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2025/10/20教案

此篇文章《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智、勇敢

砸缸

救→小朋友

资料提供者:小林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

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能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难点:

能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

(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

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

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

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

三、明白课文大意

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

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

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段(课件出示)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时掉进水缸里了(在第3个自然段中找答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

4、师:小朋友们读的真仔细,这么快就把答案全部找出来了

四、说话训练(会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1、你能用“因为 所以 ”这样的句式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 所以 _________。

师:那你能用因为________ 所以 _________来造句吗?先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反馈

五、小结

1、师:小朋友们真是一次比一次又进步。

2、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快要淹死了。那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得救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布置作业

在抄写本上把“到、别”两行字写好。

【课后反思】

《司马光》这篇文章是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司马光砸缸救人,体现出他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第一课时,我主要以字词为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课上字词较扎实,就是在朗读方面不够多,老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让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读中自己解决问题!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