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

2025/10/13心得

此篇文章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 篇1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 篇2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一名孩子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家长,充满了各种焦虑。今天非常荣幸听了学校安排的资深教育顾问潘从红老师为家长分享的讲座“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功利的心态看待考试”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对考试有了更宽范围的了解,之前理解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检测,考不好就是孩子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复习时间投入的不够,通过讲座认识到考试其实是对学习态度、方法、效率、兴趣、学习时间的投入、落实和孩子的心理承受压力的一个检测。

二、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各科成绩优异,有时孩子考不好回来就是一顿教训,通过讲座认识到考不好其实检测出孩子的很多问题,每一次考试不管成绩好与坏,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思考总结,找出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三、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辅助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明确的学习规划,学习规划要做到有事可干,专时专用,监督孩子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形成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要让孩子劳逸结合,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要坚持运动和阅读的.好习惯,业余多参加一些公益和兴趣活动,增加孩子的知识面。

孩子进入亦中学习和生活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充分感受到了学校方方面面为孩子们着想的氛围和老师们专业负责的精神,相信孩子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下会成为的自己。

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 篇3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更好的教育学生,现将本学期家长工作做以下几方面总结:

一、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我们召开家长会,就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通过家长学校、校信通、班会课等形式,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学校、班级、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针对家长教育孩子的热点,我们还举行了家校经验交流会。通过这些工作,不仅提高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还增强了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取得了家长们的理解与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二、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能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本学期初,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针对学生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特意召开了家长会。家长会中,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学校和班级的情况,介绍了学校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还向家长们介绍了学生在校的一些表现,让大家觉得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与家庭,学生与教师的教育目的一致。这既增强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也为我们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工作。

三、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互动作用。

家长和学校一样,重视学校的教育,但不忽视家庭的教育。学校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双方要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一些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收到了一些成效。

总之,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为学生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 篇4

非常感谢学校请潘老师分享的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经验和智慧。更新了我对考试的认识——检测工具:学习态度、方法、效率。这个视角是非常的实用,可以有效的实操,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但这个讲座,最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潘老师一颗为父的心,是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

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家校共育家长的心得体会 篇5

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很受启发!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高度;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格局。一味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以后孩子只能成为沒有敬畏感、沒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

只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说明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孩子只是照做却不明白意义,相当于只知道个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内含。

以身做责的家长以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担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家长力争做的父母亲,努力让自己成为的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