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2025/10/07教案

此篇文章雾在哪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岸”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指导认识“雾”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新|课 |标|第 |一| 网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指导写字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雾怎么样?(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新|课 |标|第 |一| 网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同桌互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雾来到岸边他又把什么藏起来了?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接着,他又把谁藏起来了?(自己)他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练读7-9自然段,读出淘气。(指名读、赛读)讨论:雾哪里去了?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等13个生字,会写“于”等8个生字,会写“无论、于是”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 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图片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分案一:

《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学生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等6个生字,会写“于”等3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3.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随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积累词语。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展开想象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

学法:

朗读法、练习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一、谜语激趣,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雾”,想想雨字头的字还有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片和雾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雾”,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

(1)生汇报,相机出示“淘气”和“顽皮”字卡,识记“淘”和“顽”。

(2)你还知道什么也是淘气顽皮的?

(3)这对词语是近义词。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用两个词语概括了雾的特点我从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雾孩子”入手,训练学生抓住文本信息能力。相机识字,理解词语,最后用词语练习说话。】

2.雾做了什么事呢?用“____”划出雾说的话。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 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板书:海岸)

出示海岸图片,拓展词语:河岸 岸边 湖岸(齐读两遍,加深记忆。)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3.教师指着课件上出示的句子引读:雾啊,他可真是顽皮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最后还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三.朗读体会,感受情趣

1.品读第三自然段

(1)师朗读,学生思考:雾是怎么和大海玩的?

(2)指导朗读雾说的话,并及时评价。

(3)理解“于是”,识记“于”字。

(4)此时此刻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看不见了?哪些词语强调这些都看不见了?(板书:无论……还是……都……)

(5)读出这种什么都看不见的感觉来!评价:我的眼前是真是白茫茫一片啊!

2. 品读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雾又把什么藏起来了?

(2)学学雾的口气读这句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相机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读出雾的顽皮和本领大的感觉。)

(3)雾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结果怎样?齐读第三句话。

①“霎时”是什么意思?

②学习生字“暗”。

(4)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也看不见了?

(5)用上“无论……还是……都……”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他的淘气和顽皮。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景色的变化,感受雾景的朦胧之美。】

3.师生根据字体颜色合作朗读3.4自然段,发现规律。(课件显示3、4自然段内容,每一段的第一句用红色字,第二句用黑色字,第三句用蓝色字。师读红色句子,女生读黑色句子,男生读蓝色句子。)

4.雾还会来到哪里呢?出示图片,学着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淘气的雾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文中两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结合图片,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话,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大海

19.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

淘气 顽皮 海岸 都……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知道有雾的时候,不同的场景会有怎样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感悟大自然的奇妙无穷。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尝试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语气。

2.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猜谜听故事,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

3.看动画,听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淘气)

4.揭示课题——雾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标点的停顿。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住形,不明白意思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师生点评并正音。

4.思考:雾到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了?(相机板书)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文中说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师:淘气的雾宝宝把今天学过的字词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们吗?

1.回顾所学字词,并随机出示字词。

2.抽读生字、词语。

3.读一读。

淘气顽皮于是

变暗岸边街道

桥梁甚至躲藏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段读课文,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1)师:自己试着读读这些句子,说说雾淘气在哪儿。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教师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过渡: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第3自然段。(于是,他把……无论……还是……都……)

(2)师: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交流第4自然段。

(1)老师引读。(于是,他把……四周变暗了,无论……还是……都……)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同”。

(3)比赛读。

4.交流第6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句子中为什么要用“甚至”?(所有的东西不管大小都被雾藏了起来。)

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雾说,他要把藏起来,他要把藏起来,他要把藏起来,他要把藏起来……

6.读第3自然段,完成填空。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还是,都看不见了。

7.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海岸连同城市都藏起来了,他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8.读课文,理解填空。

雾最后把自己藏了起来,不久,大海连同......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9.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读句子。

(2)男女生比赛读。

(3)雾把自己藏了起来,很多东西都露了出来,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学习用“把”字句说话。)

(提示:指导时应该注意打开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路,尽力表现雾的淘气,试着说出童趣来,并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9.用“连同”写一个句子。

三、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久:独体字,以“撇”起笔,第二笔“横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放正。

步:上“止”下“”,下部与“少”相比,少一点。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23雾在哪里

雾 淘气 顽皮 藏 大海

天空、太阳

海岸、城市

自己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你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有所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二是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

1、“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雾藏起一切的情形。前半句中,4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停顿稍短一些,4个词可采用“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甚至”表示更进一步,要读得略重,以突出雾不仅藏起了大的事物,就连小的“行人和小黑猫”也不见了。后半句的“一切、什么”重读,后面略作停顿,以表现所有事物都被浓雾笼罩,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2、“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要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二)理解运用。

1、初读课文后,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要求学生先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用“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提取信息时,不要遗漏要点。

2、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云开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作者的想象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创编的兴趣。

3、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4、理解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停顿与重点词句。

(2)组织学生讨论: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过渡: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雾把整个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生活动一: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____藏了起来。

2、师生活动二:雾真淘气,他把世间万物都藏了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再读读课文,找一找,用直线划出。

3、师生活动三:雾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于是出现什么情况了?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藏了起来。于是,___________

四、说话练习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他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还是______,都______。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主题

1、这节课我们学了雾,知道了雾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2、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六、巩固练习

1、打开“阅读训练-《雾在哪里》”,一起来闯关吧!

