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音乐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歌舞表演,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关心。
2.愿意学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个关心老人的好孩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好娃娃》。
活动难点:尝试用歌舞表演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录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想想他为什么要帮大人做事呢?我们听听歌曲,歌里的好娃娃为家人做了什么事呢。
二、学习歌曲好娃娃
1.欣赏歌曲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说的?
3.教师示范唱,幼儿感受歌曲节奏并初步学唱
4.学唱歌曲数遍
三、学习表演唱
1.请幼儿为曲子创编动作,并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评价,喜欢哪个动作
2.幼儿集体表演
3.分角色扮演
四、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出示照片让幼儿来说一说,也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幼儿很快记住了第一段第二段的歌词,但是到第三段时,声音就小下去了,说明大家没学会,我就为幼儿制作了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来说歌词,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学唱歌曲时,幼儿也较快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同样的还是在第三段时出现了一点疙瘩,我对自己让他们不断机械地反复练唱做了反思:机械地练唱只是让幼儿的记忆停留在表面,是一种机械记忆。以后可以通过找到他们具体每一遍的不足之处,和他们探讨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得到改进,这样幼儿也有了参与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相对于自己以前的音乐活动教学还是有进步的。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借用图画书,模拟情境来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欢快。
2、用手势、动作、接唱等多种方法来熟唱歌曲。
3、尝试看图谱用乐器进行初步的演奏。
活动准备:
音乐图画书、十六宫格图、小铃和铃鼓。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
小朋友,你们都有最喜欢的朋友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好朋友的名字)
2、出示音乐图画书,引导幼儿观察。
1)提问:图画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手拉手)图画中有几个小朋友呢?(引导幼儿数一数,并回答)图画中有几个小朋友在手拉手?
2)让幼儿模拟图画书中的情境,自找两位好朋友手拉手。
3、播放歌曲,熟悉旋律。
让幼儿手拉手,随音乐摆动身体,感受音乐。
4、学唱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
2)师生接唱
3)幼儿与幼儿接唱
4)做动作演唱
5、尝试看图谱用乐器进行初步的演奏
1)出示十六宫格图,让幼儿观察,练习节奏。
2)边唱边拍打节奏。(用拍手、拍肩、拍退等不同的身体部位来练习)
3)认识乐器,并练习演奏。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会演唱有间奏的歌曲。
活动内容: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一个,与歌词相匹配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2、鼓劲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歌词。
二、创设情境,理解歌词大意。
1、教师和幼儿共同玩“小老鼠打电话”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讨论:刚才我们打电话请来的客人怎么会是花猫?噢,原来是电话号码拨错了。
2、听着音乐节奏朗诵歌词。
(1)鼓劲幼儿大声跟读。
(2)引导幼儿区别老鼠与花猫的声音是不同的,并模仿表现。
三、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2、理解间奏并学唱。
(1)教师借助图谱,帮幼儿理解间奏。
(2)教师讲解间奏。
(3)教师指着图谱范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
四、幼儿游戏。
请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花猫与小老鼠,听着音乐边唱边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人的不同表情,学唱《表情歌》。
2.学会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表情唱《表情歌》。
活动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表情唱《表情歌》。
活动准备:
不同表情的肖像画我。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1.出示肖像画我,引起幼儿兴趣。
师:图片上的我怎么啦?在干什么?
2.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3.幼儿随琴声学唱歌曲,弄清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内容。
二、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表达我的不同心情。
师:我高兴的时候,应该怎样唱?我难过的时候,有应该怎样唱?
三、表演歌曲。
幼儿跟随老师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四、创编歌词的新动作,体验丰富的表情。
1.提问:高兴的时候,应该用哪些方式表示,难过的时候又该怎样?
2.提问:除了高兴和难过还会有什么表情?
活动反思:
本节课能抓住幼儿特点,运用歌曲创编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想创编会创编。幼儿能完全接受歌曲节奏、旋律,兴趣高涨,自编自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我国有一种艺术之最---京剧,它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末、丑四大行。本次活动通过视频引起幼儿的直观感受,同时幼儿在自主选择表演过程中,能更加深刻的体验京剧的魅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特征。
2.能进行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带来的乐趣。
3.萌发对京剧的喜爱和做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老生、花旦、丑角的录像片段及图片。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欣赏听京剧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
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的这种叫京剧。
2.幼儿看录像,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及唱腔,观察老生的服装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2)幼儿模仿老生的表演
教师小结: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3)欣赏花旦片段
提问: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什么样的?
小结:在京剧里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4)幼儿模仿花旦表演,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5)欣赏丑角片段,模仿丑角表演
小结: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是丑角。
3.介绍京剧
我们认识了京剧中的三个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很多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4.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幼儿自主选择模仿表演。
5.幼儿回家给父母尝试表演分享。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要求:
1、在音乐故事的情境中,让幼儿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和不同性质的乐曲,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2、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幻灯片(故事)一套、各种性质的乐曲录音、大森林背景、小松鼠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1、今天我们到森林里去玩,让我们跳起舞吧!
(幼儿自由跳舞)
2、(小松鼠出场)
(对白)松:小朋友,你们这么开心,我也有一件高兴的事想告诉你!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音乐起)幼:什么事情?
松:那么你们坐下来仔细地听。
(欣赏故事一遍,无幻灯)
3、哇,太美了,你们觉得呢?
(幼儿自由回答)
4、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拉出来的吗?(小提琴)
5、原来小提琴能拉出这么优美的音乐,还想不想听?
(再次欣赏故事,配幻灯)
6、听仔细了吗?这里到处都有音乐,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走!(进行曲音乐起)
二、欣赏并感受乐曲
1、(教师与幼儿闻声而去)
2、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泛讲)
3、那我们来学学看吧!(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
4、这么有的音乐,你们知道是什么乐曲?(进行曲)
:对,这是进行曲,很有力的。
5、(圆舞曲音乐起)
那里又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去听听!
(幼儿欣赏圆舞曲)
6、听了这段音乐,你最想干什么?
(幼儿泛讲)
7、好吧,那么我们来举行舞会吧!(音乐起,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
8、知道这是什么乐曲吗?(圆舞曲)
对,象这种听上去想跳舞的曲子是圆舞曲。
是什么呀?(圆舞曲)
9、我跳得太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好吗?
(幼儿休息,摇篮曲音乐起)
10、这段音乐听上去和刚才的乐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泛讲)
11、这么安静的音乐叫摇篮曲。
12、那我们再听着摇篮曲休息一会儿吧。(再次欣赏摇篮曲)
三、延伸活动
1、刚才听了这么多好听的音乐,你最喜欢哪首乐曲呢?
(幼儿泛讲)
2、那这样吧,你喜欢什么乐曲,再到那里去听一听,玩一玩,如果想表演的话,当然也可以啰!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再次感受并表现)
材料:纸、笔、绉纸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