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2025/10/15教案

此篇文章《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讲。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意图激趣引入小朋友,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的?(生各抒已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小马过河》,看看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识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火车读词游戏;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猜字游戏;理解课文中不懂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2、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吗?(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指名读书,相互评价。)

师: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读通了课文,表现的真棒!通过读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论读后的`收获。)

预设:(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马在妈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渡过小河把小麦驮到了磨坊。

(2)小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们告诉小马的答案不一样。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而小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了。

(3)妈妈教给了小马做事情应该要多多动脑、多多实践的道理。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读懂了这么多,刚才某某同学说:老牛和小松鼠告诉小马的答案是不一样。你们想一想,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书。(学生自由读书,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角色朗读。是: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马是怎么做的?生:回家问妈妈。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展开讨论。

师: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马克服了困难,把麦子驮到了磨房。那小马送完麦子从磨坊回来后,心情怎样?又会对妈妈说什么话呢?

学生展开想象回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3、拓展延伸:

(1)读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举例说说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

(2)复述课文

使学生养成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好习惯。

4、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3)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2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本课14个词语,会写词语“愿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

3.理解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在朗读中理解故事起因。

2.表演法,以演代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特点。

3.议论法,以议代讲,在议论中发表自己看法。

三、惰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

二、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一、營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小马,播放小马说的话:小朋友们,你好?生活中,你们碰到过困难吗?请你们来读读我的故事《小马过河》,你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学生预习材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怎么过河的? )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4.借助词语概括课文。(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引导。)

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岸的磨坊去,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间老牛,它说河水很浅,小马间松鼠,它说河水很深。最后,小马回家问妈妈,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终于过了河。

三、细读对话,感悟特点

(一)关注小马的心理活动

1.默读课文,概括小马先后遇到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②老牛和松鼠说的话不一样,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

2.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了解小马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难”。

(二)小马与老马的第一次对话

1.出示小马与老马对话。生读完思考:小马愿意帮老马做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体会反问句:怎么不能? )

2. 出示此段对话的提示语,再次体会小马说话时的心情。

3.借助提示语有感情朗读。

4.指导书写“愿意”。先观察,再书写。

5.小结:要读准说话的语气,我们可以注意提示语。(板书:

注意提示语)

(三)小马与老牛、松鼠的对话

1.出示小马与老牛的对话,生读。

(1)质疑:刚刚我们知道可以借助提示语来读准对话,可是这里的提示语并没有告诉我们他们说话时是什么语气呀?那该怎么办?

(2)同桌讨论,发言。

(3)小结:联系前后文进行合理地想象。

(4)合理想象小马与老牛对话的语气,通过指导及学生互评训练有感情朗读。

(5)小结:牛伯伯认为河水很一一,(板书:浅)

2.出示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1)生读。生评。

(2)借助图片,结合“大叫”“别过河”“吃惊”准确把握松鼠和小马说话的样子。

(3)分角色边演边读。

(4)小结:松鼠认为河水很一-,(板书:深)

3.质疑探究:为什么同一条河,老牛说浅,松鼠说深?

(1)出示学生预习材料:老牛和松鼠是在骗小马?进行质疑。

(2)探兖老牛和松鼠不同结论的原因。

(句式:因为......所以.....引导学生懂得老牛和松鼠都是从自身角度去评价河水深浅的,所以才会有不同的结论。)

(四)小马与老马的第二次对话

1.师生配合读,师读老马的话,生读小马的话。

2.研读老马提的几个问题,将其改成陈述句进行对比,从而体会老马的耐心。

3.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老马最后一段话。引导学生说说老马这番话的意思。(老马是想告诉小马遇到问题时,要亲自动脑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4.创设情境读老马的话:

老马想让小马知道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所以它对小马说: (生读老马的话。)

老马想让小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它对小马说: (生读老马的话。)

老马想让小马真正长大,所以它对小马说: (生读老马的话。) .

