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羚羊木雕教学反思(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是上中学部第一次讲公开课,刚开始有点紧张,不过一旦投入到课堂当中自己也就放松了,没有了先前的紧张。但是不管怎样自己还是有点讲得不尽人意。
先说课堂设计。
一、给学生做一个选择,如果给你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朋友让你选择,你打算怎么选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由爱因斯坦的名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之后检查预习板书情况,课件出示基础知识、作者简介。
二、让学生速度文章,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出插叙的内容。然后是通过资料助读,使学生明白羚羊木雕很珍贵。
三、出示朗读要求,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全班展示,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四、描写方法,走进内心。通过让学生自己勾画文中使用描写方法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明辨是非,学会沟通。让学生说说这场家庭矛盾到底怪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六、拓展延伸、运用练笔
1、如果我们有做错的事或做得不好的事,而且跟父母起了冲突,我们该怎样做?
2、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等,续写“我”回到家里的情景。
纵观这一堂课,学生表现的非常优秀,都踊跃思考,积极发言,但是自己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有失误,最后在明辨是非、学会沟通之后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处理的很仓促,几乎只是走马观花,这是自己的责任,提前没有充分设计好时间。所以以后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课堂环节一定要了如指掌,尤其是过渡语一定要衔接好,背熟。
2、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讲课的时间,不要出现这次的情况。
3、在指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方面,应会变通引导,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学到的东西多一些,平时多看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堂上自己的语言要精练,文雅,尤其是自己的教态。
5、平时注意自己的板书,不要太乱。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篇2
课文《羚羊木雕》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教学,目的是教会孩子孩子们学习一种自学方法,语文课标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决定交给孩子们批注式阅读法。
首先,由点石成金的故事导入,讲解为什么教给他们这种方法。
第二,讲解批注式阅读法的`层次:
1、批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符号用○
2、批美词佳句。赏析词语和句式,可从修辞、句型、写作方法等角度考虑。符号用﹍
3、批疑惑。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对别人的质疑。
4、批感悟。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5、批联想。联想自身经历或同类题材的作品。
第三,做示范,每个层次举一例。
第四,牛刀初试,学生练习。
作为第一次接触这种教学法,好多孩子做的不错,尤其是批疑惑环节,通过你问我答,互问互答的形式,孩子们表现火热,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十分火热。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含义大概就是这批注式阅读的雏形。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我设计的知识目标是: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思想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教学重点与知识目标一致。当学生提出要理解本文 “描写人物方法”之后,我便指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这一写法,通过学生对话的形式,指导学生品味、揣摩,再配以创造性的朗读,又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写法与写作的关系,重点实实在在得到了落实。在师生、生生问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与提高,能力目标也得到了落实。同时怎样看待友谊与礼物这一思想感情或隐或显地伴随在课堂教学始终,思想目标得到了延伸。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而且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个将外部的语言文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读应该说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所以,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讲助读。”课前,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为一组,进行各组间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自读、自评、自讲,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学生读得异常的认真,也很快、很准地总结出了各个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羚羊木雕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篇4
我认为不足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组织教学的语言不够严谨。
语文教师的语言常被人们认为是教学语言标准的.羚羊木雕教学反思范例,这节课中,我的教学组织语言有几分取巧,未从优美、流畅、规范上细加琢磨,而从轻松处着眼,虽看似有几分幽默,却难掩教学语言功夫下得不够的缺欠。
二、备课中重预设,课堂中轻机智。
备课中,思想上过分依赖各种可能的预设,精力上在此投入也最多。而课堂教学中即便学生引出了其它话题,也看似轻松地“折回”课堂。如学生回答中提到“大人之间不也互相送礼物么?”我心里担心此问题又引出“叉”来,便只蜻蜓点水般“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今天我们先不评论它”,从而又回到预设问题中来,并未对这个偶发问题做出应有的分析评价来正确引导。明显是依赖预设有余,灵活机智不足。
三、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能力不强。
课件的恰当使用,会起到渲染情境,加深学生体验的良好作用。在此,受自身的长期认识和课件制作水平的限制,课件只起到了增加课堂容量的小黑板作用。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篇5
1、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意的启示。
一、 导入
二、 整体把握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万芳,被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很伤心。]
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精读赏析
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① 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② 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
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① 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②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作业 : 确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 准备辩论提纲。
第二课时
辩论。辩论30分钟,评议10分钟,评议先由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小结,尤其肯定摆事实讲道理,并掌握好说话分寸的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与亲人、友人关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远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社会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孩子对父母,对师长必须为命是听,似乎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到今天,开放、交流、改革成为社会的主题曲,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当然会随之而行。课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层性,主体意识的朦胧觉醒,甚至于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会文化变化的例证。课文的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不就是孩子轻轻的反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