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2025/10/08演讲稿

此篇文章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xx级XX专业的硕士研究生XX,今天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全体老生,向在座的级的新生道一声:欢迎你们加入和回归到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大家庭的怀抱!

说“加入和回归”,因为在座有一部分人是从外校或外单位第一次新来到我们中大地院,那还有一部分人是本科就已经在中大,或保研、或考研、或支教、或工作之后,又再一次回到我们中大地院。无论是新近加入或是再次回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段新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以经历了一年研究生生活的学生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一点点心得与体会。

我们总会问到这样一串问题:为什么要读研呢?这个问题会被外人甚至被自己问过很多遍,即便我们现在都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每每给出答案时,我们都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含糊不清或者不那么坚定。最笼统的回答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接着就会问,读了研就好找工作了么?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处境还是挺严峻的,并不比本科毕业好多少。接着又会问,那读研都不一定能保证找到好工作,那为啥还要读呢?也有一个笼统的回答,叫做可以拿个高文凭。那又要问,在这个注重能力,文凭贬值的年代,高文凭又能如何呢?这时候,往往我们会安慰自己,想着走一步看一步,既然已经读研了,不可能就放弃不读了,等毕业了再说。就是这样一串问题,每每问到最后都会变成自我安慰,然后不知道哪天,这串问题又会再次出现。

我去年这个时候也曾被这串问题所困惑,走出这段迷茫期是需要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去经历的。在这里我也只能说一些自己感悟到的结论性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读研的目的应该是人生的目的的一个子集。如果只把读研的目的简单地考虑成/为了找一份好工作,那便是过于狭隘了。好工作只是能营造好生活的手段之一,而想要拥有好生活不单单只是拥有好的工作,而是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思考,读研也好,工作也好,都只是我们人生中的'阶段。不论你是先读研再工作还是先工作再读研,人生在于能力的不断积累,只要我们没有荒废时间,每天都在让自己进步,那就是在不断地向着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前行。

所以,很明显,笼统地说,我们知道读研的目的应该是在以研究生命名的这样一个人生阶段中,继续累积、提升自己的能力。那我们就要知道,研究生阶段应该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我曾经从彭明辉的书中了解到,作为一个标准的研究生,我们应该具备“做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体地说,只要把学术文献回顾与分析的工作做得完整、彻底,自然会培养出从事研究的五种核心能力:资料检索的能力、资料筛选的能力、期刊论文的阅读能力,期刊论文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际上,专利、技术文献与期刊论文的回顾、分析、批判与创新正是国内很多领域最欠缺而又最有用的能力之一;同时面对现如今各种产业的剧烈变动与新生,这种能力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手段。比如说,就在客村的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6月份的时候就想招一些实习生,与灾害学有关的,研究的是海洋灾

害的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我们地理学院并没有灾害学这样一个专业,然而,可以想象这里要研究的内容所用到的理论与技术并没有超出我们所学或者可学习的能力范围之外。我们任何一个地理学院的研究生,如果擅长在短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率的文献回顾与分析,在文献中找到足够的方法、技术和点子来解决这一问题,不管你是人文也好,GIS也好,水系也好,就完全有能力去应聘这份实习,并且从中持续的吸收新知,更新自己的技能。

以上,我说过,这是作为一个标准的研究生,也是最受导师们喜欢的一种研究生。然而,每年毕业都有这样一批师兄师姐,他们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却生活地同样精彩。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种想象在本科毕业阶段就大量地存在。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情操与为人处事的价值观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所好的大学,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底蕴。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吐槽。我们常常吐槽有些普通的大学老师只做到了授业,而我们又何尝不是也仅仅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被授业上呢?

还有传道,是传受做人的道理;还有解惑,是解答人生的疑惑。作为研究生,如果读研只是为了找工作,然后买车买房娶妻生子,人这一辈子活着的意义就仅此而已么?

