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语文综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篇1
【目标展示】
1、进一步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内容】
同学们也许都读过四大名著,或者读过其中的一两本。其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选一个人物形象来说一说他的特点,他的个性,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典型事件……让大家猜一猜你说的人物是谁。看谁说的生动到位。
【活动指导】
1、预先阅读四大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搜集学过的与四大名著相关的课文。
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名著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谈;可以从人物的装束性格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
4、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等解透彻,准备表演。
5、倾听描述,欣赏表演,猜人物。
(1)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
(2)猜一猜表演的是哪个人物形象。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是怎样进行推测的。
(3)评价。(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评选最佳演员。(不仅动作形象逼真,而且语言表达生动流畅。)
【活动要求】
1、描述人物形象时,用词要准确,表意要清楚,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解。
2、表述不要过于直白,不能说出人物的姓名、绰号等直接信息。
3、听的时候注意把握讲述者所描述的人物特征,并快速进行分析和推测。
4、猜人物时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怎样进行推测的。
【范文引路】
《西游记》孙悟空: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藤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
取金箍棒: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人物外貌描写的语段:
《红楼梦》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水浒传》林冲: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级。
《三国演义》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篇2
活动背景: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希望的颜色,如何关爱环境、关爱地球、关爱生命,以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是绿色小卫士》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中的语文大课堂安排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从“争当绿色小卫士”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环保情况,在搜集资料、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环境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产生环境危机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理念。
2、了解家乡的一些环境问题,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学会观察,搜集资料。
3、学会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活动准备:
师:
1、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及危害。
2、在当地拍摄一些环境污染的场景图片制作成课件,收集图片。
生:搜集“绿色使者”的资料,寻找身边的“绿色使者”。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课件播放沙尘暴的实况)同学们,近几年来我们这儿沙尘暴频发,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看了课件,结合你们的亲身经历,你想说些什么?
3、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就是在我们这拍到的,请大家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点击课件,播放生活周围被污染的图片)
4、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环境,你注意到了吗?你知道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吗?
5、对,这些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危害。不仅我们这里的环境是这样,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乃至全世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很严重,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后果。(课件播放“垃圾成堆、河水污染、森林被砍伐、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图片。)
7、看了这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8、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
9、是啊,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地球,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绿色小卫士”。(揭题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二:制定“绿色行动计划”
1、人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环境?
2、我们小学生能开展哪些行动当好“绿色小卫士”?
3、小组讨论制定绿色行动计划。
4、集体交流绿色行动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制定绿色行动计划,使“绿色小卫士”的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活动三:编写环保提示语
1、保护环境是所有公民的义务!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唤醒家乡的人们,共同携手,创建美好家园吧!为了唤醒家乡的人们同我们一起行动,小明和佳佳编写了环保提示语。(课件出示环保提示语)
2、你读了这些环保提示语有什么想法?
3、我们也可以编写一些环保提示语,提示、倡导身边的人保护环境。我们刚才看到的哪些环保提示语有哪些特点呢?
4、独立编写环保提示语。
5、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6、讨论:怎样让这些提示语发挥它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小明和佳佳编写的环保提示语入手,讨论环保提示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编写并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活动四:评选“绿色小卫士”
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他们被称为“绿色使者”。闻名全国的“造林英雄”张候拉老人就是令人尊敬的“绿色使者”。(课件出示介绍张侯拉老人的事迹)
2、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张侯拉老人这样的“绿色使者”,哪位同学来和大家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绿色使者”的资料?
3、无论是张侯拉老人还是我们身边的爱护环境人士,他们为什么被称为“绿色使者”?“绿色使者”是什么意思?
4、你打算怎样向“绿色使者”学习,做一名“绿色小卫士”呢?
