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
此篇文章《语言的魅力》(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言的魅力》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失明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2)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背景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以读代讲,深入感悟。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广告语、标语、警示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书是最吸引我的,什么东西最吸引你?(板书:魅力)这些东西有魅力,是因为他们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哪些人有魅力,能吸引你?
2、有一种魅力,人人都可以具备,那就是语言。(板书:语言)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语言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抓住“魅力”这一关键词,理解这个词语其本意及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二)初读感悟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看了这些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老人?
指名读:衣着华丽、无动于衷、姗姗而去。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什么?
除了行人、老人,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诗人让、彼浩勒。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发生在这三者之间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捋顺人物事件,初步感知语言的魅力。
(三)学习1至5自然段
1、从文中哪儿看出这句话富有魅力?(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的)
2、用“ ”划出老人的话。读一读,体会老人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3、指名读第一次老人的话。
老人为什么悲伤?当时的行人是什么反应?用“~~~~~”划出来。
(1)是啊,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肯帮帮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所以,可怜的老人叹息地说:——
(2)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面对衣衫褴褛的老人,却都视若无物,冷漠地从他身边走过,所以老人心酸地说:——
(3)还有的人竟然淡淡一笑,便从容离去,似乎在讥笑老人的破烂的衣衫,失明的双目。所以老人悲伤地说:——
这时,你还认为老人的悲伤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钱吗?
4、老人第二次说的话是什么语气?
我们也会为老人感到高兴,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对比朗读,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悟,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感受语言
5、从悲伤到高兴,从无动于衷到慷慨解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看来奥秘就在这句话中,我们来研究研究这句话。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六段: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2、看到春天来了,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春天的美好,(板书:联想)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春天的美丽?用“==”画出来。
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那蓝天下的绿树红花,那花间的莺歌燕舞,那树边的流水人家,这美好的一切,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边想象边试着背诵。
3、是啊,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天像年轻的生命一样,充满蓬勃的生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纵情高呼:——春天到了。
可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对老人而言,只是漆黑一片,他的一生所拥有的色彩只有黑色,那孤独冰冷、幽暗死寂的黑色,这漆黑和万紫千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
4、老人多么痛苦啊,那你说一说这句话中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老人深深的痛苦之情,怎能不激起人们深切的同情之心呢?(板书:激发同情)正是这饱含浓厚感情的话语,打开了人们关爱的心门,纷纷慷慨解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富含魅力的语言吧!
(五)仿写
1、法国诗人让彼浩勒用一句话帮助贫穷的老人,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有魅力的语言很多,例如草地上不再写“禁止践踏”,而会写上一些有魅力的语言——(生交流,师总结)
2、我们也来试试吧,电灯旁、厕所门、淇河边……我们能不能写写提示牌,用有魅力的语言来提示大家言行文明呢?
师巡视指导。生汇报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从生活中寻找有魅力的语言,把课内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学以致用,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总结全文
你要向让彼浩勒学习什么呢?(爱心)遇到贫弱就解囊相助,这种爱心之举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灵魂和高度。还要向他学习什么?(语言)他拥有智慧和高深的文学修养,所以才能写出如此富有魅力的语言。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用心做人,做一个想让彼浩勒那样智慧与爱心并存,拥有魅力语言的人吧!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联想
对比(激发同情)
设计意图: 板书的呈现方式为随学习的内容逐步出示,体现了文中的中心句的作用,简洁的板书既联系了课文内容,又强调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语言的魅力》 篇2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恰当巧妙的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魅力是什么意思?(有吸引力)那什么样的语言有吸引力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指名接力读,集体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总结方法——板书——集体朗读
概括课文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在一块木牌上写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可人们无动于衷。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板书: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慷慨解囊 无动于衷
三、品读课文,语言训练:
人们看到两块木牌上的字有什么具体反应?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来。
(一)学习“我什么也看不见”一部分: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1.衣着:(近义词)穿着 着装 (多音字)着火 走着
2.无动于衷的意思:衷,指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受触动
换词练习: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不理不睬 不动声色 麻木不仁 熟视无睹 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3.姗姗而去:姗姗是慢慢的`意思,可以换成缓缓而去 写出了贵妇人优雅离去的样子
4.说明了什么?人们都很冷漠 司空见惯 木牌上的字一点儿都没有打动人们
5.其实老人值不值得同情呢?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衣衫褴褛:褴褛是破烂的意思 头发斑白:头发花白
6.指导朗读 (用我们的声音读出情感)
(二)学习“春天来了,可是”这一部分
1.看到这个牌子上的字,人们怎样做?