2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册。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等13个生字,会写“于”等8个生字,会写“无论、于是”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 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图片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分案一:

《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学生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等6个生字,会写“于”等3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3.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随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积累词语。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展开想象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

学法:

朗读法、练习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一、谜语激趣,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雾”,想想雨字头的字还有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片和雾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雾”,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

(1)生汇报,相机出示“淘气”和“顽皮”字卡,识记“淘”和“顽”。

(2)你还知道什么也是淘气顽皮的?

(3)这对词语是近义词。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用两个词语概括了雾的.特点我从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雾孩子”入手,训练学生抓住文本信息能力。相机识字,理解词语,最后用词语练习说话。】

2.雾做了什么事呢?用“____”划出雾说的话。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 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板书:海岸)

出示海岸图片,拓展词语:河岸 岸边 湖岸(齐读两遍,加深记忆。)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3.教师指着课件上出示的句子引读:雾啊,他可真是顽皮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最后还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三.朗读体会,感受情趣

1.品读第三自然段

(1)师朗读,学生思考:雾是怎么和大海玩的?

(2)指导朗读雾说的话,并及时评价。

(3)理解“于是”,识记“于”字。

(4)此时此刻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看不见了?哪些词语强调这些都看不见了?(板书:无论……还是……都……)

(5)读出这种什么都看不见的感觉来!评价:我的眼前是真是白茫茫一片啊!

2. 品读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雾又把什么藏起来了?

(2)学学雾的口气读这句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相机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读出雾的顽皮和本领大的感觉。)

(3)雾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结果怎样?齐读第三句话。

①“霎时”是什么意思?

②学习生字“暗”。

(4)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也看不见了?

(5)用上“无论……还是……都……”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他的淘气和顽皮。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景色的变化,感受雾景的朦胧之美。】

3.师生根据字体颜色合作朗读3.4自然段,发现规律。(课件显示3、4自然段内容,每一段的第一句用红色字,第二句用黑色字,第三句用蓝色字。师读红色句子,女生读黑色句子,男生读蓝色句子。)

4.雾还会来到哪里呢?出示图片,学着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淘气的雾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文中两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结合图片,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话,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大海

19.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

淘气 顽皮 海岸 都……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等13个生字,会写“于”等8个生字,会写“无论、于是”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 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图片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分案一:

《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学生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等6个生字,会写“于”等3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3.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随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积累词语。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展开想象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

学法:

朗读法、练习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一、谜语激趣,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雾”,想想雨字头的字还有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片和雾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雾”,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

(1)生汇报,相机出示“淘气”和“顽皮”字卡,识记“淘”和“顽”。

(2)你还知道什么也是淘气顽皮的?

(3)这对词语是近义词。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用两个词语概括了雾的特点我从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雾孩子”入手,训练学生抓住文本信息能力。相机识字,理解词语,最后用词语练习说话。】

2.雾做了什么事呢?用“____”划出雾说的话。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 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板书:海岸)

出示海岸图片,拓展词语:河岸 岸边 湖岸(齐读两遍,加深记忆。)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3.教师指着课件上出示的句子引读:雾啊,他可真是顽皮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最后还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三.朗读体会,感受情趣

1.品读第三自然段

(1)师朗读,学生思考:雾是怎么和大海玩的?

(2)指导朗读雾说的话,并及时评价。

(3)理解“于是”,识记“于”字。

(4)此时此刻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看不见了?哪些词语强调这些都看不见了?(板书:无论……还是……都……)

(5)读出这种什么都看不见的感觉来!评价:我的眼前是真是白茫茫一片啊!

2. 品读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雾又把什么藏起来了?

(2)学学雾的口气读这句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相机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读出雾的顽皮和本领大的感觉。)

(3)雾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结果怎样?齐读第三句话。

①“霎时”是什么意思?

②学习生字“暗”。

(4)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也看不见了?

(5)用上“无论……还是……都……”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他的淘气和顽皮。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景色的变化,感受雾景的朦胧之美。】

3.师生根据字体颜色合作朗读3.4自然段,发现规律。(课件显示3、4自然段内容,每一段的第一句用红色字,第二句用黑色字,第三句用蓝色字。师读红色句子,女生读黑色句子,男生读蓝色句子。)

4.雾还会来到哪里呢?出示图片,学着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淘气的雾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文中两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结合图片,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话,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大海

19.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

淘气 顽皮 海岸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