5、学生交流。(注意重点引导学生从“绿色使者”热爱环保事业的精神,从他们坚持不懈进行环保事业的行为等方面来谈)
6、你觉得我们同学中间哪些同学已经是一名“绿色小卫士”了呢?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
【设计意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闻名全国的“绿色使者”张候拉老人出发,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绿色小卫士”身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我们实实在在能够做到很多。】
活动五:写写我们的绿色行动
1、本次的“我是绿色小卫士”活动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把我们的这次绿色行动写下来,可以写一篇日记,也可以写一篇作文。
3、全班交流。
【让学生包含神情的写下这次活动,既写出自己参加活动的始末提高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参加本次活动的印象。】
4、保护家园就是保护自己,热爱家园就是热爱生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行动中去,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地更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当前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问题,主题是树立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环境问题,激发他们做绿色小卫士的愿望,并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这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当地环境情况和学生特点,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由家乡的环境问题引申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从而产生环保意识。以“绿色使者”为榜样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整个活动中注意与语文实践相结合,编写环保提示语、写写我们的环保行动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2、初步了解汉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在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并努力将课堂教学建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营造有快乐一起分享,有问题一起解决的课堂教学氛围。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难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本课知识性较强,有些学生暂时难以理解,为了让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动画媒体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学生能亲历学习过程,扎实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及构成,真切地感悟祖先创字之巧妙,进一步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技能:学生会浏览网页、网上搜索;学生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通过教师在网页上预设的引导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学生爱探索、爱表现、爱比拼,因此,将网络课件构建成为学生探求新知、表现自我、你追我敢的大舞台,是非常有实效的。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有趣的汉字;二、我爱你,汉字。介绍了我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汉字的构造规律,利用网络平台这一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充分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因此选择了网络课件这一学生自主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媒体。
教学准备:
1、网络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说明:
本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按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趣事、欣赏等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拟订了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围绕汉字这个话题,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并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拟订了每组的活动计划。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神奇的网络,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二、 分组点击网站内容,借助多媒体平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
老师:在我们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请你们根据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点击相应的网站,看看通过浏览网页,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2、 CAI出示表格,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最感兴趣的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3、 分组按内容浏览相应的网页
4、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5、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说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哪些知识?最后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 学习字谜的知识:
1、 老师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等知识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在今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
2、
提起猜字谜,同学们并不陌生,很多同学在课下非常喜欢猜字谜,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制了一些字谜。可是,有些同学对字谜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下面让我们进入字谜乐园,对字谜进行一下深入的了解。
3、 学生点击字谜知识,了解字谜的`来历、种类、猜字谜的方法及怎样制作谜面。
4、 汇报交流。
5、 师小结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字谜的知识。知道了猜字谜的时候,可以根据谜面的意思来猜,也可以把谜面想象成一幅画来猜。其实啊,这也就是我们造字的方法:象形字和会意字。
6、 光弄明白了可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来,我们一起猜猜吧!
CAI出示:P78面字谜
7、 小组内猜谜,练习自制谜语
8、 全班交流
9、 教师小结:
象形字,会意字,原来小小的字谜中还蕴涵着这么丰富的汉字知识啊!
四、 总结本节课内容,播放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1、 老师: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CAI出示,观看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时代。书写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2、 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有趣,而且增强了很多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开展更多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有趣,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探索汉字的奥秘。设计意图: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奇。网络丰富的资源,形象逼真的动画,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激起学生情感反应,使学生入情入境,得到间接的生活体验。
学生进入网站,有种新奇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网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所涉及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通过网络把互连网上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丰富的资料适应了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的需要,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最佳作用点。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旅游大使》是s版语文十二册百花园五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挑选某处古迹或景点,扮作旅游大使,有条理地向大家宣传、介绍。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里,同学们学习了《故宫》、《敦煌壁画》等课文,也从电影、电视、报纸、杂志或亲身的旅游中了解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但如何有条理地,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生动地把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特色介绍给别人听,还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
设计理念: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旅游大使》,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理念。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提高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了解一些有关古迹或景点的知识。
2、通过播放课件,创设交际情境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3、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听、说、评等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把自己见到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与大家共享。
3、理清介绍次序,并绘制游览路线示意图,用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景点。
4、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并能获得知识,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取舍,及如何灵活应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交际内容。
2、绘制旅游线路示意图,并用举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胜地。
教学难点:
通过理清介绍次序,并绘制游览路线示意图,用举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此处是旅游景点。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或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搜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氛围,激发交流兴趣
1、播放学生熟悉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一处。【先播家乡的,再播全国的。】
2、说说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风景名胜或名山大川。
师过渡:我们这节课要交流的内容就与我国的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127页。
二、学生自读导语,明确要求
(一)、话题内容
1、指名读导语,其他同学想一想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
2、生说,师板书:当旅游大使,说名胜谈风景
3、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成语的意思。【形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
师引导:也就是说本次旅游大使交流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也要有生活知识,把书中学到的或搜集到的知识与观察实践得到的知识结合起来。
(二)、交流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照自己绘制的游览线路示意图,有条理地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例子或数据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活动评价
1、是否能有条理地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说话的速度、语调是否适当。
2、是否能举例子、用数字来说明文物或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3、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听的同学要专心,不明白的及时提出来让“旅游大使”解答。【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三、组内交流
1、自由组成“旅游团”,给自己的旅游团起个名字。
2、组内交流:轮流当“旅游大使”,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课前准备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小组内推选出最佳“旅游大使”,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
四、展示交流,评选最佳“旅游大使”
1、每个组的最佳“旅游大使”上台为全班同学介绍。(有图片的放在展示台上让大家观看或者把游览路线示意图贴在黑板上)【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在适当的时间予以正确的引导】
2、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可适当让听众向介绍着发问,有介绍者回答,强化口语交际的全员性、互动性。】
3、师生评价:他们介绍得怎么样?【评价要依据本次口语交际提出的评价要求。既要有教师的点评,也要有学生的点评;既要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更要肯定优点、表达赞许。体现口语交际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
4、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五、活动小结
1、颁发最佳“旅游大使”奖。
2、被评为最佳“旅游大使”有何感想?
