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悲惨世界》有感

2025/10/01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悲惨世界》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1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所以冉阿让已经彻底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善良的米里艾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他决心重新做人。但他为救一个可怜的小女孩逃过警方的层层追缉,代她寻回了终身的幸福。而沙威探长,一个典型的“法律看门狗”。不相信一个罪犯会洗心改过,穷追冉阿让一辈子。然而,在即将枪决沙威的一刹那,冉阿让使他死里逃生。

看完书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经过他的努力,不久后,他竟成为了令人尊敬的马德兰市长。可他还是他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让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才是一个真正爱岗敬业的人!让我们向他致敬!但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

我们的社会上,也是非常需要这种文学理想的。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因为,这也是人们所想看到的。但是,现今社会上,还有许多悲惨的人们,许多不平等的现象。而爱,便足以抵抗它们,消灭它们。例如,这个故事中的米里艾主教不是一位平等与博爱的吗?再说,那个接受主教的教诲而决心悔改的冉阿让,也不例外。在这个故事中,最终得到幸福的只有珂赛特与马留斯两个人。

而使这两个人得到幸福的却是冉阿让自我牺牲换来的。反思,在当今社会上有没有像冉阿让这种牺牲自己而使别人得到幸福的人?恐怕等于零吧!有一次在大街上我看见有一个老乞丐沿街乞讨,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年轻人,连声道歉而年轻人却不依不饶,恶狠狠地把老乞丐身上的钱全部抢走。而周围的人却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为老乞丐打抱不平,甚至还有人为年轻人叫好!这是什么社会啊!这足以证明现今社会像雨果这样“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并不广泛!而雨果在这个故事里想告诉我们的是:

“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在不幸的另一面,有许多人为了爱而牺牲。”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2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当我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强烈的感动油然而生,冉阿让从苦役犯变成一个品格崇高的人,这是一段多么艰辛而伟大的历程啊!

书中主角冉阿让,他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后做了园艺工人,帮助穷苦的姐姐抚养着七个孩子,生活十分艰辛。一年冬天,家里饥寒交迫,冉阿让又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冉阿让偷了一块面包,从此便开始了19年的苦役生涯。

19年,冉阿让的内心渐渐枯萎,心灵也干涸了。

出狱后,冉阿让因一张黄色通行证而受到欺压,他在法律上自由了,却被社会和身份鄙弃,无依无靠,但是卞福汝主教向陷入黑暗堕落的冉阿让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行动,所作所为感化了冉阿让,使他由恶转善,重拾光明,踏向崭新,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冉阿让,一个微不足道而又伟大的人,如果不是他心怀善念,又会有多少人重蹈他的覆辙,正是因为在社会中有这样的人,社会才能有序运行,不至于落入深渊。

而冉阿让又为什么会有如此蜕变呢?我想答案出在他的感恩上,正是因为懂得用行动回报卞福汝主教带给自己的温暖,才能用这份感恩去报答、温暖这个世界。

而在现实中心怀感恩的.人很多,但是也有人选择以残酷“报答”恩人。老师授予知识,教予做人道理,但却有人因怀疑老师对待自己不公平,偏爱其他同学,选择以“刀”会师。近几年来医生被捅事件时不时发生,一群为人类做贡献,把人类从病魔手中夺回来,而劳累过度,甚至因公殉职的人,却因治病未能做到尽善完美而被社会中那么一些人仇视,造成了无数悲剧诞生,断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回望雨果之作,我更能感受到冉阿让弃恶从善的可贵,要用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面对悲惨生活,要用对美好的珍惜,面对幸福生活。

雨果就是如此,在本书中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腐朽与罪恶的社会,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但字里行间,也蕴含了雨果对人类苦难的关心,对未来的信念,对美好的向往,传递出振奋人心的力量与光辉。

感恩爱,是如此伟大,卞福汝主教拥有了爱,所以感化了冉阿让,冉阿让拥有了爱,所以他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蜕变成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人。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爱,让我们用爱点亮人生!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3

冉阿让的前半生是悲惨的,是让人同情的,冉阿让的后半生曲折,困难重重,提心吊胆,过着被警察追捕的日子,但他不再像从前一样堕落,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只要心中有爱,不论困难多大,都可以跨越,都可以克服,都可以乘风破浪,最终取得成功。

