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3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4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5
今天执教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以下两点:
一、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
例题教学时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学会竖式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列竖式计算很简便,产生要学好这种方法的需要。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二、通过“做一做”中的四道题,探索不够商1,0占位的道理。
先引导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从前面“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够商1,0占位”来解决商中间带0的另一种情况。解答后组织学生课堂交流。在列竖式时,一部分学生还是用原有写法,但大部分从上面的例题中得到启发,用简便写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简便写法,让学生对两种写法进行比较,体会出简便写法的有点,从而掌握了这种方法,搞清了商0的算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反思今天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6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