2.当大诗人加上这句,为什么人们就慷慨解囊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板书:富有诗意 感情浓厚
3.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会想到什么?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1) 改陈述句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叫人陶醉。(男女对比朗读)
反问句的好处:增强语气
(2)按照一定的顺序:天空——植物——动物——人家
(3)你眼中的春天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春光明媚 春风拂面 春回大地 生机勃勃
杨柳依依 春色满园 柳绿花红姹紫嫣红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百鸟争鸣 鸟语花香
青山绿水 春水潺潺 小桥人家 春意盎然
(4)换词练习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________,那__________,那_________,那________,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4.课件播放 春天美景 一片漆黑
一株嫩芽蕴育着新的生命,拂堤杨柳,摇曳着春的生机;
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把大地装扮得五彩斑斓;
百鸟争鸣,时而在花间飞舞,时而在枝头栖息,好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
春水潺潺,草长莺飞,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5.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反问句改陈述句 师生比较朗读
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会对他产生同情之心。
6.指名读,指导朗读
7. 练习背诵
8.看板书总结全文
四、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过渡句:不但这篇文章写出了语言的魅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外交时的语言也充满了魅力。
1.拓展阅读:《周总理外交——走上坡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过渡句:除此之外,我们身边的提示牌也处处充满语言的魅力。
2.写作指导:学写提示牌
草坪:不要践踏草坪!
草儿青青,足下留情! 草儿要睡觉,请您边上绕! 小草怕疼,踏之何忍?
语言的魅力——押韵 触动人们内心 富有诗意 感情浓厚
3.学练结合: 写提示牌: 水塘边 草坪 花坛 电灯开关
五、布置作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写提示牌,请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22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慷慨解囊 无动于衷
富有诗意 感情浓厚
结束语: 同学们,语言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只要我们多读书,多积累,就一定能成为拥有语言魅力的人。
精彩提示语展示:
电灯:随手关灯叫声好,节约能源人人笑。
灯泡弟弟要休息,随手关灯要牢记!
花坛:花儿很柔弱,大家勿抚摸!
小花多可爱,请勿来伤害!
花儿宝宝在睡觉,请你不要来打扰!
水塘:不扔垃圾,鱼儿欢喜!
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一个宗旨:玩转语言
两个理念:培养语感
三个重视:扎实训练
四个环节:目标实现
一个宗旨,玩转语言: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就应该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品尝文字盛宴,感受语言魅力。
两个理念,培养语感:
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扣文本,让学生采用“配乐接力读、默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以读悟文。抓住儿童特点,采用轻松灵活的教法,循序渐进,搭建梯度,多角度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语感,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三个重视,扎实训练: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1.文字游戏,调动知识储备;
2.板书课题,不忘指导写字;
3.概括课文,传递成语意识;
4.随文学习,形成语言积累。
——组词、多音字、近义词、词义、换词、句式转换……
环环相扣的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注重学法的指导,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重视能力的培养
1.概括的能力
2.朗读的能力
3.背诵的能力
(三)重视读写结合
1.写春天美景
2.写提示牌
四个环节,目标实现: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三、品读课文,语言训练:
四、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第三环节:两个板块,化繁为简。
《语言的魅力》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体会、交流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搜集。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在课题下认真书写魅力这个词语,注意竖反弯钩是主笔要写得舒展,里面的未字一横短,二横长。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交流:(1)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课文,我们不仅要会详细的复述,也要能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只要我们经常练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3、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4、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双目失明的老人一共讲了几次话,用横线把它画下来。强调你一共找了几句话,先说第一句话。
三、读中体会老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语言的魅力。
“唉!”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露出了非常悲伤的神情。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话,你体会到老人现在什么心情?教师相机板书“悲伤”,并引领:你从哪些字词中能体会到老人的悲伤?(哎、叹息、悲伤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带着悲伤的语气再读这一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师:同学们想一想老人悲伤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老人很可怜、很悲伤。
生交流教师强调抓住重点词语、抓住重点句子这两种学习方法。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感情。
激情导读:如此繁华的巴黎大街,如此衣着美丽的绅士贵妇与这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学们读到着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爱心、有同情心)
师:诗人让彼浩勒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人。谁来找出盲老人说的第二段话。
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自由第二句,老人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高兴”同学们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老人高兴的心情?(多极了)老人为什么高兴?
