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语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六、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特殊的的课文,古诗教学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朗读、吟诵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力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情感目标: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三、重难点处理
书写中“绞丝”的书写(线、绳)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四、教时:2教时。
五、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朗读感悟
1弊约憾裂栌铮读准字音。
2毖≡褡约合不兜难栌铮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苯淌κ痉独识裂栌铮学生模仿读。
4笔ι、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5逼攵裂栌铮感悟谚语的含义。
6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辈捎梅抖痢⒍远痢⑵攵恋确绞椒锤蠢识裂栌铮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苯岷仙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痹诶识裂栌锏墓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
3蓖ü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时
一、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
(2)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
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9个生字。会写又、手、书、本4个字及词语一本书。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师: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和开活车的方式读,比一比,谁读得准,以便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重点指导最、狗、猫三个字的读音,发现读得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最字,可启发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些字组成的?让学生把它拆成日、耳、又三个已经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叫和猫可连成一起编成儿歌小猫、小猫,喵喵叫来记忆。本字可与木字进行比较。
2、写字。
(1)让学生先看一看要写的字的字形。
(2)师引导:又本两字书写时撇和捺要伸展。手字书写时撇和两横要写在上半格,这三笔的间隔要均匀,下面一横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弯钩。
(3)书空
(4)课堂练,教师辅导。
(二)朗读、背诵指导。
(1)朗读第一节的前三句,语速稍缓慢,语调轻而低,体现爸爸、妈妈和我沉浸和陶醉在书本中。我也爱看书中的也字应拖长一点,表现出我
也喜欢看书。第二节的前三句中,厚厚大大花花绿绿应读重些,强调书的种类多。
第二节的最后两句押韵,朗读时要读出韵脚。
(2)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朗读,体会我对书中的小狗小猫猴子的喜爱之情和被它们所深深吸引,体会了我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3)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演朗读。
(4)检查互读。试背诵。
(三)感悟、理解。
(1)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师引导观察: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在看书,小朋友和他们一样在看书,就是我也在看书,体会也的用法。
(2)让学生做拿和捧的动作,比较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体会小朋友一家对书本的喜爱。
(3)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一读,然后让他们进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的精彩。
(4)结合课文内容,编故事,把编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回忆,再进行交流。
(五)实践活动
(1)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在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2)布置学生看外书,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谁看的书最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认识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理解“下课”“大家”“一起”等词语;能用有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下课要跟大家一起玩,跟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图意,学习生字“拍”及提手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熟字:皮、下、了、大、你、我、月、云、米及宝盖头。
2、指名认读音节:dingyouqiujiaowanzhenkuai。
二、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事物皮球,问:你会拍皮球吗?(出示课题)让学生读题,教师正音。
2、指导学习“拍”,教学新偏旁“”—ti手pang。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并分析、识记字形“拍”。强调偏旁表义。
三、看图说话。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2、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做小老师来领读。
3、重点正音:拍、冬、叫、真、快。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书写练习。
拍:应注意左窄右宽,提手旁应略写长些。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知道自己是小学生,应和同学和睦相处,一起活动。
2、学习生字“冬、有、个、叫、家、起”及口字旁、走字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拍、皮球、有、个及提手旁。
2、指名书空:拍
3、指名朗读课文。
二、朗读、理解课文,再学字词。
1、皮球是谁的?你怎么知道?
练习读第1句。“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下课了,冬冬是怎么玩皮球的?
“叫大家一起拍皮球”,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叫一叫?(教师拿出一皮球,让学生演示。)
练习读第2句。“一起”要读重音。
3、指名读第3句。读后问: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拍皮球?(指名两人,一人拍一下,教师引导学生齐读:“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
练习朗读,可读得轻松愉快些。
4、他们玩的怎么样?
“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注意“真”要读得重些,读出非常快乐的语气。
齐读全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三、指导自学,分析识记字形。
1、出示新偏旁:
口—口字páng。
走—走字páng。它与我们学过的“走”有什么不一样?(一捺特长,要能托住上面的字。)
2、教给方法,指导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习生字的方法是:
认:一个一个地看田字格的字,问自己认不认识,不认识的再到课文中去找拼音,多读几遍。
想:这个字怎么写?怎么记住它?
看:笔画、笔顺可看课堂作业,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
3、师生共同分析、识记字形。
你学会了哪一个字,是怎么学的?请你告诉大家。(学生说,教师板书。)
冬:可指名学生上来板书,注意下面两点要竖排,不能横排。
有:第二笔撇应写得略长些,“月”的第二笔横折钩应从横中线写起。
个:书写时应注意在正中位置。
家、起:可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教师放大写,并让学生数数有几画。
四、书写练习。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
2、口头组词。
3、听写。
二、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5题。我们班哪些同学像冬冬,能跟大家一起玩?(表扬)
3、教师小结:同学要团结友爱。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操,一起玩。这样大家才快乐。
三、作业指导。
1、课后第3题:第4个词语“冬冬”,第二个音节标轻声,提示学生注意。
2、课后第4题:先看图理解两幅图的图意,再用“有”说句子。如:“冬冬有一个布娃娃。”“丁丁有一本书。”也可以离开图画,就日常生活用“有”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