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25/10/21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设计

秋姑娘的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挂图学生课前准备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枫叶图)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闭上眼睛(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怎么问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姑娘的'信》,看看秋姑娘是用什么写信的呢?给谁写信的?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就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二、品读课文,领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指名读,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听录音,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朗读,找一找。

②.学生回答问题,相机贴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剪贴画并板书。

③.师:秋姑娘写的信可真多呀!这么多信中,你最喜欢哪一封呢?你能把它读给同学听一听吗?

秋姑娘还为读得好的小朋友带来奖品呢!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适时鼓励)

④.师:这些同学读得好吗?今天我们也请来了秋姑娘的这几个好朋友。(带头饰的小朋友起来)大家掌声欢迎!现在请这几位好朋友说说它们听清楚了秋姑娘的信吗?(听清楚了)

⑤.师:嗯,这些同学没有辜负秋姑娘的委托,把信读得很完整,很清楚,老师替秋姑娘奖给他们每人一片枫叶。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法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能力。】

师:可你们这些好朋友,听懂了秋姑娘的话吗?我们一位一位来问问:

⑥.交流:

“大雁,一路上你们要‘小心’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得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可真关心大雁呀!谁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再来对大雁说这些话呢?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过渡: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啊!戴大雁头饰的全组同学做飞的动作,让我们在一起提醒大雁,多加小心!顺祝它们一路平安!

青蛙,老师有个问题,什么叫“冬眠”?

戴青蛙头饰的同学解释:到了冬天,我们青蛙就睡在深深的泥土里,不吃也不动,安全过冬,这叫“冬眠”。

师:和青蛙一起要冬眠的小动物还有蛇、乌龟、蝙蝠等等。

【设计意图:概念是思维的基础,通过举例教学学生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记忆。】

师:秋姑娘在信和你说些什么?哇,小青蛙睡觉肯定会踢被子,会着凉生病了,哪怎么行呢?所以,秋姑娘让它多加小心。(齐读多加小心)

师: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青蛙头饰组做睡觉动作)

瞧!它们睡得多香啊!

师:大雁飞走了,小青蛙冬眠了,小松鼠啊,你还玩吗?你收到信没有啊?

生:收到了。

师:秋姑娘给你说什么呢?

读信,那你准备好了吗?还没呢?真是一只贪玩的松鼠啊,怪不得秋姑娘不放心呢!谁来再扮演一次秋姑娘,再一次嘱咐小松鼠一下。(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小松鼠别再玩了,趁着冬天还没有到,快找食物,找得多一些,丰富一些,就是秋姑娘说的(充足)好过冬啊!冬天食物可不好找哦!(带头饰的小组齐说找食物了,找食物了)

导语: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写了什么啊?齐读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呢?(冬天很冷啊,裹上冬衣,小树就不会给冻死了呀!)

师:多好的秋姑娘啊!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⑦.读了秋姑娘的信,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想的呢?

【设计意图:积极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的表演,又有助于发展语文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读出感情。】

⑧.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也要向秋姑娘学习,关心,体贴我们的朋友!现在让我们把四封信边起来读一次,再次体会秋姑娘的美好心灵。

3.学习最后2个自然段。

开始老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棵美丽的枫叶树,那红红的枫叶可真好看啊!同学们还想看吗?(想)

出示枝干

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师:能读好最后两个自然段吗?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生、女生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

三、想象说话,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1.你猜猜,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用“一封写给(谁),(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奖励“枫叶”。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中的“空白处”,设置拓展练习这个环节,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给秋姑娘回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剪贴画:大雁南去

剪贴画:松鼠准备食品

剪贴画:青蛙冬眠

剪贴画: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体会亲清、友情,使之更加热爱生活。

2.能带表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节日的欢乐。

3.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看到你们又来到学校真高兴,不过,老师想问你们昨天玩得快乐吗?那你们都做了哪些快乐的事?

2.这么多快乐的事都在一天了做,那么昨天一定是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元宵节》。(师板书课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入情境感悟诵读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丁丁和冬冬也不例外,他们还编了四句诗呢!你们想不想读一读?那就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用你们的学习方法一起来读一读吧!

