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动物儿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1
【集合】《动物儿歌》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阅历,注意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采纳个性化教学,以同学原有的学问阅历为基础绽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识字爱好,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该设计本着充分敬重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让同学独立识字取代老师分析的宗旨,以同学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同学个性,激发同学灵性服务。
二、教学目标:
1、熟悉“蜻、蜓”等14个生字,提高同学自主识字的力量。会写“蚂、蚁”两个字,能按笔顺规章用硬笔书写,做到间架结构合理。
2、通过在阅读、嬉戏中识字,指导同学熟悉本课生字,提高识字力量。
3、激发同学识字爱好,使同学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熟悉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2、教学难点:
结合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同学对成语的爱好,感知成语所特有的表达优势,鼓舞他们在平常多积累、多运用。
四、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磁条黑板、动物图画、吸铁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夏天就要快到了,小动物们也都跑出来玩了。今日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去和小动物们交伴侣。你们情愿吗?
2、师:快看,我们已经到了动物世界了!(出示课件:动物图)这么多可爱的小精灵,你们都熟悉吗?让我们去和它们打招呼吧!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学习课文的爱好)
(二)出示图片,认读字词
1、依次点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情境图并配上词语。说说这些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
2、多可爱的夏天呀,(点击)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哦,原来它们都飞到儿歌里面去了。(出示儿歌)
3、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儿歌,留意读准字音、字词,读通句子。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并大声多读几遍。
4、老师把你们要找的小动物都给列在了屏幕上,看看自己都找到了吗?(出示小动物的名字,带拼音)
5、去拼音,开小火车读。
6、熟悉“虫字旁”
(1)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些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吗?
(2)那你们知道这些虫子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吗?
师总结:有“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或和虫子有关。
7、(点击课件)
今日我们熟悉的这些小动物啊,它们就是由虫字旁和我们熟识的字所组成的!看,大屏幕上虫子旁和我们会认的字相连了起来。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用虫字旁和会认得字组成新的字吗?
(三)再读课文,了解句意。
1、过渡语:瞧,我们不仅会读、会认词语,还熟悉了虫字旁的小动物呢!那夏天里的这些小动物都喜爱做些什么呢?师:课本中的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这些小动物的事!现在,老师来读读课文,请大家仔细看书,专心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再次出示儿歌)
2、(1)下面请同学们告知老师,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师:点击课件:看到大屏幕上,请你说一说,小动物在哪里做什么?根据老师刚才的样子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师相机在课件上和黑板上出示剩下的动物名、地点、活动)
3、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瞧,认真看看黑板和大屏幕,再对比我们的课文,你发觉了什么?生:这个和我们的课文很像。
(1)现在,让我们合作读读儿歌。看着大屏幕,老师读动物名,男同学读动物的活动地点,女同学读动物的活动。看看我们合作得怎么样。
师:蜻蜓…男生:半空…女生:展翅飞
师:蝴蝶…
(2)现在我们换一换,男同学读动物名,女同学读地点,老师来读动物的活动。
(四)做嬉戏,巩固课文内容
1、过渡语师:接下来我们让放松放松,和小动物们一起做嬉戏吧!
2、师:看,小蜻蜓飞来了,它让同学们和它一起展翅飞!大家来表演表演,做一做展翅飞的动作!(出示课件:小蜻蜓飞来了)
3、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叫展翅飞吗?
4、接下来,让我们连续和动物们玩嬉戏吧!瞧,大屏幕上小蚯蚓带来了自己的宫殿,想一想,猜一猜,蚯蚓的宫殿里是怎样的?会有哪些东西?看看谁的脑筋动得快!
5、同学们,两只小动物给大家带了多么快乐的嬉戏啊!在这篇课文中,你还喜爱哪只动物?为什么?
