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学棋》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学棋》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言,设疑导入。
(一)交流名言。
师:上节课,老师让留了一些有关学习的名言给同学们,你们都读懂了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有志者事竟成。
(二)设疑导入:《学棋》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吧!
二、精读课文,潜心会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能手、远近闻名
3、运用词语。(如:唱歌很好的人,可以叫她唱歌的能手。)
4、指导朗读。(秋的棋艺高超,多么了不起呀,谁会读好这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秋的棋艺远近闻名,有两个学生拜他为师,跟他学下棋,那这两个学生是怎么学的呢?
1、引导学生看图并自由说说。
2、交流学习:这两个学生是怎么学下棋的呢?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句子并动手划一划。
(2)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板书:一个学生)指名读。
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①哪个词最能概括出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板书:专心致志)
②你们从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
(从“听、看、问”这三个动作中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呢?)
③学习“一边……一边……”这个句式。
(表示“听”和“看”这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这位学生学得多认真呀!)
④说话练习。
3、指导朗读。
4、另一位学生是怎么学的呢? (板书:另一个学生) 指名读。
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他 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
①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学习态度吗? (板书:三心二意)
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学得很不专?
③指名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
④指导朗读。
3、看图说说:老师发现了,会说什么呢?他又是怎样的?
4、想像:如果你是老师,你又会对这学生说什么?
5、上台表演。
6、男女生对读,体会不同的表现。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 同一个老师教他们学下棋,两个学生结果会怎样呢?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出色的棋手、没多大长进)
2、理解“出色、没多大长进”。
3、齐读第三段。
三、讨论交流,领悟道理。
(一)讨论:同一个老师教他们学下棋,一位学生学得很出色,另一位学生却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3、用“因为……所以……”把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连起来说说。
(三)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师生总结: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弟弟、妹妹。让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
五、板书设计:
13、学棋
秋 能手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
另一个学生 三心二意 没多大长进
教学反思: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这是本课的重点段落,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句子划下来。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通过品读体会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品读句子时,强调“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发生的,学生看的时候在听,听的时候在看,再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他的认真专心。而另一个学生又是怎样学习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相关的句子。
同样让学生读,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品读文本,从而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接着我还让学生模仿“拉弓射箭”这个动作,形象地感受这位学生在学习时是心不在焉,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老师发现了,又会说什么呢?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再让学生想象说话、分角色表演。而不同的学习态度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自然地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习第三自然段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领悟道理。再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连起来说一说,从而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最后,我还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喜欢谁呢?为什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学棋》教学反思 篇2
第一次读《学棋》这篇课文,就觉得该课语言浅显易懂,条理清晰明了,道理易得实用。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拜秋为师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走神儿,所学结果完全不同,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秋是古时候的一位下棋能手。主要通过“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突出秋的棋艺高超。教学时通过朗读,我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
在讲完第一小节后,学生们直接说了本文的第三小节——两个学生的学棋结果: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在理解“出色”、“没有多大长进”后,问学生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问:“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棋,为什么学习的结果不一样?”这时我再让他们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原因。
课文中的插图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去总结。
简洁的叙述学生一读就懂,这时就让学生进行讨论,都是秋的学生,都是秋在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受益无穷。()学完课文,我还进行了语文的外延。我们学校的`特色教学就是以围棋为载体。我国也有许多著名的围棋能手,聂卫平、马晓春、俞斌、常昊等,我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他们的小故事并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在教学生字时,孩子们都是自己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以及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室范写,学生再写。养成了很好的写字习惯。
《学棋》教学反思 篇3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由果找因、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教学,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授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图,先让学生给图中人物命名,然后问为什么他们要跟秋学棋,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抓住了“远近闻名”和“能手”两个词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有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由果找因。
教学中我打破了常规的顺序教学,将课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学习。这样将结果摆在前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两个学生同时向秋学习一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呢?在得知结果后,探求原因是这一课的重难点。课文中的插图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再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去总结。
