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比多少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69○96 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书课题)。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l0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l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问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小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一”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问的大小。教学反思:新课伊始,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第二、多种情景,活用知识。
课中的“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丰富的情景,都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关系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至于拓展到两种事物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
第三、学科交融,关注情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老师应较委婉的给以纠正,关注学生情感的渲染,在学科交融间,淡化数学课的枯燥性、抽象性,给数学课增添文学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学生,提高能力。
课堂始终处在学生的立场上,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还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间,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对比、分析方面做得不好,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学生对回答问题不够主动,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2
比多少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多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
教法学法:
利用旧知前一类推引出新知,在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新知,最后总结规律巩故新知。
教具准备:
例6主题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对对子(上、下,前、后,左、右,大、小,多、少)。
2、数数1-100
3、比较数的大小。
65>62 99>20
27>25 85>23
89>86 57>8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过度:今天看看谁最爱动脑,观察的仔细,老师就奖励他一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65比62多,99比20多。都是多,多的程度有什么不同?生……(差距不同)怎样来形容65与62的差距不大呢?
生……
师:这样比较小的差距,数学上叫做多一些(板书)
师:65比62多一些。让学生试着说27和25、89和86。
师:根据上课时我们对的对子,65比62多一些,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62比65少一些(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5和27、86和89。
2、 99和20的差距大不大?怎样来形容99与20的差距大呢?
生……
师:这样差距比较大的,数学上叫做多的多(板书),师:99比20多的多。让学生试着说85和23,57和8。
师:99比20多的'多,反过来怎样说?生试着说一说(20比90少得多)。(板书)。让学生试着说23和85, 8和57。
3、 小结:结合板书,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差距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差距大时)(板书)
4、看书43页例6,提问:书中是谁和谁比的?怎样比的?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还可以怎样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还可以怎样说?
生:……红球和黄球比呢?这里可以用课件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回答。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件展示基本题练习(略)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举生活中的例子: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室里的课桌数量和讲台数量比,风扇数量和灯棍数量比,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比,头发根数和眉毛根数比,老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比。
2、活动:师:老师上了一节课,累的腰酸背疼,谁来给老师锤锤,指明两个上来锤,要求,记住自己锤的下数,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一下,老师给学生锤2下,让学生锤的下数和老师锤的下数比比。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作业:回家举个例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思考题:把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四个词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65比62多一些99比20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27 > 25 85 > 23
89 > 86 57 > 8
差距小差距大。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
【教学目标】
1、利用远教资源和学生学具操作,让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会结合生活说一说。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助合作精神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资源】
教师: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视频、PPT课件、拓展资料等)
学生: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谁能说一说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大家看过的动画片可真不少,今天呀鲍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下面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播放动画视频00:35-01:37(约1分钟)
二、新知探究
通过刚才的动画片,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PPT课件:
1、一共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呢?想一想: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为什么?
△利用PPT课件边讲解边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没有多余的,充分感知“同样多”。
2、小朋友们,继续在图上找一找,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呢?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3、刚才有个小朋友说,小猪和木头同样多,你们同意吗?
谁能来说一说?
△利用PPT课件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看到小猪少,木头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三、实践巩固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喜欢呀,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游戏:
1、摆学具:
要求:同桌两人为一组。①摆的同样多。
②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2、排队游戏。
四、联系生活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的知识,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呢?
五、知识应用
通过练习、巩固一一对应法比多少。
1、小猴子和小花猫谁多一些?――视频11:45(静态)
2、小公鸡和小鸭子谁少一些?――视频13:05(静态)
3、哪一盒的蛋糕多一些?――视频14:08(静态)
六、知识拓展
远教资源-拓展资料:
怎样做才公平
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现在进行的是兔子拔河比赛,裁判员刚要吹哨,队伍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声:“这样比不公平。”裁判员一看,确实不公平。
小朋友,你觉得这样比公平吗?该怎样办呢?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运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等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水果、碗盘、彩色扣子、操作板、彩笔、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开火车进教室。师:每个小朋友坐了一张椅子,还有椅子多吗?比一比,小朋友和椅子谁多?谁少?
