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小学教案
此篇文章《彩虹》小学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彩虹》小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学情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而横架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提出问题: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猜想假设:指名猜想。
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6)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7)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出问题: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猜想假设:小组内进行。
(3)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4)实施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6)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7)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3、拓展创新: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实践不太长,这是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彩虹》小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虹、着”等12个生字。
2、会写“那、着”等7个字。
3、认识偏旁:衣字旁“衤”。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课题识字
1、猜谜引出课题并板书。
2、指导读课题,学习生字“虹”,讲述“虹”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引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初步试读长句子。
依次“一座桥/一座美丽的桥/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3、想象说话训练: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是的。彩虹就是美丽的桥。瞧,不用说“像”字,我们也能说比喻句呢!那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呢?
(出示:下雨了,天上的彩虹像________)
4、比较“座、—、坐”。(选词填空:()下、()位、()好、一()山)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有一个小姑娘,看见了美丽的彩虹,可高兴了。她会想到些什么呢?自读第二段。
2、识记第二段的生字,学写“高兴”。
(1)(课件出示:浇、提、洒、挑)
学生自己练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2)这4个字,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总结三点水旁与提手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再读4个字。
(3)这4个字还可以做动作呢!谁愿意上台来表演?
(4)学写“着”。练习书写“着”字。师生游戏互动,老师做动作,学生猜“着”的朋友。
(提着、拿着、笑着……)
小结:“着”字常常跟在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正在进行。
(5)生字宝宝和大家交上了朋友,可高兴了。出示词语“高兴”,齐读,强调“兴”的后鼻音。
(5)指导书写“高”“兴”两个生字。
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中线上的笔画、“高”字两个“口”的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示“兴”字的点和撇都要写好。
3、练读长句子,读好第二段。
(1)学生自读。
(2)这段课文里,你发现了什么标点符号?(逗号和问号)看见它们,我们都要停一停。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新的符号朋友。(出示间隔符)它叫间隔符,看见它的时候,我们也要停一停。
(3)(课件出示第二段第一句,标上间隔符)指名读,评价。
(4)我们来挑战这个最长的句子吧!(出示第二段第二句)
指名读,教师指导,必要时示范,和学生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大组读。
(6)这一段里,还有很多问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师生合作读)
4、回顾第二段,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读长句子
1、复习词语。
2、再识间隔符号,并利用间隔符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学写生字“那”“到”,指导学生按照“结构、笔画、占位”的顺序观察。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当场评价、指导。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姑娘在彩虹上还干什么?同桌两人先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再一起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
2、识记“镜”字。(课件出示:“镜”字,镜子的发展变化图片)通过组词,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镜子。
3、识记“拿”字。请一个同学拿出“拿”字生字卡片。编记字口诀。(合手拿起甜豆豆)
4、识记“照”字。解释字理。
5、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分句间的停顿,读出问句的语气。
板书:镜子、梳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姑娘又去彩虹桥上干什么?小朋友轻声读一读,找找答案。
2、学写“千”字。学生自主学习写字。
3、学习“___来___去”的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
谁发现了词语的规律?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4、识记“裙”字。利用图片、挑战认读带衣字旁的字词。(课件出示:棉袄、袖子、裤子、袜子)
5、学写“成”字。关注笔顺。
6、学习了第四自然段,小姑娘在彩虹桥上干什么?(板书:荡秋千)
四、奇思妙想大家说
1、跟随小姑娘一起去看彩虹,齐读课文。
2、看到彩虹,小姑娘有了奇思妙想,你有什么好玩的、奇妙的想法?