有些人特别擅长专注地进行抽象思考,那么读研确实是一条正确地道路;有些人特别擅长组织沟通又活泼好动,可能并不擅长做研究,但是他当初也选择了读研。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人生的阶段中去

积累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当你意识到你的优势特长更适合职场而不适合做学术的时候,这对于你自己来说本身就是自我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自己去体会做人之道,自己去寻求疑惑的答案,因为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毕业的。那些毕业之后从事其他行业的师兄师姐同样掌握着对知识的检索、筛选、阅读、分析以及创新的能力,并且也按照自己的特点去提升其他的能力。这样的读研生活也是有意义的。

地理学本来就是大杂烩,不像医科,读研的选择,要么从事医学科研,要么临床做医生,你从来不会听说那个中山医的研究生去了腾讯、华为,或者去了奥美公关、广汽集团,但是地理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以做学术科研,做专业技能人才,也完全可以去应聘其他领域的公司。也许有人说,本科毕业生就可以去到这些地方了,那又为什么要读研呢?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公司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人指导他,正规一点说,是帮他从事批判性的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的可能性。但是一个毕业的研究生,做事情时应该做到不需要有人指导,就可以分析自己做事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不足处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援。如果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起本科生的优势所在的话,那么只能说我们并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总之,读研只是人生数十年的短暂的一个阶段,没有必要患得患失,无论做学术,搞专业技能,跨专业领域,我们要做的宏观目标是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我们要享受在地理学院在中山大学的每一天。

如果你仅仅说你是水文专业的,而从来没有旁听过保继刚老师的授课;如果你仅仅说你是地理学院的,而一再错过文史哲老教授们的精彩讲座;如果你仅仅说你是中大的学生,而不闻不问外校与我们的切磋与交流;如果你仅仅说你一心钻研学术,而从来没有为任何一场梁銶琚的表演而排队抢票……

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会说出怎样的遗憾呢?

读研,是给我们一个与中山大学,与地理学院的美丽邂逅。邂逅师生情,邂逅同窗情,邂逅真爱情。

当有人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研呢?你会怎么回答呢?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伴随着金秋的到来,我们河北大学也迎来的新的丰收,这就是在座的所有优秀的学子。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大学,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带着社会和家人的希望与重托,共同来度过三年艰苦而充实研究生生活。我作为一名较为年轻的教师,诚惶诚恐的接受了本次发言的任务,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研究生导师,对所有博士生、硕士生的到来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

下面,我想谈以下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并和各位新同学共勉:

一, 进一步调整思想状态,增强认识水平。

首先,我们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跨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标志着你们已经投身国家科技事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队伍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就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依据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所以,我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问做得越深,爱国情节越重,这在吴大观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做文章,那这篇文章充其量也就是一篇表面文章,是一篇毫无价值的学术垃圾。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我们只有站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上放眼全世界,才能找到属于国家同时也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社会和科学越发展,这些道理会越变得现实。

其次,要用理论知识加强辩证的能力。理论研究很复杂,同时也很枯燥,但是我们要能够学会从理论中汲取其精髓。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便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收获。辩证,就是要从正方两方面看问题,全面准确的认识问题。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好的心态是我们顺利并高效的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有人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但或许也有人是迫于某种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才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这种付出就太得不偿失了。这几年的时光,在我们一生中是最为宝贵的.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混这张研究生文凭而在这里虚度三年,我只能说,你会后悔一辈子。

二、要尽快进入研究状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人这样比方:本科阶段主要是“句号教学”,即给学生传授正确无误的知识;硕士阶段主要是“逗号教学”,即提出问题,指明方法,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博士阶段则是“问号教学”,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发现与解决更多更难的新问题,把问号拉成惊叹号,得出前人没有或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无论是硕士阶段还是博士阶段,只有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才会终于成功!

科学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它既需要在冷板凳上“坐”学问,也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去“跑”学问。只“坐”不“跑”会脱离实际,只“跑”不“坐”会缺乏深度。两者做好一件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同时兼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确定研究目标,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培养好的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把别人认为是枯燥的活动变得充实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最终拿出优秀的成果。我们要争取达到杨振宁先生的境界,他把科学研究比作呼吸:很重要,并且一刻不停,但是又不觉得累。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用“爱”来激励自己,爱国家,爱集体,爱别人,爱自己,爱我们身边的一切。有了爱,我们才会觉得工作学习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会觉得随时随地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用爱来拥抱美好的未来吧,相信未来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回馈!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也很荣幸能和各行业的优秀人士共同学习。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届研究生班的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今天,对于我们说更是值得一生纪念的日子,在阔别多年学生时代后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学习,在宁静的自贡电大校园内,接受的是在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西南大学博学多才的老师们循循善诱,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内心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认真学习的坚定信心,这将成为鞭策我们完成学业的动力。

