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1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习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习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习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平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习中的其他练习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习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习,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
1、3.6×0.47.25×0.8板演
2、把240缩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问指出: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补足。
3、评议追问算法随即揭题
二、新课
1、例30.36×0.24
试算集体评议比一比一样对吗?追问:为什么积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吗?
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2、例4小明体重35.5千克,爸爸体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集体读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计积比35.5大还是小?为什么练习简评
3、香蕉买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师引出第一条规律,生说规律2、3。
一个大于0的数乘,积这个数
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三、练习
练一练1
练一练2
四、收获
五、作业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3、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4.872.35.0620.370.580.96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
1.教学例3、0.0560.15
(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056
0.15
(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示范)
2、教学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生读题明白以下问题:①已知所求?
②怎样列式?
③所列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尝试比较例3和例4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2)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例3的乘数是0.15比1小,求的是0.056的百分之十五,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例4的乘数是2.4比1大,求的是18.5的2.4倍,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3)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4、做一做:0.320.252.61.08
先判断乘得的积要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并注意验算。
三、运用
1、P.5页12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2、点小数点。
38.045.0060.035
4.60.0070.16
2281235042210
1420835
164892560
3、快算。(P.5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5页11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习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 )
×6 ×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 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 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 3×0.17 0.21×4
(2) 5×8.34 14×0.36 0.12×90 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 变式练习: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 开放练习: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5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除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整数”,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例1通过在夏天和冬天分别购买3千克西瓜的情景,引出小数乘整数的两个计算问题;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介绍“0.8×3”的竖式计算,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接着,要求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2.35×3”,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
“试一试”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题目,并要求观察每道题中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
练习十二的第1-3题是配合例1安排的,主要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第1题安排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和整数相乘题目;第2-3题是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揭示课题。
⑴呈现例1情境图。
理解情境图,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夏天的西瓜价钱0.8元;冬天的西瓜价钱是2.35元;冬天的西瓜价钱比夏天贵等等。
⑵出示问题,揭示课题。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列式:0.8×3=()2.35×3=
思考: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预设:3个0.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3个2.3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乘数相同;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整数等等。
揭示课题:小数和整数相乘。
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⑴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谈话:0.8×3=?为什么?
预设:0.8+0.8+0.8=2.4,用连加的方法计算;3×8=24,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就是2.4,直接用乘法计算;0.8元就是8角,3个8角就是24角,即2.4元,改变单位换成整数乘法再计算;
⑵初步形成计算方法。
教师谈话:2.35×3=?你会选择哪种方法计算?
预设:直接用乘法计算居多。说说计算的过程:2.35×3先看做235×3来计算,因为因数有2位小数,所以积也有2位小数。
概括计算方法:先和整数乘法一样计算,再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预设:列竖式不同形式的探讨;插入估算;
⑶形成计算方法。
呈现“试一试”:先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再用计算器计算,最后想想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6×12=()2.8×53=()103×0.25=
再次概括计算方法:先和整数乘法一样计算出积,再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在积里数出相同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⑴完成“练一练”。
竖式计算,让学生板演;
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
148×0.23=()1.48×23=
指名说说直接写得数的依据。横着比较: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
⑵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作为课堂作业完成;
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