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一面》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用行动和生命去捍卫国旗的尊严,从而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用行动和生命去捍卫国旗的尊严,从而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国旗的知识、故事。
2、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了解国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国旗的知识和故事。
二、揭示课题
板书:
26、一面五星红旗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介绍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中身处困境,但他仍然拒绝用国旗去换面包,用生命捍卫了国旗的尊严。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线索
1、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出现国旗的语句,按顺序用 画下来。
2、学生汇报:
⑴ 板书:
举、系。
⑵ 板书:
拒绝交换。
⑶ 板书:
鲜花簇拥。
三、理解、感悟课文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拒绝交换国旗的?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快速略读课文,找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的语句,用====画下来。
4、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5、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读一读5~10自然段,用~~画出描写作者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再讨论:
为什么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6、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板书:
尊严。
7、为什么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变了?
8、轻声齐读11~12段,此时,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
9、总结全文。
10、此时,如果让你给这篇文章换个题目,你会换什么?
11、向国旗致敬。
(敬礼)
四、拓展
1、当你深情地凝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时,你想到了什么?
2、把你们想到的,想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尊严)
举 系
拒绝交换 鲜花簇拥
《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面》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前积累: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今天课前积累一段话,出示:
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1、这段话写谁?这段话你读明白了什么?
2、怎样能快速背下来?
3、通过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对于一个去世的人没能亲眼看到他,很遗憾,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去了解他。这个单元我们通过鲁迅的侄女认识了一位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在阿累笔下的鲁迅又是什么样?
二、自读自悟
1、阅读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你对鲁迅有什么新的认识?
④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号先汇报。
三、汇报交流
重点围绕鲁迅的肖像研读: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作者惊异自己竟然得到了鲁迅的帮助,鲁迅工作的废寝忘食。)
③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他的手多瘦啊——(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板书:瘦让人痛心让人敬仰精神抖擞
1、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日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
2、有两处内容有些雷同,能否删去一处?板书:从远到近整体到局部
3、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哪个组能说说?(对年轻人的关心)
4、出示课文末尾一段:
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引导齐读。
(1)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根据反馈,引导笔练:
是的,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好像又见到了鲁迅“一面”,拿起笔,选择一句,补充写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练习,学生笔头练习,再朗读交流。)
①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鲁迅的严肃而慈祥的面容: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②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鲁迅亲切的话语: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③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可见,鲁迅时时刻刻影响和鼓励着作者克服困难,度过艰难万苦。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围绕鲁迅不怕反动恶势力,全心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战斗;不顾及自己的病体,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4、为什么用“一面”为题?
四、小结
“一面”,有“一面之缘”,“一面之交”之意,平淡、短暂。与鲁迅先生带给“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长远的影响形成强烈对比,一面胜似多面,凸显一面的不平凡。
五、读写结合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板书:抓特征表性格有视角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出示“只要有着这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齐读。
同学们,这盏在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就是鲁迅。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能够读懂鲁迅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对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对民众的挚爱。
《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速写,掌握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意志。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借小事表现人物精神大世界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山水彼此相依,日月尚可同辉。茫茫尘世,我们总会和他人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有时如云烟倏忽即逝,有时却铭记终身,而阿累记忆中和鲁迅先生的一次邂逅,就让他终身难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作者从一面中受到了什么影响。(板书课题)
温故知新
回忆作者和鲁迅一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研读课文 深刻理解
探究(一):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读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分析。
2、文章除了三次整体写“瘦”,还有三次分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探究(二)
1、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作品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对描写鲁迅有什么作用?
3、文中对鲁迅的称呼有多种,分别有什么意义?
探究(三)
精读最后五段,探究和鲁迅的一面对“我”的.影响。
1、“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什么?