6、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喜爱蜻蜓、很喜爱蝌蚪、很喜爱……
(五)猜谜语,写字指导
1、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出个谜语,猜猜看这是一只什么动物?“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英勇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打一动物)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2、可爱的小蚂蚁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书签。猜猜看它在哪里?真聪慧,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但是,小蚂蚁给大家出了一个任务,请你们将“蚂、蚁”这两个字送进田字格里,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3、那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写着两个字吧!
4、出示“蚂、蚁”课件。同学们先来观看这两个字,他们是什么结构?
5、再认真看看,蚂、蚁这两个字左边的样子是不是很窄?右边很胖?这是左收右放,留意“蚁”字的右边“义”的笔顺是“点—撇—捺”。
6、下面第一遍先看老师来写蚂、蚁这两个字!
7、下面,你们自己也来练习吧把蚂、蚁两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书签上的田字格中,看看谁的书签做得最美丽!开头吧!留意执笔姿态和坐姿,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
(六)唱儿歌,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日不仅学了字,认了词,还学会了背课文呢!接下来,让我们用《闪闪的星星》来唱文中的儿歌吧!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之二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其次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布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好玩的彩图,呈现了动物活动美妙欢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熟悉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同学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同学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育同学的语感。
针对一班级学校生,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一、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依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结合生动好玩的图片熟悉动物,发觉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动身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好玩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同学的爱好,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培育同学的语文力量。
低班级教学应从同学的爱好动身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嬉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同学的心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同学爱好,将嬉戏导入一班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同学们主动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嬉戏中让同学感受语文并喜爱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爱好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同学的识字爱好;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纳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同学轻松把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同学语文力量的提升。
教学不足:
虽然预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
1、时间把握不充分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当,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
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课堂,但是照旧缺少声情并茂、兴致勃勃地朗读。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归类认识12个二类字,会写“间”“网”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课文。
3. 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哦,你们都说喜欢!是啊,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出现在了森林里。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去瞧一瞧吧!
2.板贴课题:动物儿歌
3.齐读课题
二.初读
1. 展示图片:森林里好热闹啊!因为有许多许多的——(小动物!)
2. 看看,这是谁来了?(林中出现蛇)原来是蛇小弟!
3. 蛇小弟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仔细看!看,变出了一个虫字!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再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像什么?对,蛇!原来虫这个字最早就是祖先们从蛇的形状中创造出来的,逐渐演化成现在的虫字。后来,祖先给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起名时都用上了虫字来当偏旁。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找一找:
4. 仔细观察图片:森林里有哪些小动物?
5. 老师把动物名字都有放在了一起,你有什么发现吗?
(虫字旁:他们就是我们说的,祖先用虫字旁来表示的和动物有关的.字;右边是声旁、读音相近的字)
一部分表示“形象”,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我们就叫作“形声字”!
同学们以后遇到这样的字,就可以通过联想声旁和形旁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6. 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后鼻音蚂蚁变音)
大家学得真快!那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没有了拼音,打乱了顺序,你还能读准确吗?
小小火车哪里开?谁举手的姿势最漂亮,老师就请他来当火车头!你的坐姿端正,手也举得直直的,老师请你往后开!(随机出示字卡)
了不起!这是一列稳稳当当的小火车!(哎呀,有小火车脱节了,其他小伙伴快来帮他接上!这是一列有默契,懂得互相帮助的小火车!)
7.这么多小动物都聚在森林里做些什么呢?我们快进入课文去看看吧!
三.精读
1.翻开书本到识字5,先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节奏。
2.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儿歌。一边读一边思考:儿歌的句式有什么规律。
3.接下来老师请同学来读句子,一人一行。看谁读得节奏好!
4. 蜻蜓半空展翅飞
你的节奏读得很对!
哪个小朋友还能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还有谁来?
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准确!
哦!你的动作真形象,老师仿佛看到小蜻蜓扇着翅膀,很有活力的样子了!
