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
此篇文章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 篇1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5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 篇2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一)设计意图: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请客吃饭的饮食礼仪必不可少。从小让学生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让学生分小组走出校园,了解有关饮食礼仪、饮食习惯、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背景分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因此学生对饮食还是有感性认识,并且非常感兴趣的。
我校大部分学生家里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房,学生查资料也比较方便。中国人比较注重吃,有的'家长就是烹饪高手、美食家,社会上的饭店林林总总也很多,学生去观察、调查、体验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参与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活动课程,而且让活动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学生生活于群体之中,相互之间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力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为学习的资源。
2、开放活动时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具有开放性。
3、激发问题意识
学生能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其关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科教学入手,并合理迁移,在适宜
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巧妙点拨,触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4、培养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改变“只说不做”的旧状,要求学生在“查找”“考察”“烹饪”等操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整个主题活动的时长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实施:1、激发兴趣,确定主题;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3、调查访问,实践研究;4、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一)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1、观看我国饮食文化的录像,产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2、以个人为单位,说说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3、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如: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优点;中国小吃;八大菜系之苏菜系;八大菜系之川菜系等。)学生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
实施建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法展开调查。
(二)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组。
2、各组制订活动计划。
3、各组交流活动计划。
4、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5、各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实施建议: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师长的意见,必须自主地确定课题。
(三)调查访问,实践研究
1、各小组按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如: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家长请教;走进饭店,实地考察;走上社会,调查访问;在大人的指导下,学做一只菜肴;搜集名人与中国饮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师关注各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
3、小组之间互动,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整。
实施建议: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1、汇报本组人员分工、活动目标、活动经过、调研途径等情况。
2、通过手抄报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烧的菜请大家品尝等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结合实践过程谈认识、谈收获、谈感想、谈建议。
4、引导学生讨论有关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建议: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体现成果显示的多样性。
五、评价方案
活动评价由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他人评价三部分组成。活动评价属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危害。
2、懂得最基本的防火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火象征着温暖、吉祥,象征着喜庆。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它可以毁坏物质财富,危害环境,使人伤残甚至夺人生命,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2、火灾是无情的,火灾的危害是惊人的。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才能远离火灾。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火灾的引起。
火灾的引起一般可以分为:生产和生活违章引起的火灾;物质自然和雷击引起的火灾;违法犯罪和人为故意纵火引起的火灾。
2、火灾虽然可怕,但有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从小事中注意,就可以做到:
分别从家庭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森林防火四个方面和学生具体探讨。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1)家庭防火要做到:正确使用液化灶、煤球炉;小孩在家不准玩火;正确燃放烟花炮竹;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一大隐患。
(2)校园防火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到校园;不随便乱动学校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完实验要及时清理药品,清洗仪器,离开实验室不忘关掉电源。
(3)公共场所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和火种;不随便乱动公共场所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4)森林防火要做到:不带火种进入森林,不在森林里野炊;看到有人在森林里吸烟要及时制止。
3、学会火灾报警
议一议:如果你发现火灾该怎么做?
A、立即离开火灾现场
B、拨打火警电话:119。报清地址、起火原因、火势及报警人和联系电话。
4、逃生与自救常识:
如果你困于火海,你该怎样进行自救与逃生呢?
A、学生先主动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逃生与自救知识。
B、师小结逃生与自救常识。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 篇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学生掌握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报告撰写技巧。
(3)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
(3)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体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和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研究课题。
(2)如何帮助学生将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展示。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掌握调查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4. 展示法: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和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2. 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和意义(10 分钟)
(1)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特点和目标。
(2)介绍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 确定研究课题(15 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研究课题。
(2)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4. 制定研究计划(15 分钟)
(1)指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组织学生对研究计划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5. 实施研究计划(30 分钟)
(1)学生按照研究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和展示(20 分钟)
(1)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
(2)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7. 布置作业(5 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并将实践活动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学生们分享了经验和体会,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研究课题的选择不够准确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更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