2.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小朋友看漂亮吗?图画里有谁?我们来听一听图画里的故事好吗?(师清讲故事一遍)
师:小朋友来猜一猜,是红萝卜多还是白萝卜多呢?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多谁少?(请幼儿上来示范比较)
小结: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可以用重叠对应、一一并放对应的方法。
3.师:花园里红花和黄花谁多谁少?用什么方法来比?(师重点介绍用连线对应比较)
4.分组操作:第一组装水果,比较水果和盘碟谁多谁少?第二组比较不同颜色的扣子谁多谁少?第三组用连线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5.小结: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可以用重叠对应、一一并放对应、连线对应的方法,还有其他又快又好的方法吗?比如:老师这里有一袋红花片,一袋绿花片,谁能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分出谁多谁少?
课后反思:
一、取得的效果分析。
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数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我们关注的事。本次活动重视的一个环节是操作活动,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使幼儿能随机地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材料提供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活动中采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连线对应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比较。第一组装水果,比较水果和盘碟谁多谁少?第二组比较不同颜色的扣子谁多谁少?第三组用连线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这三组材料难易不一样,我让幼儿轮换组活动,让幼儿都去尝试操作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而且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2、本次活动重点突出,教师重视了每个环节的小结表述,数学概念清楚,明了。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
二、改进策略。
1、挂图出示比较传统,用课件比较生动形象。
2、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回答有偏差时,教师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思维,然后顺应孩子的思维再引入,效果会更好。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比较是在学会数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运算思维。准备课堂准备了充分的数数素材,储备了丰富的表象资料,为比较的运算奠定基础。
班级情况分析:
新生入学前已经在托管学会了口头点数并会说出总数,在准备课的课堂上进一步巩固点数和说出总数技能,结合手指和具体形象物体的数数已经达到熟练状态,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在数数和说出总数的速度上可以进一步训练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同样多的概念和含义,能联系现实生活表达同样多的情况。
2、掌握比较方式表达比……多,比……少。
3、通过合作培养团结友爱和分享的精神,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锻炼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掌握同样多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⑵能准确比较结果,并顺畅表达同样多,比……多,比……少的实际情境。
2、教学难点:理解同样多含义,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三、教学准备:
10个糖果,7个小别针,5个大别针,课件,麦克风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看一看,数一数
图中小白兔有几只?小箱子有几个?小白猪有几只?小木棍有几根?
2、说一说
小白兔和小箱子都是4,所以小白兔和小箱子同样多。
小白猪有3只,小木棍有4根,所以小白猪比小木棍少1只,小木棍比小白猪多一根。
3、想一想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呢?
(二)新知讲授
1、摆出糖果和别针,实物感知
师:这里糖果有几颗?(7)小别针有几个?(7)他们相比是什么呢?(学生举手发言后教师总结)揭题:同样多摆一摆1:
小男孩的铅笔和橡皮擦相比是什么呢?(全部男生)小女孩的苹果核雪梨相比又是什么呢?(全部女生)强化重点:同样多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摆糖果,相比较
师:现在我加了三颗糖果后,糖果有几颗?他们相比又是什么呢?
学:糖果比小别针多3颗,小别针比糖果少3个。
师:自己在桌上摆放糖果,然后跟自己的同桌相比,说一说你的糖果和同桌的糖果相比的情况。
学生:我的糖果和他的糖果同样多。(指导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糖果,说出比较的情况,是同样多呢,还是多几个,少几个)
学生:我的糖果比她的糖果多一个。 ……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比较)
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课本第7页的摆一摆2:圆形比三角形少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
女孩的小红花比男孩的小红花少几个?男孩的小红花比女生的小红花多几个?【强化比……多,比……少重难点。】
(2)练习巩固,初步测试在多的后面画√ √
在少的后面画
3、强化训练,拓展提高
练习一【基础练习】
1、数一数
师:翻开课本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数一数。小鸟多少只?小虫多少只?小鸟比小虫少几只?全班回答
2、练一练【提高练习】
3、在少的后面画√
4、在多的后面画√
板书:
同样多,比……多,比……少
比一比,例1,例1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