3、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大家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要启发学生多角度谈,如:保护名胜古迹;今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加深对祖国的了解,热爱祖国;多与同学交流,提高交际水平;想亲眼目睹祖国的山山水水……】
六、课堂小结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拓展练习:交际主题相同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类、整理成一份剪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旅游大使
当旅游大使,说名胜谈风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声音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并从中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及认识噪音和噪音对人的危害。
二、活动背景:
所带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经常会听到一些嘈杂的声音,如羊叫声、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等学生从小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此项活动,就会很容易,相信活动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注意倾听和感受各种声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及与声音相关的一些问题。
2、由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经验。
四、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些关于声音的资料
2、纸、笔、记载表格。
五、活动过程: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仔细感受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大小、强弱如何等。
2、小组讨论,设计记载表格。
搜集声音记录表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观 察 记 录
声音描述
声源地点
什么物体发出的
收获感想
(二)整理资料,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1、对搜集到的声音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师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归纳。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强弱。
(3)噪音的危害。
3、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实验记录表
实验
小组
实验
时间
记 录 人
准备研究的问题:
实验所需的器材:
具体做法
产生的'现象
实验后的发现:
有何疑惑:
(三)小组行动,进行研究。
1、通过学校图书馆、学校电脑室等途径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声音对人类的危害等。
2、向科学和艺术老师请教,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规律等。
3、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与收获。
(四)各组交流成果:
1、各小组交流成果。
可以采用文字、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实践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过程中的真实的感受。
(五)拓展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语文综合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为背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策化设计布置校园的方案。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6月1日是什么节?你们已过了几个儿童节?
开心吗?再过几个月,我们又将迎来你们自己的`节日,大队部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听说我们三(1)班的同学们数学学习进步较快,大队辅导员潘老师让大家来设计一个布置校园的方案好吗?大家一起努力。
二、展开:
1、提供材料:彩旗数面,盆花数盆。
2、问:布置校园,你会先考虑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校门插彩旗,能插几面彩旗,须知道校门长是几米?每几米插一面彩旗?)
(1)出示:校门长6米,每1米插一面彩旗,能插几面?
(2)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设计一:一头插一头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
设计二:两头都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设计三:两头都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3) 问:你认为哪种设计较好?理由。
3、问:彩旗插在校门上,盆花放在哪儿?
(1)出示:校园主通道长120米,每4米放一盆月季花,你最少放几盆?
(2)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说一说你最少放几盆?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最少放几盆,因此放花时,两头不放才是最少,只要间隔数减1,所以120÷4—1=29(盆)
(3)再出示:如果两盆月季花中间放3盆兰花,至少几盆?
(4)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至少放几盆,首先想29盆月季花中有几个间隔
29—1=28(个) ∴28×3=84(盆)
4、问:三盆铁树放在哪儿较为合适?(两幢楼房中间)
(1)出示:两幢楼房之间相距12米,平均放3盆铁树,每两盆铁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2)四人小组讨论,后讨论。
问:每两盆铁树之间相距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一:两头都放,所以两幢楼房之间间隔数有2个,
12÷2=6(米)
设计二:一头放一头不放,所以两幢楼房之间有3个
间隔,12÷3=4(米)
设计三:两头都不放,所以两幢楼房之间有4个间隔,
12÷4=3(米)
(3) 问:你认为哪种设计较好?理由。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插彩旗的面数与间隔数有关。两头都插,彩旗面数=间隔数+1,两头不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一头插一头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放盆花也是如此,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巧妙放置,才能将校园布置得更美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