3、小结:奇思妙想,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哦!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彩虹的色彩。
《彩虹》小学教案 篇3
一、解析内容 说教材
《美丽的彩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单元雨 中的一首儿童诗歌。诗歌按彩虹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通过人物的对话,描绘了彩虹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彩虹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全诗共有六个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雨过天晴彩虹的出现。第二小节到第五小节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了小朋友们看到彩虹的想象。最后一个小节描写彩虹的消失,“它回到了白云中间”。诗歌图文并茂,生动易懂。“彩虹”又是学生知道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研究主体 说学情
一年级的儿童对于彩虹,并不陌生,他们有的亲眼见过,有的从电视图画上看过。在他们心中彩虹是美好的,对彩虹充满了向往之情,这自然成为了学好这课的情感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其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很弱,所以他激发想象发展思维、美文美读丰富积累是他们学习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明确方向 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基于现在正提倡的高效课堂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彩虹的美丽与神奇。
3、想象彩虹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四、发挥主导 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读悟法” —— 以读为本,读中促悟
“多元识字法”—— 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五、突出主体 说学法
结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紧扣本课目标,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游戏巩固法——游戏检测 强化巩固
感悟想象法——读中感悟,美读想象
六、师生互动 说过程
(一)激趣引趣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里前提。心里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实现的,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课堂开始,我便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美丽的彩虹图片,美妙的音乐适当的解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彩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和向往之情,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看彩虹后的感受,揭示课题、美读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自己学习,于是紧接着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办法解决它。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会看图识字、读拼音识字、结合上下文猜字等等,在短暂的时间里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才能促进孩子更积极有效的识字。
2、在学生自主学习完以后,组织学生分小节进行汇报,相机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纠正个别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随文识字。
3、集中识字,游戏检测
集中识字我设计了三个步骤:一读带有音节的词语,二去掉音节再读词语、三认读单个的生字。这样设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局部,遵循了儿童的认知特点,第二环节后设置了小组赛读、考考你读词组,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丰富积累,第三环节的后面设计有攀登彩桥夺红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简单的游戏进行检测反馈。简单有效的游戏竞赛符合儿童天真、好玩、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识字效率。考考你、比一比是教师对字词中学习重点的强调、也是渗透性识字的一个基点,使识字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4、送字回文、读文巩固。让学生学会的生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三)美读课文,放飞想象。
1、美读2、3小节,感受彩虹的神奇美丽。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由读2、3小节勾画在丁丁冬冬眼中彩虹是什么,为什么丁丁冬冬这样说?抓住“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展示的彩虹与桥、项链的图片比照,帮助学生理解彩虹形状、颜色、出现位置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在美读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后,问学生看到这座神奇的桥你想干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顺势引出丁丁想通过这座神奇的桥去干什么?让学生回到文本,读出
丁丁的美好愿望,美读第二小节。
在美读冬冬说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时,顺势问学生这条美丽的项链你想给谁带上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冬冬想给仙女带上的美好愿望,指导学生读出冬冬的美好愿望,美读的三小节。
这样让学生以读促思,以悟促读,层层深入,自然而然的读出了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2、放飞想象,仿写诗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话精辟的概括了现象的作用。在二、三小节的学习之后,创设问题的情境: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你想用它干什么,仿照第二、三小节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想象的`方法渗透在教学生成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增长智慧,培养创造力,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在此处我做了一个弹性设计,如果学生会自己说,就让学生自己多说,如果学生想象有些困难,就出示一些和彩虹形状颜色相似的事物图片,启发学生想象,以突破学生此处学习的难点。
3、美读4、5小节,大胆提问。
这一环节作为简略学习部分,主要分男女生读小弟弟小妹妹的问题,看一看这两个小节哪个标点符号用得最多,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引导学生也向小弟弟小妹妹一样,问出自己对彩虹的疑问。通过学生喜欢的视屏——彩虹的自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彩虹成型的基本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接着,通过解决问题:是谁为彩虹画了七彩衣,谁有这样巨大的笔,让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然而学习的空间确是无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儿童诗《彩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彩虹的认识,更把课内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
(五)指导书写生字。
现在提倡高效课堂,提倡海量阅读,阅读的时间哪里来?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读更多的书。因此,这样比较简单的儿歌我们要尽可能一课时上完。所以我们把生字的书写也融入了这节课中,让学生对要求掌握的生字做到不仅会认,而且会写。结合本课内容我创设彩虹姐姐送七色花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空、定、巨,把七色花送个字写得最好的孩子,激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六)回顾全文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彩虹,其实,我们可爱的大自然中像彩虹这样美丽神奇的现象还很多很多,比如我们的风霜雨雪,他们都有很多的秘密,只要孩子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美丽与神奇!