冉阿让的一生被主教改变了,主教的仁慈和爱让他感动。有人会质疑,如今的世界会有这种人吗?主教只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是的,尽管如今的世界拥有爱,但同时也拥有着恨和鄙夷。但我相信,只要心存仁厚,心里拥有着不需要回报的爱,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就像主教那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要以为付出了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当你在真正付出后,你会发现,你在付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需要别人的回报。或许你给予别人的是金钱,或许是自己的私有的贵重物品,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句话,或许......不论付出的多少,不论是否贵重,它都代表了你的一份爱,当你知道自己付出的钱和物品可以帮助到一些人时,你会感到很值得,当你知道自己的微笑和话语可以使一些人重拾信心,对生活再次充满希望,你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动。付出的爱,总会被需要它的人所用,或许你在公车上给别人让座却连一声谢谢都得不到,但是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被周围的人所看到,会有人被你所感动,会有人以你为榜样的。中国有句古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有软弱的一面,所以一个充满仇恨,身份低贱,没有自尊和自信的人,在接受到别人的.真心付出的爱和帮助后,总会有些许改变的。给与别人帮助的时候,不仅使被帮助的人获得了解决困难的钥匙,也使你自己学到了爱和付出的真正意义。记得爱心义卖活动中,同学们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平常喜爱的玩具,学习用品等等。在进行义拍义卖时,不论物品的本身价值的贵贱,不论物品外貌的美丑,不论物品是否有真正的使用价值,同学们老师们纷纷慷慨解囊,为爱心事业做出了尽可能的付出,这些老师同学不是因为家境富裕在挥霍,而是当他们想到他们所付出的爱心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吃得好一些,穿得暖一些,可以让孩子看到更多的书籍,甚至可以让一些孩子重返校园,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我们一点点地付出,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爱的付出不仅仅局限于人,倘若你碰到一只正在尝试着飞翔却不幸失败掉落在地的雏鸟时,你轻轻捧起它,并把它放回巢中,让它与父母相聚,它该有多么高兴呵!倘若你碰到一只腿受伤不能奔跑的小兔子,你轻轻抚摸它,并给它敷药包扎,让它重新在田野上奔跑,它该有多么兴奋呵!倘若你到一只无家可归总是风餐露宿的小猫,你轻轻抱起它,并给它安置一个温暖的家,让它不必再为食物烦恼,它该有多么快乐呵!一丝丝的爱心,让这些小动物们远离了危险,可了自在的生活下去,难道不值得吗?

你真正付出了爱,那你就会有回报,回报就是付出后拥有的别样的快乐和一声真挚的感谢。对于真心付出的人而言,那是最崇高的礼物!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4

在夏日炎炎的暑假里,我阅读了法国著名大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书中的情节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些悲惨的事件、一些遭受歧视的人、一些甜蜜的事件……

《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是冉阿让,他曾做过十九年的苦役犯,穿过十九年的红衣,刚进入牢房的他是多么年轻有活力,被关押十九年后的他变得老气横秋。他出狱以来,不被这个社会而接受,连吃住都成问题。出狱后的第四天,冉阿让终于找到了归宿——米里哀主教的家,而改变冉阿让一生的也是米里哀主教。当晚,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器,但主教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送了一个银烛台给他,告诉他:我已经把您的灵魂赎回来了。从此,冉阿让变得善良,他化名为马德兰,经过市民的推选成为了市长。沙威知道市长就是冉阿让时,还是用那种讨厌的眼光看他。芳汀为了把她的孩子接回来,不惜一切代价——她美丽的金发变短了、似珍珠般的两颗大门牙没了。

能改变他人一生的是什么?是善良、是爱。我们从芳汀的身上看到了伟大的母爱;从沙威身上学到了不能总用原来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改变、都会改变;从冉阿让、米里哀主教身上学到永远都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尊敬的态度对你。

学会宽容他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冉阿让也不例外,其实每个人应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每一个人的过去,只要希望他现在很好、以后也会很好。