2、 为什么“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3、“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四)
作者和鲁迅先生只见了一面,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就课文谈谈“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画龙点睛,使小中之大更分明)
美读课文 升华情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悉心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信赖、崇拜、爱戴、赞美的情感和继承先生遗愿勇敢前行的决心。
小练笔:
请同学们运用外貌描写给自己来个自画像,要抓住自己的特征。(50—80字)
课堂总结:
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精神、一种手法。平凡中往往孕育着伟大,看似偶然的一面却有如此经久的魅力,让我们从阿累的《一面》中汲取鲁迅先生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快乐自己吧!
布置作业: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日记,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
成功点:
1、较深刻透彻的理解了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提炼上,抓住了两点,一是主题的挖掘,二是语言的赏析,突出了重点、难点。
2、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先听配乐朗诵,再谈自己的感受,接着边读边说对文章精彩句子的理解,最后围绕主题,展开仿写歌词训练。
3、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给了学生形象感受,激发了学生热情。
不足处:
1、课时目标的表述不够明确,有点模糊。
2、对学生情况没有充分了解,如在语言赏析上对学生就期望过大,估计过高。
《一面》优秀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殷勤、失业、窘相、厚实、面孔、苗头、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的课文都与鲁迅有关,编者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到目前为止,相信大家一定对鲁迅有了不少的了解吧!谈谈吧!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鲁迅爱帮助别人,尤其是穷苦的老百姓。”
“鲁迅对青年总是很关心。”
......
师:是的,鲁迅的文学成就令我们仰慕,他的精神品质更令我们钦佩。他对青年一直很关心,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共接待来访青年500多名,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关心过的青年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回忆。
板书课题“一面”,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青年和鲁迅只见了一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赶快读读课文吧!
2、检查生字,点生读
地窖、赫然、鲁迅译、懊悔、莽撞、
窘相、捻着、踌躇、摩挲、颓唐、
捏着、熏黑、憎恶、虐待
3、交流课文内容
“1932年秋,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
(三)聚焦外貌描写,研读体会写法
1、虽然“我”与鲁迅先生只见了一面,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瘦”
2、文中多处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描写,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黄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我费力地从里衫掏出那块带者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3、鲁迅先生为什么那么瘦?
“长期工作得不到休息”
师:的确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的前三天,他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写作、工作,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个了革命事业。
4、这六处外貌描写除了写鲁迅先生“瘦”之外,还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精神”(教师板书:瘦而有精神)
师:从哪几处外貌描写能看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5、是的鲁迅先生瘦而有精神,你能通过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先生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处外貌描写。(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6、体会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师:仔细读这两处外貌描写,有什么发现?
“这两处描写有些重复。”
师:我们把期中任意一处删去行吗?为什么?
“不行,因为第一次是鲁迅先生向我走来,里我较远。第二次,我与鲁迅先生面对面,距离更近,看得更为仔细,连烟嘴的颜色都写出来了。”
(教师板书:由远及近)
“第二次用了四个分号,好像鲁迅先生的样子在我的脑海已经定格了一样。”
师:再读这六处外貌描写,你还能总结出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吗?
“作者先总的写鲁迅先生很瘦,再分别写了他的脸和手的瘦。”
(教师板书:从整体到部分)
(四)解读人物,感悟品质
1、过渡: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快速读课文。
2、全班交流
师: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他对青年很关心。”
(教师板书:关心爱护青年)
师:从哪你能看出来?
“他把两本书只卖给我一元钱。”
(教师板书:廉价卖书)
“他向我极力推荐《铁流》这本书
(教师板书:推荐书)
师:这两本书《毁灭>和《铁流》都是写的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鲁迅认为,这两本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食粮,所以向我大力推荐《铁流》这本书。
3、分角色读读我与鲁迅的对话。(同桌读——指名分角色读)
4、为了突出鲁迅的品质,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5、读完这部分,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我不懂,为什么青年没有说出鲁迅的名字?”
师:谁来帮帮他?
“青年肯定是怕鲁迅的身份被暴露了,才没有说”
(五)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过渡:我与鲁迅先生虽然只见了一面,但是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2、交流
“鲁迅先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即使我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
师: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这句话是青年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