4.蝴蝶花间捉迷藏 藏:大臣拿着兵器,披着盔甲,躲在草丛下面
多音字:cang 躲 zang 西藏 藏族
5.造宫殿 宫殿 大家见过宫殿长什么样子吗?/你觉得宫殿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展示故宫华丽宏伟
蚯蚓的宫殿又是什么样的呢?展示图片:四通八达 许多道路最了不起的是,这么复杂的宫殿,是小蚯蚓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建造成的!
造在这里就是 建造 的意思搬运东西 用脚走很多 走之底
下一句里还藏着一个走之底的字。我请同学来读下一句,看他能不能把这个字读出重音,让大家发现!
7. 他读得对不对?真棒!我们找到了运字运的意思是运送,也是用脚
所以它也是一个——形声字!
8. 粮:米+良 形声字
食粮就是粮食的意思,在这个句子里用食粮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
9. 为什么琅琅上口?
听老师读:捉迷藏运食粮结网忙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ang 这就叫押韵!
10. 我们同学都很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这首儿歌韵律上的特点了,那你还有没有发现句式上
有什么规律?
谁 在哪里做什么
看图仿说:兔子(田间)(吃萝卜)
青蛙(池里)(叫得欢)
小鸟(枝头)(放歌声)
11. 掌握了这个规律,你对课文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了?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小眼睛——看老师!请大家伸出小手,一边跟着老师打节拍一边和老师对答!老师说:谁在空中展翅飞?大家要回答我:蜻蜓空中展翅飞!大家准备好了吗?
蜻蜓哪里展翅飞?
蝴蝶花间做什么?
谁在土里造宫殿?
谁在地上运食粮?
蝌蚪哪里游得欢?
蜘蛛房前做什么?
真棒!好多小朋友不看书都能对出来啦!而且回答时把答案的重音也都出来了!每个小朋友下课都到老师这里领一张小贴画。大家给自己送掌声!
我们不仅要做识字小能手,读背小能手,还要做写字小能手!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写字时间吧!
四.写字指导
1. 观察大屏幕上的两个字:间和网
有没有觉得他们俩长得有点像?哪里像?
(外面有框框;半包围结构,包三面)
2. 学写间
观察田字格中的间字,谁会写这个字?
(门里有日)(日的横在横中线上)(两边竖位置对称)
外框宽敞,两竖笔直。
师范写
提起笔——要牢记......
请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巡视正姿
展示两位同学的:先好后不好请生评价,提建议
3. 学写 网
生活中的网是什么样的?
渔网篮球网蜘蛛网......
观察甲骨文的网渔网的形状有网眼
现代楷体中间部分像网眼
外框宽敞,内部注意穿插
师范写
请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板书设计
动物儿歌
谁 在哪里做什么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4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采用儿歌的体裁,运用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六种小动物的活动状况,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让学生了解一个最基本常用的句式——谁干什么,还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小动物的某生活习性。这些小动物是学生基本知道的,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插图展示了这六种小动物的活动状况,形象有趣,色彩引人,为学生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媒介,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1、儿歌中的这些小动物是学生常见的,它们的生活习性学生是基本知道、了解的,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已经有大量朗读诗歌、儿歌的经历,具有一定的按节奏诵读的基础,再加上这首儿歌短小精干,节奏明快,歌词中的词语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要考虑这个因素来安排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3、能正确认读“蜻”等12个生字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读记“蜻蜓展翅”等6个主谓短语,认识主谓短语。
4、能正确读写“间”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蜻”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蜻蜓展翅”等6个主谓短语,正确读写“间”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蜻”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间”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文中六种小动物名称词卡(注音);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蜻”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出示有关字词:
cān——zhānɡ nián—lián—niánɡ yīn——jīnɡ 参加 张开 去年 莲花 大娘 音乐 眼睛 中间 水池 运动 欢乐
出示任务: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或认读读,相机指导。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边音“l”和鼻音“n”我们要注意区分和读准。“间”“池”“运”“欢”诗歌字宝宝是以前学习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开始学习识字课文了。识字课我们知道是学习识字和写字为重点的课文,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那篇识字课文来识字写字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⑤动物儿歌(“物”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课文是一首关于什么的儿歌呢?(预设:关于动物的儿歌)对了是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但要识字写字,还要了解一些动物哦。
二、看图说话,初读动物名称词语。
(一)看插图1说话,初读词语“蜘蛛”。
1、导语:我们要通过了解哪些动物来识字写字呢?我们先看图了解了解。(PPT示插图1、)
2、出示任务: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
3、反馈指导。
预设:图画上画的是蜘蛛。它在屋檐下织蜘蛛网。(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相机在黑板上贴出词语卡:蜘蛛)
4、想一想刚才的答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幅插图的意思?(预设:蜘蛛在屋檐下织网。)
5、齐读词语“蜘蛛”。
(二)看插图2说话,初读词语“蝴蝶”“蚂蚁”“蚯蚓”。
1、导语:同学们真会看图说话,我们继续学习。(PPT示插图2、)
2、出示任务: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
3、反馈指导。
预设:
(1)图画上画的是蝴蝶。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图画上画的是蚂蚁。它们在地上搬运食物。
(3)图画上画的是蚯蚓。它在地下挖地道。
(相机在黑板上贴出词语卡:蝴蝶、蚂蚁、蚯蚓)
4、想一想刚才的答案,谁能分别说一句话,说说这幅插图里的蝴蝶、蚂蚁、蚯蚓在干什么。(活动形式:同桌互说,然后班级交流汇报。) 5、反馈指导。
预设:
(1)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物。
(3)蚯蚓在地下挖地道。
6、齐读词语“蝴蝶”“蚂蚁”“蚯蚓”。
(三)看插图3说话,初读词语“蜻蜓”“蝌蚪”。
1、导语:同学们看得真准确,话说得对极了,我们继续看图说话。(PPT示插图3、)
2、出示任务: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了什么动物?它门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
3、反馈指导。
预设:
(1)图画上画的是蜻蜓。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
(2)图画上画的是蝌蚪。它们水里游来游去。
(相机在黑板上贴出词语卡:蜻蜓、蝌蚪)
4、想一想刚才的答案,谁能分别说一句话,说说这幅插图里的蜻蜓、蝌蚪在干什么。(活动形式:同桌互说,然后班级交流汇报。)
5、反馈指导。
预设:
(1)蜻蜓在空中飞来飞去。
(2)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6、齐读词语“蝴蝶”“蚂蚁”“蚯蚓”。
(四)自由读、齐读六个词语。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导语:同学们通过看图说话,了解到这六种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初步知道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那么,课文的儿歌又是怎样说它们的活动、习性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54页,一起读课文,继续学习吧。
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出示任务:在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是儿歌,儿歌的朗读讲究的同样是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歌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儿歌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感情朗读。
1、儿歌告诉我们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我们图文结合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自由读课文,读一句,在课文插图上指出表示这句意思的地方。
个体读指,同桌互读互纠,最后班级汇报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在PPT上指,齐读一句,指出一处。师生评议。
3、提问:蜻蜓展翅飞,蝴蝶捉迷藏,蝌蚪游得欢,它们在干什么呢?(预设:他们在做游戏。)蚯蚓造宫殿,蚂蚁运食粮,蜘蛛结网忙,他们又在干什么呢?(预设:它们在工作。)
4、学习感情朗读。
(1)出示任务:这些小动物在愉快地做游戏,快活地在工作,你能读出这愉快、快乐的心情吗?