(2)小组汇报,读全诗,相互评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读完全诗,你在诗中知道了什么?(元宵节月亮是圆的;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等)

(4)同学们全班交流。丁丁、冬冬用这么美的句子把元宵节写的这么快乐、那我们怎么读才能也读出对元宵节的喜爱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韵律。

(1)老师不仅能看到同学们过元宵节的快乐,也能从丁丁和冬冬的诗中读出了快乐,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读。(按节拍范读)

(2)生练读。(按生读的情况而定,老师可借助拍手读来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读的'质量。)

(3)全班学生齐读。(拍手读)

(4)小组读。

(5)指名读。(相机评价)

3.读一读,演一演,领悟情趣。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那谁愿意把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给同学们演一演?(准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标志牌,黑板上画上月亮,利用教室创设家庭过节环境)

(2)边演要边背诵出《元宵节》。

(3)全班齐背。

(4)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又说又演的可把他俩急坏了,他们也想来演一演,不过妈妈给他们出了一些生字,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演一演的整个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的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和激励之中,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较清楚。)

三、联系课文识记生字

1.拿出本课中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黑板出示)

2.小组同学在课本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这些字,并记住它们。

3.汇报识字方法。

4.丁丁和冬冬正急等着我们呢,想看看这些字同学们都认得怎么样了?开火车检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的生字会更深刻,更易接受。)

【课堂练习】

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高兴,他们邀请同学们到他们家去玩,并一起找一找有关“元宵节”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教学,正逢学生亲身经历的节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切感,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朗读是本课的重要之处,只有按节奏来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使学生体验全诗的情趣。但一年级学生没有这种意识,老师直接教授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所以我让学生借助听中感悟和拍手伴奏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由于半课的教学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起来较容易,再加上我设置的演一演活动,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品得津津有味,也演得不亦乐乎。短短40分钟,我采用了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听一听、等手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识字方法在上学期得到积累,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到生活中识字。由此,课程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带给我对学生更多的希望,使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的学习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词语。

4、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羊、牛”两个字。

学习活动流程:

(课前互动:“唱反义词”。引导学生背诵反义词歌,复习学过的反义词。还记得我们唱过的反义词歌吗?那就让我们再来唱唱吧!生拍手齐背:“反义词,有许多,小朋友,唱一唱。来对去,黑对白,高对低,哭对笑,早对晚,粗对细,远对近,有对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秋天来了,凉爽的秋风吹弯了稻子的腰,吹红了高粱的脸。(课件出示情境图,农家小院。)你看,农家小院里早已果实累累。小红枣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多美的农家小院啊!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1、认读带拼音的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图上相应位置出示相应名称的词,并读词。注意正音:“杏”、“苹”是后鼻音,“子”读轻声。(引导学生用“院子里有一棵苹果树。”这种形式说话。)(例:当学生说出“苹果树下面有一头黄牛。”时,可以说,“老师猜你一定是个勤劳的孩子。”“喜欢黄牛的小朋友请你也来叫叫它的名字吧。”读到桃子时可以说:“你吃过的桃子是怎么样的?”“红红的,大大的。”“那老师送你一个词叫又大又红,你可以说——桌上有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说到苹果时,可以说,“你的音读得真准,特别是后鼻音, 小朋友请跟他一起读。” “小花猫多可爱啊,请喜欢它的小朋友亲切得叫一下它的名字”。 读得多动听啊,请你带着大家来读一遍吧!)

2、去掉图片读词,引导学生发现

①(课件演示)院子里的东西可真多。不看图,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去掉图读词语)指名读(一男一女分别读一排)你发现什么了?第一排都是动物,第二排都是水果。

②是呀!今天很多水果和动物都跑来和我们交朋友,他们都摘下帽子和我们问好呢,我们也一起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吧?(不带拼音)连读词语,注意读得轻快、跳跃。

三、自主认字和识词

(点击课件,剩下生字)水果和动物一转眼不见了,只剩下穿着红衣服的字宝宝,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

1、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请你教教你的同桌。(2)哪些字你现在还不认识,向你的同桌学习,并且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

2、交流汇报。

这些字哪些是你本来就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哪些是你刚刚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以后见面了还能认出来吗?(学生可能会用加一加的方法,换偏旁的方法等。)(2组,一组重点指导识字的方法:生活中识字,电视、广告、姓名、课外书等。另一组重点指导生字的正音“杏”、“苹”。我们班“陈红瑾”的名字里有这个“红”字,我早就认识了。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时时在学习。 “杏、桃、苹”都是植物,所以它们是木字旁或草字头的。 你们把学习延伸到了广阔的生活中,你们可真会学习! 你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是一种记字的好方法。)小朋友可真棒!这些都是识字方法都是宝贝,以后可以帮你学更多的字。

