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搭积木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1
《搭积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做积木增减的游戏开始,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一节课上下来让我感触颇深。在讲课之前我没有进行试讲,但是讲过了才发现原来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1。由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时仅仅是以书本上呈现的各种例子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建立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模型时没有用到直观模型,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时就缺少了桥梁,课堂也因为这个原因一度很沉闷。课后和其他老师交流时发现用小棒或者是计数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太少。课堂一开始的积木增减游戏我只是请了一部分学生上台来做,班里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 ,这也无疑削弱了许多学生的积极行性。其实我应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剪好的色卡纸代替积木,这样上课时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3。在讲课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对所讲的.内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要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从自我发现观察中学到属于知识。
4。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上课时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呢?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讲课时的声音要有磁性、要抑扬顿挫、要对学生有吸引力,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有亲切感和兴奋感的认知环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还要认真学习教材,多像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2
平平搭积木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课文以小见大,从搭积木出发,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质。内
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儿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同时尝试着引导孩子通过换偏旁部首或换字的一部分来识记字,扩大识字量。如:间,学生认识到它是门+日组成的,偏旁部首是门,
问学生如果把日字换成人是什么字如果把日字换成口字呢经过学习了《日月明》一课,学生也会将住说成是人主住,这样把字记住。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读,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说大家想想奶奶平时是怎么跟自己说话的然后再把奶奶说得话读出来。由于每个人的'奶奶说话语气不同,学生们自己说自己的,课堂一时难以掌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尽量使教学设计灵活一些。在教学生写字时,一部分孩子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没有注意听讲,导致写字时笔画错误,以后要学生举起他们的小手后和老师一块儿写字,并且要加强对写字的指导。
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3
最近教学了《平平搭积木》一课。
课上,我让学生在读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住后,放手让学生玩搭积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想象,“你想搭怎样的房子?你想让这房子给谁住呢?”结果学生充分调用生活的知识储备,搭起了“楼中楼”“高层公寓”“别墅”,并纷纷说把这房子让给世界上贫穷的人住,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甚至说给伊拉克的'老百姓住。
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把动手、动脑和动口紧密相连,是培养“手脑并用”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强调做,便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解放儿童的双手,拓宽儿童的时空,让学生做创新型的人才!
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平平搭积木》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平平搭积木的引入课件,从而揭题。读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活跃起来,课堂热闹极了。学生的问题可多呢“平平用积木搭什么?”“平平为什么要搭积木?”“平平搭得怎么样?”“平平搭了多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问题中激发了。我马上打开课件,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先听读课文,在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读中来感悟、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导入新课直到全课结束,第一课时我都注意一要紧紧扣住课文,不蔓出,不旁枝。二要做到了随文识字。三是把重心放在识字、写字上,没有过多地分析词句、讲解课文。
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5
在课堂上,合理恰当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可是,相反如果问题提的盲目不恰当,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疑惑。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孩子们有的说平平是个爱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说平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是为了尊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是为了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6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个活动:创设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每次增加积木或减少积木都是在右边也就是个位的位置进行相加减;第二个活动: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再一次强调数位的概念,强化在个位上相加减;第三个活动师观察直观图得出计算结果。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一个桥梁,他们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第四个活动让学生“听口令摆一摆”小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突破学生思维上的难点。
这一课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听口令摆一摆”应该先让学生摆一个一个的数等学生熟练后,再摆算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