这样由彩虹这一自然想象引出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现象,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七、图文结合 说板书
此板书紧紧抓住课题和课文的中心内容进行设计。这道彩虹以图画的形式更直观形象的给孩子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美的感受;神奇、美丽突出了彩虹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特点。大自然,既揭示彩虹的成因,又有鼓励学生去探索大自然之意思,凸显了诗歌的主旨。整个板书生动简明,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一目了然。
《彩虹》小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彩虹》小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彩虹》小学教案 篇4
一、解析内容 说教材
《美丽的彩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单元雨 中的一首儿童诗歌。诗歌按彩虹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通过人物的对话,描绘了彩虹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彩虹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全诗共有六个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雨过天晴彩虹的出现。第二小节到第五小节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了小朋友们看到彩虹的想象。最后一个小节描写彩虹的消失,“它回到了白云中间”。诗歌图文并茂,生动易懂。“彩虹”又是学生知道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研究主体 说学情
一年级的儿童对于彩虹,并不陌生,他们有的亲眼见过,有的从电视图画上看过。在他们心中彩虹是美好的,对彩虹充满了向往之情,这自然成为了学好这课的情感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其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很弱,所以他激发想象发展思维、美文美读丰富积累是他们学习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明确方向 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基于现在正提倡的高效课堂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彩虹的美丽与神奇。
3、想象彩虹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四、发挥主导 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读悟法” —— 以读为本,读中促悟
“多元识字法”—— 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五、突出主体 说学法
结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紧扣本课目标,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 集中识字
游戏巩固法——游戏检测 强化巩固
感悟想象法——读中感悟,美读想象
六、师生互动 说过程
(一)激趣引趣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里前提。心里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实现的,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课堂开始,我便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美丽的彩虹图片,美妙的音乐适当的解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彩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和向往之情,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看彩虹后的感受,揭示课题、美读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自己学习,于是紧接着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办法解决它。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会看图识字、读拼音识字、结合上下文猜字等等,在短暂的时间里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才能促进孩子更积极有效的识字。
2、在学生自主学习完以后,组织学生分小节进行汇报,相机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纠正个别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随文识字。
3、集中识字,游戏检测
集中识字我设计了三个步骤:一读带有音节的词语,二去掉音节再读词语、三认读单个的生字。这样设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局部,遵循了儿童的认知特点,第二环节后设置了小组赛读、考考你读词组,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丰富积累,第三环节的后面设计有攀登彩桥夺红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简单的游戏进行检测反馈。简单有效的游戏竞赛符合儿童天真、好玩、好动的天性,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识字效率。考考你、比一比是教师对字词中学习重点的强调、也是渗透性识字的一个基点,使识字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4、送字回文、读文巩固。让学生学会的生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三)美读课文,放飞想象。
1、美读2、3小节,感受彩虹的神奇美丽。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由读2、3小节勾画在丁丁冬冬眼中彩虹是什么,为什么丁丁冬冬这样说?抓住“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展示的彩虹与桥、项链的图片比照,帮助学生理解彩虹形状、颜色、出现位置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在美读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后,问学生看到这座神奇的桥你想干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顺势引出丁丁想通过这座神奇的桥去干什么?让学生回到文本,读出
丁丁的美好愿望,美读第二小节。
在美读冬冬说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时,顺势问学生这条美丽的项链你想给谁带上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冬冬想给仙女带上的美好愿望,指导学生读出冬冬的美好愿望,美读的三小节。
这样让学生以读促思,以悟促读,层层深入,自然而然的读出了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2、放飞想象,仿写诗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话精辟的概括了现象的作用。在二、三小节的学习之后,创设问题的情境: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你想用它干什么,仿照第二、三小节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想象的方法渗透在教学生成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增长智慧,培养创造力,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在此处我做了一个弹性设计,如果学生会自己说,就让学生自己多说,如果学生想象有些困难,就出示一些和彩虹形状颜色相似的事物图片,启发学生想象,以突破学生此处学习的难点。
3、美读4、5小节,大胆提问。
这一环节作为简略学习部分,主要分男女生读小弟弟小妹妹的问题,看一看这两个小节哪个标点符号用得最多,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引导学生也向小弟弟小妹妹一样,问出自己对彩虹的疑问。通过学生喜欢的视屏——彩虹的自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彩虹成型的基本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接着,通过解决问题:是谁为彩虹画了七彩衣,谁有这样巨大的笔,让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然而学习的空间确是无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儿童诗《彩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彩虹的认识,更把课内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
(五)指导书写生字。
现在提倡高效课堂,提倡海量阅读,阅读的时间哪里来?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读更多的书。因此,这样比较简单的儿歌我们要尽可能一课时上完。所以我们把生字的书写也融入了这节课中,让学生对要求掌握的生字做到不仅会认,而且会写。结合本课内容我创设彩虹姐姐送七色花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空、定、巨,把七色花送个字写得最好的孩子,激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六)回顾全文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彩虹,其实,我们可爱的大自然中像彩虹这样美丽神奇的现象还很多很多,比如我们的风霜雨雪,他们都有很多的秘密,只要孩子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美丽与神奇!
