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咏柳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咏柳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春天呀?(因为春天很美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春天哪些地方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春天里美丽的景色实在太多了,那你们喜欢春天里的柳树吗?(喜欢)谁能说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说得好,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诗歌〈咏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里的诗歌是谁写的?(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的诗人,少年时就以诗歌著名,现存的诗有19首,除〈咏柳〉以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
1.师范读诗歌。
2.让同学们指出生字,师生一起将生字读准。
3.师生一起读诗歌。
4.自由读师诗歌,指名读。
5.找找会背的同学同背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 、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我们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示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读,默写。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背
4、生字正形,默写
三、背写春天的古诗
四、学新诗
春天多么美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春晓〉,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板书)
1、你们知道孟浩然吗?
2、师范读。
3、生自由读。
4、出示个别词意,同桌共同理解。
5、指名1—2人说诗意。
6、指名朗读、齐读。
五、总结。
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班上基础较差的几个同学,在课后,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也没能背诵下来。我觉得如果再上这一课,应该再增加读的机会,以及对诗歌的理解。
咏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 chuí sī cái sì 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平舌音,注意上面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平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 / 妆成 // 一树 / 高,万条 / 垂下 // 绿 / 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 / 细叶 // 谁 / 裁出,二月 / 春风 // 似 /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咏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观察春天来了柳树的变化。画一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
1、初读古诗,了解大意(边读边出示ppt,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范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出示ppt,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认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远观:一树高绿丝绦
咏柳近看:细叶热爱春天
奇想:谁裁出
结论:二月春风
咏柳教学设计 篇4
咏柳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理念解读】
学习古诗文,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情趣、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方法的融合。古诗文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不同层次的古诗,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新教学大纲提倡:古诗教学应以吟诵为主。历史时隔久远,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添之以情趣化,以诗引画,以画诠诗不失为古诗教学的一大契机。拓宽思维外溢美感,触类旁通,继而举一反三,倡导学生吟诗作画。这也是一种诗文、诗情、诗理与学生的品味、感悟的无声对话交流。
【案例】
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过去的学者赋诗必画,远如苏轼、唐寅,近如徐悲鸿、齐白石,诗画交融,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古诗教学中,美术素养不可忽略。融意象于寥寥几笔中,让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
师:春,是苏醒,是温暖,是成长,是绿色,是生命。《咏柳》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沐浴在春风中的柳树想象成经过巧手裁剪的艺术品这么一幅生机蓬勃的画面,学了古诗,让我们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美的春天,多美的大自然。同学们,让我们耳听着古曲,手持画笔画画着美景。
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学生画《咏柳》春景图。
投影示学生的作品。
理念: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诵诗成画,渗透美术素养于古诗课堂,并非简单刺激视觉美感而已。
师:同学们眼中的春天多美啊!其实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不是吗?在春天里,我们咏柳,在夏天里我们
生:在夏天里,我们赞荷。
生:在夏风里,我们咏荷。
生:在夏天的池塘里,我们颂睡莲。
师;原来,夏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诗人也曾用他们的精妙之笔,写下诸多的夏的诗篇,不知在你的记忆宝库里,保存着哪些夏之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诗人笔下的夏热情,向上,火红,毫不逊色于春,不知其他季节如何?有没有令我们的心为之一颤的东西呢?
生:在秋风里,我们赏菊。
生:在秋天里,我们颂丰收。
生:在落叶中,我们用落叶。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我们咏梅。
生:在银装素裹的日子里,我们赞雪。
生:犹有傲霜枝。
理念: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
师: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风貌。我们欣赏,我们歌咏,我们赞美。我们是否可以学习《咏柳》这首古诗,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也来吟诗作画,体会诗人的风范。
学生交头接耳,觉得很新鲜。
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取一个季节,既配诗又作画。希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搜索佳句美词,谱写出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
理念: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围绕吟画展开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除了借助自身的语言优势创设学习情境外,没有加给学生一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自主选材,合作吟诗作画,效果甚是理想。
【教学后记】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我以为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得到情感的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
教学古诗《咏柳》,我拓宽了学生的视眼,激起学生心中原有的古诗底蕴,重组教学,跨越美术学科,通过吟诗作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所谓诗,诗情画意;若单单诗文无画又何来情、意?诗歌是以悟诗情为主,学生品读为重;立足读出韵味,悟出品味,达到出神入化的描绘。古诗意境多半渗透于字里行间,并非斟字酌句所能领会。把诗韵、诗情、诗景统一起来,让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完成诗歌教学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目的。
咏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会写的生字;熟读成诵并将古诗背诵下来,
理解诗句表达的含义。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2、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在课堂内讨论交流使诗义不讲自通。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学习诗中出现的7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古诗《咏柳》吗?谁能背诵下来呢?
二、复习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背诵古诗。
2、翻开语文书第11页,齐读古诗。
3、边读边体会诗意。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诗的含义。
大意: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5、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画。
6、展示同学们为古诗配的画。
三、学习生字:
咏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歌咏 咏叹
柳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柳树 柳条 柳枝 柳叶 柳眉
妆 左右结构 左声右形
词语:化妆
绿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绿色 绿化 草绿 绿灯
绦 左右结构 左形右声
词语:丝绦
裁 半包围结构 内形外声
词语:裁定 裁减 裁决 裁军 裁判 裁员
剪 上下结构 下形上声
词语:剪裁 剪彩 剪刀 剪辑 剪影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词汇积累:
咏叹 碧绿 化妆 垂柳 洗涤
春风 裁剪 细叶 剪刀 吟咏
教学反思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