(五)体会小马悟出的结论

1.生齐读第8自然段,概括小马的结论。(板书:既不深,也不浅)

2.生谈谈自己懂得了什么? (板书:实践出真知)

四、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一)出示事例,生扮演小马,用自身经验说说如何解决间题。

事例:小军回家后,想学打羽毛球,隔壁家受过羽毛球训练的小雨说:“羽毛球很好学的,随便打打就可以啦。”后来,邻居小明说:“羽毛球,太难学了,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小马小马,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1.分组讨论后汇报。

五、作业布置

1.和同桌演一演,写下感受(谈谈怎么演,演得怎么样?)。

六、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愿意、挡住、深浅、松鼠、前蹄、既然、磨坊、淹没”8个词语,掌握“磨、没”两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看(课件出示小马过河图)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么样?)

2.我们的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呀,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学完之后,你就能自己解决刚才的问题了,你们想学吗?

3.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今天的故事天地——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让我们一块儿把课题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词语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86页,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字、词可以请同桌或老师帮帮忙。

2.检查词语:谁能来读读这些词语呢?(课件出示:愿意、挡住、深浅、松鼠、前蹄、既然、磨坊、淹没)——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老师觉得刚才小朋友把最后两个词语念得特别好!他们就是磨房的磨和淹没的没,这两个字是多音字,你们看——课件出示:磨:mó消磨mò磨坊没:méi没有mò淹没

3.谁能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一读呢?(小老师带读)以后小朋友遇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读音,可千万别读错了。

4.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这些字音都读准了,现在再请小朋友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并动脑筋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自读课文)

2.你找到了吗?(根据回答随机板书:小马、老牛、松鼠、老马)3.你可真会读书,这么快就把他们都找齐了。那么课文中的主人公——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生:小马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四、讲读3-5自然段

1.懂事的小马自愿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可当他去磨坊的路上却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当时小马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课件随机出示: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2.老师从你的话里听出了小马“为难”的心情。你们看,这个词就是为难(出示词语卡片:为难)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开火车读)

小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为难的心情呢?(因为小马平时总是依赖妈妈,没有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更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啊,正是因为小马平时总依赖妈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条小河让它感到十分地——为难(引读“为难”)

3.正当小马为难的时候,它看见谁了呢?(老牛)谁能当当小马请老牛帮帮忙呢?(课件随机出示: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4.你可真是一匹有礼貌的小马啊!谁愿意当当牛伯伯来帮帮我们的小马,告诉他答案呢?(指名读)板书:水很浅

请一个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当小马,一个当牛伯伯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吧!(同桌互读、男女生读)

5.听了牛伯伯的话,我们的小马是怎么做的呢?(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你们看(课件出示: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加上立刻说明了什么?(说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想也没想就要趟过去)齐读

6.正当小马要过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用虚线画出小马的话,用横线画出松鼠的话,找到后有感情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7.你找到了吗?(看看你找到的.和老师找到的一样吗?(课件出示)谁当小马谁当松鼠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呢?(指名读,分组读)

五、学习

6、7自然段

1.听到老牛和松鼠不同的说法,小马只有跑回家问妈妈了,那妈妈告诉小马河水是深是浅了吗?(没有)那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请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双横线划出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指名读)

马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小马说啊?(因为妈妈对小马说话的预期很亲切)

2.你说的可真好,愿意当马妈妈的小朋友,我们一起站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教育教育小马吧!(自读、齐读)(板书:试一试)

3.你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小松鼠的说法不一样呢?(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4.小马的确像我们小朋友说的那样,亲自去试了试水的深浅,结果它发现原来(课件出示:河水既不像(),也不像())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5.那你能用“既不像……也不像……”的句式来说说小马的高矮吗?(指名说、同桌说)

六、总结

1.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那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马类似的事情呢?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2.听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自由说)

3.是啊,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凡是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这样才能不耽误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好!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我上了第二课时。针对朗读,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能读通读顺课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加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这节课我重视在指导朗读,通过学生的不断朗读来感悟不同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心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语气。

2.初步理解老马的话,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我们先来检查一下昨天新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请同学们先同桌合作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一匹为难没过深浅顺利挡住淹死伙伴仔细甩尾巴亲切)

看来词语都过关了,那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就更好了。(分小组读)

(小马麦子小河挡住磨坊趟过去顺利)

两生回答,师引导用所示词语说故事梗概。

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老马叫小马驮半袋麦子到一座磨坊去。途中,小马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问老牛他能不能过去,老牛说河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刚要过河,被松鼠拦住了,松鼠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小马不知怎么办,最后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试着趟过河,终于顺利地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了。