这样由彩虹这一自然想象引出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现象,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七、图文结合 说板书
此板书紧紧抓住课题和课文的中心内容进行设计。这道彩虹以图画的形式更直观形象的给孩子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美的感受;神奇、美丽突出了彩虹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大自然的特点。大自然,既揭示彩虹的成因,又有鼓励学生去探索大自然之意思,凸显了诗歌的主旨。整个板书生动简明,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一目了然。
《彩虹》小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虹、着”等12个生字。
2、会写“那、着”等7个字。
3、认识偏旁:衣字旁“衤”。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课题识字
1、猜谜引出课题并板书。
2、指导读课题,学习生字“虹”,讲述“虹”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引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初步试读长句子。
依次“一座桥/一座美丽的桥/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3、想象说话训练: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是的。彩虹就是美丽的桥。瞧,不用说“像”字,我们也能说比喻句呢!那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呢?
(出示:下雨了,天上的彩虹像________)
4、比较“座、—、坐”。(选词填空:()下、()位、()好、一()山)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有一个小姑娘,看见了美丽的彩虹,可高兴了。她会想到些什么呢?自读第二段。
2、识记第二段的生字,学写“高兴”。
(1)(课件出示:浇、提、洒、挑)
学生自己练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2)这4个字,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族,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总结三点水旁与提手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再读4个字。
(3)这4个字还可以做动作呢!谁愿意上台来表演?
(4)学写“着”。练习书写“着”字。师生游戏互动,老师做动作,学生猜“着”的朋友。
(提着、拿着、笑着……)
小结:“着”字常常跟在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正在进行。
(5)生字宝宝和大家交上了朋友,可高兴了。出示词语“高兴”,齐读,强调“兴”的后鼻音。
(5)指导书写“高”“兴”两个生字。
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中线上的笔画、“高”字两个“口”的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示“兴”字的点和撇都要写好。
3、练读长句子,读好第二段。
(1)学生自读。
(2)这段课文里,你发现了什么标点符号?(逗号和问号)看见它们,我们都要停一停。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新的符号朋友。(出示间隔符)它叫间隔符,看见它的时候,我们也要停一停。
(3)(课件出示第二段第一句,标上间隔符)指名读,评价。
(4)我们来挑战这个最长的句子吧!(出示第二段第二句)
指名读,教师指导,必要时示范,和学生一起读。
(5)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大组读。
(6)这一段里,还有很多问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师生合作读)
4、回顾第二段,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第二课时
一、练习读长句子
1、复习词语。
2、再识间隔符号,并利用间隔符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学写生字“那”“到”,指导学生按照“结构、笔画、占位”的顺序观察。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当场评价、指导。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姑娘在彩虹上还干什么?同桌两人先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再一起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
2、识记“镜”字。(课件出示:“镜”字,镜子的发展变化图片)通过组词,认识生活中的各种镜子。
3、识记“拿”字。请一个同学拿出“拿”字生字卡片。编记字口诀。(合手拿起甜豆豆)
4、识记“照”字。解释字理。
5、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分句间的停顿,读出问句的语气。
板书:镜子、梳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姑娘又去彩虹桥上干什么?小朋友轻声读一读,找找答案。
2、学写“千”字。学生自主学习写字。
3、学习“___来___去”的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
谁发现了词语的规律?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4、识记“裙”字。利用图片、挑战认读带衣字旁的字词。(课件出示:棉袄、袖子、裤子、袜子)
5、学写“成”字。关注笔顺。
6、学习了第四自然段,小姑娘在彩虹桥上干什么?(板书:荡秋千)
四、奇思妙想大家说
1、跟随小姑娘一起去看彩虹,齐读课文。
2、看到彩虹,小姑娘有了奇思妙想,你有什么好玩的、奇妙的想法?
3、小结:奇思妙想,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哦!愿你们的生活充满彩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