(2)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指名感情朗读,师评议。
(4)齐读。
四、学习会认读的字。
(一)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儿歌中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音难字学习。
(1)出示任务:你觉得会认读的字宝宝里面,哪些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同学的?(使用字卡,注意归类提醒和正音。)
(2)反馈指导。
预设:三拼音的:粮;舌尖前音的:早、藏;翘舌音的:蜘、蛛;后鼻音的:蜻、蜓、藏、粮、网。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4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同学们读准了这些会认读的字了,那么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字卡出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的字:谜、藏、造、食、粮、网。)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六、认识主谓短语,读记“蜻蜓展翅”等六个短语。
(一)读准短语。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借助汉语拼音,把“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读准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正音,齐读。(PPT出示) (二)认识主谓短语
1、导语:这六个词语说的小动物与儿歌的相同吗?(预设:相同)对了,讲的动物相同,而且都是表示“谁干什么”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与儿歌的句子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任务:与儿歌中讲同一种小动物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比较比较,看看内容上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反馈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后直接提问比较。)
预设:
(1)蚂蚁、蚯蚓内容不同;其余的动物内容基本相同。
(2)儿歌句子有逗号、句号,这六个词语没有标点符号。
3、小结:同学们真细心。儿歌的句子和这六个词语,都是讲“谁干什么”这个意思,儿歌中加了逗号、句号,我们就叫句子,而“读一读,记一记”中的没有标点符号,我们就叫它们词语。
4、熟读记忆。
(1)自由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用接龙游戏,相互检查能否熟记。(一人说名称,另一人接后半部分,如:蚂蚁——搬家。) (3)师生一起玩接龙游戏进行评价检测。
七、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八、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半包围结构:造、迷、运,间、网;左右结构:池、欢。
2、指导 “造”“迷”“运”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造”“迷”“运”,提示:三个字都要先内后外,走之底的捺要舒展,托住里面的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间”“网”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间”“网”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间”“网”,提示:两个都是先外后内;“间”的门字框,两书要直,“日”写在田字格中央,稍小;“网”里面两个“撇、点”大小一致,占位均匀。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池” “欢”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池”“欢”,提示:“池”三点水呈弧形,“也”的横折钩起笔在三点水提的上面;“欢”,左小右大,“欠”的第二撇穿插到“又”的点下方。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五、会写字书写练习。 (略)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有兴趣的观察家中的小动物活动情况,仿照课文句子给家长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大多用虫子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互动谈话,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见到过哪些小动物,对这些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动物的图片。
2、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动物世界了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种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关于它们还编了一首特别有趣的儿歌呢!
3、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识字学词
1、师过渡: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六种小动物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儿歌,在儿歌中找到它们吧!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六种小动物的名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指名学生认读,格局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并正音:“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4、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儿歌。
在朗读中相机出示卡片:花间、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池中、游得欢、结网,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师生共同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池”是翘舌音。
5、正音后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流利。
6、指名多生朗读儿歌,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7、观察课文插图,在图中找到六种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通顺。
三、巩固识字,发现规律
1、生再次朗读儿歌。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汉字的整体结构,利用熟字加偏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帮助记忆(如:“网”字的`字形与网本身的样子很像,“粮”是食物,所以用米字旁等。)
4、重点观察表示小动物的汉字,引导学生发现其构字特点:
(1)师出示六个小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12个汉字,发现这些字在字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小结:这12个汉字中都有虫部;
(4)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12个汉字中除虫部以外的部分读音与汉字读音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蜻”字去掉“虫”,剩下的“青”字读音与“蜻”相同)。
(5)学生比较其余11个汉字中去掉虫部,剩下的部分读音与这个汉字的读音的关系。指名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些汉字中除去虫部,剩下的部分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像“蜻蜓、蜘蛛”这样的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就叫做形声字,汉字中的大部分汉字都是形声字。
(6)适度拓展:鼓励学生交流还有哪些虫部的汉字也是形声字。(如:蚱蜢、螳螂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7个汉字:间、迷、造、运、池、欢、网。
2、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指名学生交流:“间、网”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先外后内;“迷、造、运”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后写走之儿;“池、欢”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师范写并强调:“间”里面的“日”要写得偏小略瘦;“迷”字中的“米”最后一笔捺画变点画;走之儿的写法较难,共有三笔:点,横折折撇,平捺,最后一笔捺画注意运笔的变化。
4、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大自然中六种常见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还认识了很多的汉字,发现了汉字中隐藏的小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认识这六种小动物,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3、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2、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3、师谈话激趣:瞧,这六个小动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蜻蜓、小蝴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蜻蜓和蝴蝶的知识,加强对它们的了解。
