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的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乌塔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分析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她在思想上的独立。一些细节描写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课文还在对比描写中凸显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编者的.意图: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尝试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配乐重复出现欧洲简介、乌塔去过的地方: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的希腊等的美图、文字片段。
2、调坐姿。
(一)、引入新课:刚才咱们伴着悦耳的音乐,看了欧洲许多地方的美图,你想说什么?
师:是呀。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和你一样,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独自游览了欧洲。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乌塔
板书:乌塔。读题。
(二)、预习检测
1、过渡: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王老师想分享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可以吗?
这篇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老师请10同学读一读,
2、读文正音
生:10位学生读文。
我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10个自然段,
适时正音,纠错。写出易错词:洗漱、筋疲力尽、睡眼朦胧、佛罗伦萨、语塞、反驳、逻辑等。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4、交流:本文写作顺序。
填空: 课文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结识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板书:谈话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板书:道别
5、小结:这样的写作顺序,我们称之为事情的发展顺序。
板书:事情的发展顺序 。《乌塔》这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三)、自学、议学、悟学
1、过渡:当王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就特别佩服这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我想,乌塔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乌塔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用“概括,写在旁边。 3、交流:
适时板书:乌塔:爱生活、爱读书、热情、独立、有理想、执着……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A、体会“语言描写” 1、过渡:乌塔太棒了,作者写得太好了。忍不住想再读一读课文,我们来找找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2、出示:(第5自然段)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3、提示:注意听哦。
4、师读: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你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我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
自然地答道。 师:接下来的第6、7自然段,我们配合一下,
5、师生角色读:师——提示语、“我”,生——乌塔
6、师:第9第10自然段,老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
提示语——
文中的“我”——
乌塔——
7、小结: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乌塔——(看板书读),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语言描写
8、小结:是的,作者并没有在课文中写乌塔“独立、热情??”可我们读着读着就觉得乌塔——(看板书读),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B、体会“对比描写”
1、过渡:其实,当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作者为了体现乌塔的——(看板书读),作者还用了一个“法宝”。
2、出示:(第4自然段)女生读:晚上8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3、描红:“疲倦”“惬意”
4、师:你发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法宝”?
板书:对比描写
5、师:作者在很多地方用了这个“法宝”?谁发现了? 6、交流出示:“我”——乌塔
乌塔——中国孩子
间接经验——亲身体会
小结:在这些对比中,我们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旅游;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上“语言描写”“对比描写”还有一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乌塔——(看板书读)
(六)、感情升华
1、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
出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得是——乌塔14岁时,独自一人游欧洲。请问:她12岁时在干什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么?
2、交流
3、领读读:当她12岁的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准备着——14岁独自一人次旅行欧洲, 正在——阅读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不仅如此,还——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送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追问:那么——你呢?你未来想干什么?现在要干什?
师:王老师希望大家长出独立的翅膀,正确地认识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七)、作业:请用上“法宝”以《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为题,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热情
结识 执着
语言描写 独立
乌塔 谈话 ……
对比描写 做生活的强者!
道别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二、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谁一起去的?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1)。(学习方法)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三)、整体入手,把握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课文,一定感触很深,你认为乌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讲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2、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她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出示幻灯2欧洲地图)
(四)、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1、师:大家说说看她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国旅游了?她还做了哪些准备?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并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2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点幻灯3)也可作小结用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小结:乌塔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师: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不敢,为什么不敢呢?是啊,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请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灯4)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决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异,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讨论:(出示幻灯5)
(1)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3)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师: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精髓。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 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 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乌塔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课文主要写了她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中德孩子所受教育的差异,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一起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我”在罗马认识了乌塔。第二部分讲我们住在一个房间,“我”了解了乌塔一个人旅游欧洲的事。第三部分讲乌塔以后还要到中国旅游。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重点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资源:
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在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西靠大西洋,南隔地中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自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 小组内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二、合作探究:
1、我会认真地默读课文,并思考:
(1)、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2)、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2、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你的心中,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人?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 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 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 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 延伸。
1、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 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 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 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中国,我们要让乌塔看看中国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中国呢?(20xx)。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 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⑵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能力训练点 :
⑴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⑶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疑点:
⑴ 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⑵ 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3、解决办法:
⑴ 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⑵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⑷ 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