3、那就快快发动我们的双轨火车吧!(同桌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三、初步接触童谣

刚才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比识字,可以看出小朋友个个争先爱学习。前不久在这个农家的小院里也出现一场热闹的比较,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和我一起到 “比一比”的现场去吧。(板书:出示农家小院,板书:比一比)

1、 学生自由朗读。

请你轻轻地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

老师发现这节课你们读得特别认真,你喜欢谁和谁比,就把它大声地读出来!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当好小评委。(你很勇敢,愿意第一个来读,真了不起! 你的声音有点轻,老师觉得你可能不够自信,你能更自信地来读吗? 你的声音真响亮,老师特别喜欢你!)

三、学习韵文。

1、初步看图比一比。

我们读了课文,也听同学读了课文,那这些动物、水果在比什么呢?(比多少、大小,同时板书)谁和谁在比呀?学生说说。同时在说时学习三个量词的用法。(可随机进行)

2、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大小啊?你是从课文哪几句知道的啊?那你知道比的结果是谁大谁小吗?(师指着插图)黄牛大花猫小,你还知道了什么?(头表示大的动物,只表示小的动物。)你还能说“一头”什么?(一头猪、一头象、一头熊、一头毛驴)

3.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

那么除了黄牛和猫在比大小,谁也在比大小呢?出示一颗枣,这就是枣!能用上今天学的数量词吗?一颗枣,教“颗”。你是怎么记这个字的?你能用上这个字来说说这些东西吗?再出示实物:一颗药丸、一颗糖、一颗小石子、一颗珍珠、一颗纽扣。(学生也许会说一颗石头,则石头是大大的,我们用一块石头,而这里的这颗小小的叫石子,我们就说一颗石子。)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小的、圆圆的)所以“颗”是表示小小的、圆圆的东西,那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一颗子弹、一颗弹珠、一颗星星、一颗红豆)如果有同学说“一棵树”,可以说“你很聪明,会用一棵树了,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一棵树的棵(板书)是木字旁的,和树木有关,而我们今天学的颗是页字旁的`,表示小小的,圆圆的。”

4、理解量词“群”的用法。

比完了大小,还要比多少,谁和谁在比多少啊?课文是怎么写的?那鸭子和鸟谁多呢?师边指图,边说小鸟只有一只,鸭子有几只呢?数数,七只,而且它们都是聚在一起的,所以我们知道“群”是表示什么?(多,在一起)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你能看着这幅图用上“一群”来说句话吗?(出示图片:一群鸡在吃青菜)

5、理解量词“堆”的用法。

还有谁和谁也在比多少呢?你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吗?杏子和桃,谁多呢?师边指图,边说桃子有一个,杏子有——很多个,所以我们又知道了“堆”也是表示——?(很多东西放在一起)还可以说“一堆”什么?当学生说到“一堆土”时,所以我们知道一堆土的堆的提土旁,我们学过的字哪个也是提土旁的?(地、场)

6、 那么多的动物和水果在一起比大小比多少真有趣,大家一定很想读吧?那我们同桌合作来读,你们喜欢以怎么地方式读用用什么方式读。

7、 同桌自由朗读,师巡视指点。

(1)同桌展示读。

(2)小组接读。

(3)师生合作读。你们读得真有趣,老师也想读,欢迎我加入吗?来!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4)真有趣,还想读吗?这次我们边拍手边读。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念童谣。

四、仿编韵文。

1、 我们读得多有趣啊,这里还有一些动物和水果也想加入到我们之中,你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西瓜、草莓、葡萄、橘子、马、兔、苹果、梨)你能像老师一样介绍它们吗?(一个西瓜)

2、 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忽然有了灵感,也能自己编课文了,想听听吗?一边多,一边少,一个西瓜一颗草莓。(边说边点击课件)你们想不想也来编编课文?那就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编一编,四人小组里面可以一人编一段,最后组长来总结一下,好吗?

3、 四人小组合作编韵文,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展示。

五、写字指导,重在激励。

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1、 小朋友真了不起,能自己编课文了,这里的小黄牛和小山羊舍不得你们离开,希望你们能写下它们的名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笔落在竖中线上)观察得真仔细!

