,名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懂得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官大、有地位就搞特殊化。请你继续搜集一些有关伟人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事例,下周才艺表演时,请讲给大家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联系人体部位,在游戏中正确认读与身体有关的词语,识记有月字旁的字。

2、认识“字词句运用”中的9个词语,读准轻声词。

3、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书写规则。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4、熟读并背诵《寻隐者不遇》,朗读故事《妞妞赶牛》,感受绕口令的情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词,注意“点”的书写规则。

难点: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做”的小游戏,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仔细听老师的指令,我说哪个词,你就摸哪个地方。比如说当老师念到“耳朵”,你们就像这样摸自己的耳朵。好啦,让我们开始吧。

1、出示这些词语的生字卡片,逐一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之间相互抽查认读情况。

3、学生齐读词语,开小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4、观察8个生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目字旁的字都跟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都跟身体有关)

教师:在古代,月字表示肉,所以跟身体有关的字几乎都有月字(四肢、手腕等)。你还知道哪些跟身体有关的词语,有谁来说一说?(眼睛、肩膀、胸部、腹部、腰部、臂部、大腿)

5、巩固识字,出示人的身体图片,让学生把词卡贴在相应的位置。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到位,注意轻声的发音。

(2)范读、跟读、开火车读,让每个学生都有倾听和朗读的机会。

(3)游戏环节。帮词语宝宝找家。课件出示三个小房子,标题为“带‘子’的轻声词”“叠音词”“其他轻声词”,让学生通过读词来分清词语的发音和结构特点。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也要读成轻声。(姐姐、奶奶、弟弟、爷爷、句子、桌子、本子、消息、地方、喜欢、告诉等)

(5)齐读词语,读准字音。

2、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独体字:主、书、门、我。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观察“主”“门”中点的书写顺序与“书”“我”中点的书写顺序的不同。

(3)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书写习惯。

(5)作品展示,师生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词语,校音纠错。

2、学生练习写字,比一比,谁的写字姿势最标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解释课题意思,导入新课。我们的诗人贾岛,到山中去寻访一位隐士,结果没有碰到他,那么诗人会遇到谁?又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小组讨论。教师领读学生圈出的生字,学生再自由读古诗。

3、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哪些事物?(课件出示图片,以便于学生理解)

4、教师串讲故事大意,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5、读好诗歌。想象画面,再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

6、演一演。请同学上来扮演诗人和童子,补充对话,进一步地理解古诗的情景。

7、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古诗,读出自己的特色和情感。尝试着背诵古诗。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借助拼音,把绕口令读准确、读流利。

2、教师解读绕口令,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绕口令挑战赛:设计比赛环节。哪位同学能大胆地挑战一下,能一字不错、流利地读完这段绕口令就算挑战成功,给小组加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

4、全班一起,边拍手边诵读绕口令,先慢读后快读。

三、课堂小结

1、全班尝试齐背古诗。

2、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读读绕口令吧。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四

主书门我

《寻隐者不遇》

《妞妞赶牛》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识字,正确书写汉字,正确朗读古诗并理解文本的内容。在课堂上,我设计多个游戏环节,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上课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落实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充分的读读记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和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2、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3、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 体 器 官的三行词语。

4、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

习作

教学难点:

习作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三、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四、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article/。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重点是习作,通过一节可的讲解,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分组讨论,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写一篇观察日记。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知道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对他产生敬仰之情。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及新词。认识九个认读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通过课文对彭总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出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意意脱离群众的人。

2、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板书课题后,请全班齐读课题。

(1)、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说:“同学们,引用人物说的重要的一句话作为课题,这是一种拟题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几种命题的方法。”

1、以事件的主要内容命题:捞铁牛;

2、用一个慨括性的词或词组命题:全神贯注;

3、用人名或事物的名称命题:李时针;

4、运用拟人手法命题: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了解命题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后,希望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定好一个合适的题目再作文,能做到吗?

(2)、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规矩不能有”这句话是谁说的?课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他的哪些知识?谁能向大家作个汇报。(昨天同学们把这个作业完成的

真好!教师对此感受到很满意。)

(3)、师小结: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彭德怀是党和国家军队杰出的领导人。他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课讲的就是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心地体会课文内容,相信你会被彭德怀的伟大人格所感染。

(4)、同学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来读课文,读后你能解答几个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小黑板(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在字词方面的收获。

(2)全班汇报新积累的词语。(见小黑扳)

(3)完成填空练习

这篇课文讲了(谁)_______(什么事?)________。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事?(2—10)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小黑板出示

(1)读课文第二段,用“—”画出彭总在公园门口看到“休息”的牌子后说的几段话,想想各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体会彭总这个人物前后心情的变化。

(2)小组内分角色试着读一读2——10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长负责)

2、全班汇报交流(出示三段话)

(1)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2)“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彭总()地说)

3、朗读

(1)刚才同学们分析这三段话确实动了脑筋,分析得很好,如果请你来读,能读出这三种语气吗?(自由练习读)

(2)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男生读彭总说的话,女生读工作人员说的话)

4、感悟:此时此刻,你体会到彭总是怎样一个人?

5、板书:(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平等)。

6、你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彭总就是这样一个人!

(1)穿便衣;

(2)步行到公园;

(3)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彭总”——(担任国家多种职务,位高权重,但他与群众相处很好,平易近人,与人相处没有官架子。说明他与大家平时相处很好。)

想一想:“彭总”与平时人们现在叫的“李总、张总”有什么区别?

7、师小结:是啊,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彭总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品质确实令人敬仰,下面就让人们怀着这种敬仰之情把课文有感情地再读一遍。(彭总男生读,女生读旁白的话。师:读工作人员的话)

五、拓展交流

老师想问问大家,除课文中写到的事情外,你们从查找的资料中还了解到彭总与群众平等相处、坚持原则的事例吗?

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师引:彭总作为国家的领导人,都能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班上的班干部中,能不能在班上不搞特殊化?(不能,班干部做得不对,老师照样会批评、教育他们。)再如:学习委员、小队长收作业时,只记别人的名字,自己没交不记自己的名字,劳动委员只叫别人劳动,自己不干活……)

2、在平时,如果你去爸爸、妈妈单位上,能不能搞特殊化?(坐公家的小骄车等)(我了解我们学校的教工子女、课间一般不随便进入办公室,每天从家里自带开水,参加托管中心,也与其他同学一起同吃同住。)

七、 总结。

1、彭德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今天,我们缅怀他,深深地被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力量所感动,所鼓舞。彭德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今后我们要向彭总学习,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要与大家平等相处,遇事有商量,本学期开始,国家又给我们减免了学杂费,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为了感谢政府,我们从小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创建和谐社会努力。

2、这节课又学会了几种命题的方法。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写人离不开事,通进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彭总的优秀品质,而且叙述这件事例中,又重点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的特点来写,因而这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我们又积累了一些词汇。

八、作业(三选一)

1、把这个故事给家长听,家长评价:———

2、在小练笔话上用一段话记下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3、许多伟人,名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懂得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官大、有地位就搞特殊化。请你继续搜集一些有关伟人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事例,下周才艺表演时,请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