近年来,大安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工业强区、商旅活区”发展战略,以大安工业集中区和川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辖区已形成机械、新材料、电子、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良好的梯次发展格局,多次获国家、省、市表彰,获“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等殊荣。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打造“自贡产城相融互动示范区”为取向,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品”的自贡东北部新城,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规划推进城乡建设,强化基础提升承载能力,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大安。统筹城乡增投入,坚持协调发展缩差距;深化改革扩开放,坚持创新引领添活力;倾力为民谋福祉,坚持共建共享促和谐。

十八的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梦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从美好的愿

景,这些都需要每个人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而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强要求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充实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更会提升我们的能力结构,提高我们的工作管理水平。“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相信这次的学习必将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品”的自贡东北部新城助推器!

“读书可以明智,善读可以医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与知识的关系是相互的,若想掌握更多的知识,你就得不断的`学习它,爱它。反之,知识也将不会青睐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同学们,我们正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一个海水与火焰交融的时代,更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今天,我们踏上了这片沃土,并将希望播种。无论你来自哪里,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你是单位上的高级管理者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才俊,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风雨后,更见青松巍峨!经过工作的锻炼和社会的磨砺,我们更加成熟、稳健而自信。法国著名诗人斯罗洛特曾说过:一个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的人,至少做到 “四个舍得,三个刻意”。四个舍得是:舍得花时间学习,舍得开口学习,舍得动脑思考,舍得在学习上丢脸。三个刻意是:刻意去观察,刻意去积累,刻意去运用。我觉得他说的很好,很适合我们,我会努力做到也和大家一起共勉。

同学们,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分外香,我们要努力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好西南大学和自贡电大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推陈出新,树立与时俱进、探究真理的志向和目标,

将自己锻炼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和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所有的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也让我们共同祝福西南大学和自贡电大明天更美好!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也很荣幸能和各行业的优秀人士共同学习。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届研究生班的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今天,对于我们说更是值得一生纪念的日子,在阔别多年学生时代后终于又回到了学校学习,在宁静的xx校园内,接受的是在学界享有极高声誉的xx大学博学多才的老师们循循善诱,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内心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认真学习的坚定信心,这将成为鞭策我们完成学业的动力。

近年来,xx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工业强区、商旅活区”发展战略,以xx工业集中区和xx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辖区已形成机械、新材料、电子、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良好的梯次发展格局,多次获国家、省、市表彰,获“xx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等殊荣。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打造“xx产城相融互动示范区”为取向,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品”的xx东北部新城,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规划推进城乡建设,强化基础提升承载能力,优化环境建设生态xx。统筹城乡增投入,坚持协调发展缩差距;深化改革扩开放,坚持创新引领添活力;倾力为民谋福祉,坚持共建共享促和谐。

十八的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梦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从美好的愿景,这些都需要每个人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而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强要求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充实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更会提升我们的'能力结构,提高我们的工作管理水平。“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相信这次的学习必将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品”的xx东北部新城助推器!

“读书可以明智,善读可以医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与知识的关系是相互的,若想掌握更多的知识,你就得不断的学习它,爱它。反之,知识也将不会青睐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同学们,我们正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一个海水与火焰交融的时代,更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今天,我们踏上了这片沃土,并将希望播种。无论你来自哪里,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你是单位上的高级管理者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才俊,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风雨后,更见青松巍峨!经过工作的锻炼和社会的磨砺,我们更加成熟、稳健而自信。法国著名诗人斯罗洛特曾说过:一个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的人,至少做到“四个舍得,三个刻意”。四个舍得是:舍得花时间学习,舍得开口学习,舍得动脑思考,舍得在学习上丢脸。三个刻意是:刻意去观察,刻意去积累,刻意去运用。我觉得他说的很好,很适合我们,我会努力做到也和大家一起共勉。