(4)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师鼓励学生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展开想象:说说蜻蜓、蝴蝶长什么样,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怎么样?心情如何?好像在说着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5)生齐读儿歌的第1句。
2、学习第2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并说说读了这句话,你对蚯蚓和蚂蚁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和课文插图来理解“造宫殿”的意思: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里,它们松动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盖了一座房子。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继续交流对蚯蚓和蚂蚁的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明白。
(4)体会蚯蚓和蚂蚁的勤劳。
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蚂蚁的外形,体会其外形之小,再说说它们所做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蚯蚓和蚂蚁的勤劳和团结,渗透情感教育。
(5)全班齐读第2句。
3、学习第3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
(2)师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3)指名学生结合文中句子、课文插图、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蝌蚪和蜘蛛有哪些了解。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渐渐长成了青蛙,捕捉田里的害虫,成为庄稼的守护神;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吃掉撞进网里的小虫子。它们都是大自然的捕虫高手。
(5)全班齐读第3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生再次自由朗读整首儿歌。
(2)指导学生通过拍掌伴奏读、同位互读、配上动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3)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三、适度拓展,创编儿歌
1、师创设情境: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动物儿歌,小动物们准备召开一次动物大会,现在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就为谁颁发一枚动物奖章。
2、师介绍游戏:生扮演一种小昆虫,上台介绍自己(不能说出这种昆虫的名字),介绍完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猜的同学要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3、生在台下自主练习,并与同位相互练说。
4、指名生上台做小动物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可以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特点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介绍得清楚、准确、有趣的同学,师颁发一枚动物奖章(贴画)。在学生介绍得过程中,要引导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信息猜出来的。
5、创编儿歌。
(1)师:大自然的动物有千千万万,听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被编进了我们的课文中,它们可羡慕啦,也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同学们愿意认识它们吗?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把它编到动物儿歌中来。
(2)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的特点:(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生自主创编,并与同位轻声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儿歌,教师适当指导完善。(如:蜜蜂花丛采蜜忙,知了树上高声唱,蜗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六种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特点,担任了小动物的讲解员,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其实,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探索,就一定会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空中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
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篇6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作为识字儿歌,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集中识字,认识带有虫字旁的形近字。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在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反思:
1、采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了解了字的意思。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掌握借助形声字特点识字的.方法。
2、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总之,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同时,我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例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了几个虫旁的形声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文本解读:《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朗读童谣,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出示书上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
结合图画试读动物词语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
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
指名读课文,正音。
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
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这首儿歌写了( )种动物,分别是( )、( )、( )、( )、( )和( )。
(二)这首儿歌写了( )、( )、( )、( )、( )和( ),共( )种动物。
三、识记虫字旁的字
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
(1)都有虫字旁(这些在古人眼中是虫子)
a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虫字旁
b拓展识记虫字旁的字
(2)形声字
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
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
理解“造宫殿、游得欢”
加上动作读儿歌。
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
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
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
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
教后反思:练习说话环节,可以借助课后四字词语降低难度,即把四字词语拓展为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再修改成儿歌的节奏。如,知了唱歌。知了在树上唱歌。知了书上把歌唱。由于课堂容量大,说话环节有点紧张。儿歌朗读占用时间长,因为了解到有几个孩子读书有困难,拖延了时间。以学定教,但是总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我想,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也许可以调解这个矛盾。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