从宽容我想到了一件小时候做的事。我拿着羽毛球拍在玩,结果一不小心打到了妈妈的眼镜,妈妈的眼镜破了。我急忙跑到客厅去,无心的玩起来。妈妈睡午觉醒了,发现她的眼镜破了,便来到客厅找我。我看到妈妈向我走来,连忙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并对妈妈说了好几声对不起。妈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告诉我:以后不要再拿着拍子到处甩。我哭了,还是感到对不起妈妈。妈妈帮我擦干眼泪,就去楼下配眼镜了。从妈妈的行为我知道了宽容。

让我们也用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吧!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5

暑假过半的时候,我终于读完了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传世之作——《悲惨世界》。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尽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在冉阿让已经绝望的时候,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化了冉阿让。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过错,但是当人们得知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是如此的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就永远得不到原谅了吗?偷固然是不对的,但如果面包店的老板如同主教那样仁慈善良,那么冉阿让就不会坐牢。可能他就会早一步当上市长,造福更多的人。又如,主教告发了冉阿让,那样冉阿让可能又要继续坐牢,终其一生只能在监狱里渡过。这样子的社会让我感到很失望,而冉阿让就像是这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照亮着、温暖着别人。

当他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时,他却把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他还经常把面包和衣物送给挨饿挨冻的`人。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时,他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又有一位老人,因长得像冉阿让而被捕。冉阿让竟然为了救下了那位跟他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公开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名誉和地位,再一次进了那个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贫苦的人。这样无私奉献的爱就是所谓的“博爱”,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他们那个年代像冉阿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而我们这个时代却到处可见献爱心的活动。就在我们学校也举行过好几次这样的活动了。

记得有一次捐书活动,同学们你一本,我两本的踊跃捐书。我也把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不容易得来的书捐了出去。为此我纠结了好久,因为这是我下棋赢回来的,而且是第一次赢了妈妈得到的奖品。可是我又希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也能看到这么好看的书。当时老师还让我们在书上写了地址、姓名等等,我希望有人收到后会写信给我,和我交流一下感想。

这个世界需要爱,这个世界需要奉献。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用善良、宽容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化每一个人,让世界永远充满爱!

读《悲惨世界》有感 篇6

它以封建压迫强化,社会动乱,有着无尽黑暗的时代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人的善举。以平凡的口吻述说着平凡人平凡的事,而这些平凡透出的却是更触人心弦的感动。

主人公冉阿让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后做了热心的园艺工,帮助姐姐抚养7个孩子。但生活没有因为冉阿让的善良和艰苦就放过他。有一次冉阿让因把吃的全部都让给姐姐的孩子后实在太饿,去面包店偷了一块面包,而冠上“私闯民宅”的罪名判刑5年。后来因多次越狱被加到19年。故事在这之后开始。

十九年,从入狱前的'善良到出狱后的顽劣,社会的不公对冉阿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他预备带着这一身的顽劣开始报复社会。

但,还好,他遇到了汴福汝主教。

一盏银烛灯不仅点亮了冉阿让的心灵之灯,也照亮了冉阿让从今往后的人生道路。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将银烛台继续点亮。

就像汴福汝主教用善良和真诚对待冉阿让一样,冉阿让也用最真挚的感情对待每一个人。

接芳汀入院治疗;为了弥补芳汀的遗憾,将珂赛特从德那第一家的魔爪中赎回,并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带在身边;不惧危险,冒险解救马吕斯;巧妙的放走了一直跟踪他的沙威;为了珂赛特和马吕斯的幸福,最终选择自己承受痛苦。

冉阿让所做的这一切早已超出一般的善,甚至可以说到了“仁德”的境界。

“人能弘道”。冉阿让不是在因循守旧做一些普通的善事,而是在诠释“善”。

这是他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对这个曾经被他判了刑的社会的救赎。在弥留之际,这位老人苍白的脸上任带着笑容,深深地望着墙壁,卑微而虔诚的想着:那个曾赠他烛台的人在天上是否对他满意。

他也要走了,马上要去交付答卷了……

他嘱咐人们随便找个角落把他埋了,不要在他的棺板上留下任何文字。

可他伟大的一生又怎么能因一个灵魂的消逝而被磨灭呢?

正如有人在他墓穴的是石板上悄悄刻下的: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

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

生来死去,那是自然的秩序,

犹如昼来夜去,白日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