同学们,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分外香,我们要努力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好xx大学和xx电大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推陈出新,树立与时俱进、探究真理的志向和目标,将自己锻炼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做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和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所有的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也让我们共同祝福xx大学和xx电大明天更美好!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工程物理系的博士生李延武。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他新的主人,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清小研。作为一名老生代表,请允许我,对各位“清小研”的加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不知不觉,我在清华园已经度过了九年的时光。在这个园子里待得越久,你就会越发感受到她的美,越深地爱上她。咱们的校友季羡林先生曾经把清华园比作“一幅母亲的形象”、“一首美丽的诗”。清华是极美的,我特别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在园子里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从老馆,到同方部,到荷塘,你仿佛能听到钱钟书誓扫图书馆的豪言,仿佛能看到梁启超做题为君子的演讲,仿佛正在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每一个人物、每一篇故事、每一段历史,都在你的眼前交织,时于其外,若在其中。大家有时候不妨放下自行车,在园子里静静地走一走、看一看,好好感受一下这个园子无处不在的震撼与感动。

今天的开学典礼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故事,提三个问题:如果有一个实验,前期十分顺利,可到了最后阶段却遭遇瓶颈。你“白加黑、五加二”地泡在实验室里,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却毫无进展,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一个创业项目,你凭借它拿到了各大奖项,可是吸引投资时遇上市场寒冬,你自己垫钱、找亲朋好友借钱,到后来没人愿意借钱给你,你的整个团队沦落到去附近的小饭馆蹭免费的米饭,你会怎么办?

如果有一个梦想,你想以学生的身份,把诺贝尔奖得主请到清华来跟同学交流。你找到了所有在世的诺奖得主的邮箱,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邮件,都没有得到回复。你会怎么办?

第一个故事,属于化学系的博士生曹玮。我有一次参加特等奖学金分享会时,听到了他的故事。当时,已经发了20篇SCI的他,回忆起一年级那段低迷的时光时,说:“有很长时间,每天晚上我都认真地考虑过退学的问题,我想回家陪我爷爷一起种地,也能逍遥自在养家糊口;或者我明天就跟老师摊牌,说我认为这个东西没有前途,我再也不想做了,再也不想无意义的尝试了。但是每天早上醒来,总是觉得谈放弃时日尚早,应该再去拼一拼,试一试。”不断地试验,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再不断地试验。终于有一天,曹玮一次偶然的尝试获得了成功,从此迎来了学术成果的爆发。

第二个故事,属于汽车系的童之磊学长。我在15年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听到了他的故事。回忆起创业的往事,他说,当年母亲觉得他们既辛苦又困难,总是劝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他觉得,数字阅读是他最热爱的`事情,如果没有做下去,一定会终生遗憾。童之磊学长说,他们的“制胜法宝就是坚持,就像打井,选准一个地方一直往下打,打不出水来,也打出油来;打不出油来,打到底一定能打出岩浆来!”讲这故事的那年,他的公司中文在线在深交所上市了。

第三个故事,属于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们。12年我们开始尝试以自己学生的身份,邀请诺奖得主来清华。发出的多轮邮件都石沉大海,但是大家没有放弃,还是不断地拟方案、改措辞、找联系。大半年过去了,到13年,第一位诺奖得主终于受邀。至今,我们已经邀请过12位诺奖得主来到清华园与同学交流。由于与嘉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今年,我们已经能够主动联系,帮助一些同学到诺奖得主所在的实验室开展短期访学。我们这些学生,与诺奖得主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这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坚持”。研究生的生活布满了挑战。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放弃?每一次这样的选择,都将定义我们在清华园写下的每一笔青春。在每一个“就要顶不住了的关头”,多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最后还坚持一会儿!也许就是多坚持的这一会儿,我们灵感迸发、攻克了学术难题;也许就是多坚持的这一会儿,我们迎来商机、孵化了创业项目;也许就是多坚持的这一会儿,我们柳暗花明、看清了梦想的模样……

期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在清华这所伟大的园子里,拥有一段无悔的研究生生活。希望我们都能,为梦想,坚持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