二、品读“过河”感悟智慧1.认识小河

过渡:当小马兴高采烈地驮着麦子要到磨坊去,却遇到了一个困难?这个困难是?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师;:究竟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课件)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第

三、四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画下来。(课件)

A.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拟声词讲解。请学生举例说说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那除了这在其他小动物看来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师:你找的真准确这是谁说的?(老牛)那你能学着老牛的语气来读一读吗?(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师:牛伯伯的话可不好说,得注意什么啊?他是伯伯,所以声音要?生2:牛伯伯的声音要粗一点。师:你现在是一头小牛,你来回答小马你现在是一头年轻的牛,你也来说说你现在是一头老牛,你来说说

师:让我们来模仿这头老牛的语气来读一读把

师:这样浅的水,老牛当然认为能过去,他会担心吗?(不会)看,(课件演示老牛过河),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是啊,河水才没过牛伯伯的小腿,牛伯伯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很轻松)师:说的好!让我看看,牛伯伯到底在哪儿呢?

师:当小马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不紧不慢地回答:(生说)——水很浅,刚没小腿,可以过去。当小马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老牛一边吃草,一边慢悠悠地说:(生说)——水很浅,刚没小腿,可以过去。师小结:所以老牛觉得这是一条水很浅很浅的小河?师过渡:那其他小动物还觉得这是一条怎么的小河?生:松鼠觉得水很深?师:松鼠对小马说了什么?

生: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师:为什么小松鼠觉得河水会淹死小马呢?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生:当然拉!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师:松鼠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生:认真

师:请你来认真地告诉小马。请男生认真地告诉小马,请女生认真地告诉小马,那当松鼠说到它的伙伴被喝水淹死了,此时松鼠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等等

师:是啊,请大家带着这种伤心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感受到了松鼠此时伤心的心情了,那松鼠之前拦住小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生:担心,焦急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松鼠这种焦急的心情的?(突然拦住大叫)

师:除了焦急还有吗?因为担心小马过河水淹死所以拦住了小马,想想此时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课件演示(把松鼠放进河里)

师:请你带着这种焦急的心情读出来生读

师:是啊,松鼠认为小马过河是会淹死的,他可不想小马出危险。(指生4)这只小松鼠,小马就要趟过河了,请你赶快拦住他吧。(生再读)

师:这是一只善良的松鼠,因为担心小马,满脸是着急的表情,可是要想把着急的语气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叫得再快一点,第二个“别过河”和“淹死”也可以读得再响亮一点。当看到小马向河边跑去,松鼠着急地说——(生读)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当看到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急冲冲地说——(生读)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当看到小马一只脚就要踏进河里,松鼠非常着急地大喊——(生读)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师小结:所以,在松鼠看来这是一条河水很深的小河。

2.揭示老马的话,感悟智慧

师过渡:在不同的小动物眼里,小河的深浅是不同的,此时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读读第

三、四自然段。分角色读师生合作

师:那最后小马是怎么过河的?生答:听了老马的话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师:什么是亲切?你能用亲切说一句话吗?生说师:请你亲切地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全班读

师:妈妈告诉小马,如果要知道水的深浅,不应该——,而应该——(学生说)

师:试一试,真的就会明白吗?好,课上到这边,现在我们一起先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课前发给学生的小纸条上面图形:看一看,比一比)

师:事实证明,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或者只听别人的话自己不动手去试一试,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文中的小马最后自己试着趟过河,终于发现了——生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既不————————也不————-师:是的,小马通过了自己的亲自实践终于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那为什么老牛会说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水很深呢?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三、写字指导(挡、甩)

四、布置作业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

投影片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棚、匹、驮、磨、挡、哗、死、昨、试、叹、啦

二、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

2、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三、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小马都遇到了谁?

B.它们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

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五、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思考:同时一条小河,为什么牛说河水很浅,松鼠却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六、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师总结: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独立思考,在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七、课后练习

1、填空

一()老马一()小河一()粮食一()口袋一()办法一()老牛

2、写一写

假如小马回家要过河,途中遇到大象和猴子问它河水是深是浅,小马会怎样回答它们?请同学们自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