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此篇文章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回忆生活,筛选内容。看看那些事情是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选定它们作为习作材料。
一、导语: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你能把它写出来吗?
二、资料链接:
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好看得很。”这段话通过叶子的变化来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具体地描写出叶子的美,颜色:嫩红、嫩绿。样子: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动态:漾起波纹。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么具体,是因为他经过了仔细观察。
三、习作构思:
1.确定习作材料。
2.抓住重点,把观察的过程清楚、具体地写下来。
3.融入感情。
四、资源共享
观察一种植物:花、草、树木等。
观察一种动物:蜗牛、蝴蝶或鸟类、兽类等。
一、习作方法:
1.观察的过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发现的?是靠观察过程中的`看、听、想、实验等方法发现的?还是靠请教别人发现的?发现的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具体清楚地写下来。
2.把你在发现过程中的好奇、困惑、兴奋等与之相关的感情融入文中。
例文:《我发现了潮来花籽的秘密》
二、开心练笔
三、交流探究
同桌间相互交流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并进行评议。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回味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把过程写具体,把感受写深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难点: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例文,领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例文《护蛋》,活动体验一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先写什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小作者先写了活动的'起因,然后写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哪一个部分是作者详细描写的呀?
板书:详写活动经过。
习作7重点要写出活动经历和感受
2.在描写“护蛋”活动过程时作者只描写了“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瞬间,为什么只选取“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片段来描写?(因为这两个瞬间是“护蛋”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护蛋”活动的高潮,最精彩的瞬间。)板书:精彩瞬间
3.要写得精彩写得具体,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抓住动作、心理、语言方面来描写,把活动最精彩的瞬间展现给读者。)
过渡:我们在描写活动瞬间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昨天的活动。板书: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二、回忆体验
1.出示捕捉到的画面,口述活动的瞬间。师:昨天活动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板书:瓶中取球
生成稿
在开展活动时,老师抓拍住了同学们活动的几个瞬间,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张照片,四人小组分配好任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说说照片中的精彩瞬间?
2.出示习作要求,生齐读。
3.老师还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时的瞬间,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瞬间,从动作、心理、神态某一个方面进行描写。
三、书写体验,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体验
1.你选择了那个画面来写,请你把你写的场面上台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抓住人物的什么?
2.同学们他写的活动瞬间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结:这节课我们只是写了活动经过的精彩瞬间,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完整的把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重点是要描写活动经过。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眛、坠、怀”3个生字。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认“眛、坠、怀”3个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出示)
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
模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3.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多媒体出示)
例:星群密布
()()()
2.复习词语:(多媒体出示)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板书设计】
繁星
热爱大自然
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向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教学反思】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4
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 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 斜阳 芦苇—美景 花牛歌:睡觉 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