简洁的叙述,学生一读就懂,这时就让学生进行讨论,都是秋的学生,都是秋在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由此学生们自悟出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受益无穷。
3、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
例如:通过理解“能手”、“远近闻名”,然后提问“秋的棋艺这么高超,你能读出他的名气吗?”又如:理解“专心致志”一词时,没有单独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联系课文,让学生先通过朗读感悟,再从文中找出体现“专心致志”的三个动词“听”、“看”、“问”,进而拓展“他上课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由此想到了“记”、“练”、“说”、“想”这些词,最后点拨:像这样边学边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专心致志。学生不仅掌握了“专心致志”的意思,更了解了如何才能专心致志。这样的朗读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学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读出来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自己首先做回学生,做文章的第一读者,用心研读,吃透教材,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本意,然后细心地设想学生在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阅教参、花心思设计缜密的教学过程、寻找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语文课上出特色来,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棋》教学反思 篇4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学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通文、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新课标中,对小学生还提出了具体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第一环节导入部分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初步设想时,以为学生会“忙着”质疑,所以我对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是——别的学生提出问题时,你要认真听,避免与同学的疑问重复。提出了这个要求,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听,并促进他们多多地思考。然而学生却没有质疑,最终变成了我的自问自答。
第二环节是随文识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这环节教学中,“听、读、说”紧密结合,在指名学生读词语、读片段时,其他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听:听读的同学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有没有读流利,而且要等读的同学读完之后再点评。这样,每个人都能带着任务读好课文。在这过程中,我也进行及时、公正地对学生倾听进行表扬,经常采用“你听得很认真”,“你的小耳朵真灵”等激励性语言,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倾听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我在第二小节的教学中,就辅导了一个长句子和一个成语,忽略了其他内容的指导,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还要改进,争取在“教——扶——放”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环节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通读完整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的层次比较清楚,学生看着清晰的板书很容易就能说出来,我要求指名的学生说的同时,其他同学静静地听,心里也默默地说一说,如有不同意见再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一个环节是识字写字,识字时仔细听同学读,如果同学读对了,就跟着他一起读,如果读错了,举手反馈,大家互相学习纠正。写字时,我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认清字形、了解结构、抓住主要笔画,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其他同学补充,如果学生不认真倾听的话就不会有“反馈”和“补充”。“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整堂课的时间把握得不到位,写字环节的时间太少了,也没有机会进行展示与相应的指导。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会抓住每堂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学棋》教学反思 篇5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其实很简单,要说明的道理学生也一看都能明白。我就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积累相关成语;能用“一边 ……一边……”说一句话;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文中第二小节的样子,仿写几句话。
一堂课下来,有些地方似乎没有讲清,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本课的把握。
对于这种说理的文章,到底应该挖撅到怎样的一个程度,通过一种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去明白这个道理考虑得还不够。其实,要说明的道理学生都懂,而且在一开始时,我让学生大胆预测自己如果拜秋或聂卫平为师的话,若干年以后自己的下棋水平会如何?学生已经说到,如果认真的话,应该水平会很高,但如果开小差的话,不会有多大进步。此时学生对文中要讲的道理已经明白一二,课上我想我不一定非得再程序化的让学生先读,再画,再说两个学生不同的表现,浪费了时间,效果也许还不如让学生直接说出原因然后再指导读读来得好。本打算在最后让学生看图写话:出示四幅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认真学习的。意在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指导学生的行为。这一想法自觉还可以,不过如真去做的话,估计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2、关于练习的安排。
因为本课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在设计本课时如何穿插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也动了一番脑经。首先是根据低年级的学习特点,我以认识“棋”字开始本课的教学,写字训练紧跟其后。在讲到“一边……一边……”这组词时,考虑到以前学生对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这组词掌握的不是很好,我设计了先读,再判断,然后自说的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应该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过所选内容有些模棱两可,给学生的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后还设计
了一个说写训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堂课要完成这些练习,实践证明是太多了些。
3、对学生的了解。
这堂课的设计有些偏于理想化,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备。不是对学生不了解,而是出于是公开课,似乎想追求的东西要多些,也就自然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问题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平时的课容量要增大,对学生的训练要多一些。二是公开课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切合实际,才能发挥学生最好的水平。
《学棋》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所以根据教材特点,我采用对比的教育方法来突出两位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出不同这一重点”内容,从提问到导读再到清晰的板书,整个过程我都试图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之后,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了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其次,低年级学生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所以,我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部分内容。并且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通过复述课文来帮助学生背诵,这样能积累学生的语言。
在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让孩子说说如果你碰到这个学棋心不在焉的学生,你想跟他说什么?我先让孩子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再在课上演一演,这样做,学生能通过学习本文,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角色,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这样,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