练习朗读,读出老人高兴的语气。
出示两句话:同桌对比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文章的2、3、4、5自然段,老师读旁白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悲伤,高兴”是一对反义词,同样的一天,同样繁华的巴黎大街,同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做着同一件事——乞讨,而结果却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使事情的结果发生了如此的的变化呢?找出老人木牌上原来的字和诗人所加上的字。教师板书两句话,学生自由读,比较句子。
四、以情激情
这几个字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作用呢?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评价。
师:是呀!诗人只是轻松的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六个子,可是对与这位盲乞丐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在正常人眼里,春天是美丽的,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有莺歌燕舞、有流水人家,可是,盲老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这么美的景色了,怎能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呢?|(出示课件)请大家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再读第六自然段。
归纳升华:“我什么也看不见,”是叙述性语言,只表达了盲老人自己的感觉,行人感觉与自己无关。一句诗化的语言“春天来了,可是”让人们想到了如此美丽的春天但盲老人却一生都没有机会看见,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又怎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他们又怎会不主动的为这位盲老人做些什么呢?因为几个字,引发了人们的联想,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使得冷漠的人变的热情,悲伤的盲老人变的高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来吧,让我们心怀感动。
五、整体回归,自主品读,感悟语言的魅力。
不仅诗人加的这几个字是有魅力的,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吸引我们、感动我们的有魅力的词句,请大家再去读一读,也推荐给其他同学。让大家分享你的感受,体会语言的魅力。讨论交流。
四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后天是国际读书日。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富有魅力的有关读书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出示课件
七、布置作业
1、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魅力的语言,你愿意去找一找吗?把你找到的、今天学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录在札记本上。
2、为学校的花池设计警示语。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诗人,还感受了他那富有魅力的语言,其实,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只要大家努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老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的语言会越来越有魅力的。
《语言的魅力》 篇4
《语言的魅力》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在巴黎大街的一位乞讨的盲老人,因为诗人的一句话,而使他的收入极度转变,从故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如何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从故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放手让学生阅读文本,朗读与诵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促进对语言的吸收、积累与发展,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朗读抓住木牌上语言的变化,体会“我什么也看不见!”与“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两句话形成的强烈的对比,感悟盲老人的不幸与心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过程应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课文,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教师可设置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审视两句语言给人心理上的印象,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万紫千红以及盲老人的漆黑一片,以此强烈的反差感受诗人语言的魅力。
二、拓展阅读-------寻找魅力语言
魅力语言无处不在,课文只是提供了一个范例,旨在启发学生留心身边生活的语言。我们对本课的教学也不应该仅限于文本的之中,而应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生活延伸,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寻找令人心动的魅力语言。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遇到的华章美文、妙词佳句、点睛之笔:在街道社区碰到的公益广告、生意招牌、启示公告;在家庭中看到的电视节目、网络资料、图画书法。这些东西不乏精美的创意,魅力的语言。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将平时积累的丰富语言材料展现出来,全班共同交流、共同体味。
三、活动延伸———书写魅力语言
阅读是吸收内化的过程,通过文本的研读及课外语言资料的积累收集,学生对语言的魅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体味与理解,但总在探讨别人的语言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为此,我进一步将本课的学习向写作延伸,写作是输出与表达的过程,是阅读活动的提高与升华,通过写作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懂得自我创造、奇思妙想。课下我带领学生漫步校园,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书写校园中的标语提示。于是在草坪上出现了“别踩我,我怕疼!”,在水池边出现了“你忍心让我独自流泪?”,在花园里出现了“美丽与大家共享。”之类富有童真童趣,又令人叫绝的话语,看来学生亲手所作的语言也魅力无限。
《语言的魅力》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语言的魅力》 篇6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