2、牛:学生观察后书空,注意笔顺。

3、再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并且要长一些)爱观察的小朋友一定能把这个字也写得很好!

4、仔细看师范写,生认真书写。(师提醒写字姿势:身正、肩平、 臂开、足安)

5、羊:方法同上,重点引导三横的长短变化及之间的距离。

6、欣赏,点评。自己先看看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比较好,然后同桌互相看看,互相学习。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典型的作业,最后全班欣赏并评析。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在一起比大小,比多少,不但学了很多知识,而且学得很开心。其实,我们身边的事物除了可以比大比小,比多比少,还可以比很多很多,小朋友回家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玩玩"比一比"的游戏,老师相信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在游戏的情境下, 复习“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字的读音, 把这些字的前后鼻音区分清楚, 读准确。

2. 复习五个学过的部首, 让它们与一些独体字合成左右结构的字, 让学生尝试着多元组合。

3. 以“词语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初识“顶真格”, 并练习用“潮舒赶泥”接龙组词。

4. 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读好带有叹号的句子。

5. 描写带有“三点水”和“单人旁”的字, 掌握它们左窄右宽的书写特点。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复习五个学过的部首, 让它们与一些独体字合成左右结构的字, 让学生尝试着多元组合。

2. 以“词语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初识“顶真格”, 并练习用“潮舒赶泥”接龙组词, 注意同音字混淆。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四张声母卡: in ing en eng;

2. 做八辆小汽车, 车身写上“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生字;

3. 做一些部首和字的卡片;

4. 板书抄写第四题的三句句子;

5. 设计闯关证(每人一张)。

四.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开学到现在, 我们已经学了4篇课文啦!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将要用这些学到的本领在“识字游戏1”中做一次闯关游戏, (出示闯关证) 这是一张闯关证,根据游戏内容,每闯一关得一颗星,连闯五关就可以到达顶点, 在红星上涂上颜色,表示闯关成功!

出示:识字游戏1

2、明确要求

让我们看看有哪几个关要闯呢? 闯的是些什么难关呢?

(1)出示每一关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读读。

(2)对闯关的要求有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质疑。

说明:

将学生在近几课课文内的拼音、识字、读句、写字这五个没有关联的练习设计成环环相扣的闯关情境, 并以涂上小红星作为最终的奖励,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得到知识的巩固, 语言的训练。

在明确闯关的要求时,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自己读题,尝试理解,学生理解有问题的地方才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 逐题闯关

(一) 先闯第一关

1.明确闯关要求。

(1)出示闯关要求: 你能指挥下面的车辆停在合适的位置上吗?

(2)指名读要求。

2. 指导练习。

要闯第一关,就得找到闯关的小窍门,它们是什么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画着停车场的韵母卡片以及汽车的生字卡片): in ing en eng

民挺禁灯明很朋真

(2)师述:能够正确地读准它们的读音,就找到了闯过第一关的金钥匙啦!

(3)指名领读韵母以及生字(提醒注意前后鼻音);

(4)开火车读,注意读音;

3. 完成练习。

(1)谁能做一个称职的汽车调度员,把这些车辆(指字)指挥停到合适的停车场?

(2)指名一生上来摆放学具,其余学生在书上自己答题;

(3)交流答案,做对的同学在各自的闯关证第一关后打星

(4)这四个停车场还能停哪些车辆呢? (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读字)

说明:

前后鼻音的区分是本识字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忆生字的读音, 在操练中加深生字前后鼻音的记忆, 通过核对再次巩固。

在闯关的打分时, 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 学生自己做题如果有错, 没关系, 鼓励学生核对时自己修改, 只要修改正确, 多读几遍, 还能打个星。

游戏只是一种形式,实质还是借助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因此,教师在调控游戏的过程中还需把握一个“度”字。

(二) 再闯第二关

1.明确闯关要求。

有多少同学闯过第一关啦!第一关只是热身运动, 第二关可有点难度啦! 你们看!

出示闯关要求: 找到好朋友, 和它拉拉手。

(1)指名读题;

(2)这里来了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你们认识它们吗?

随机出示:五个部首米西自直立

指名读---齐读

2.指导完成练习。

(手指部首)这五个小朋友都想到书本大世界里去玩,可是书本大世界一定要小朋友们找到合适的朋友(指右边五个字)两个两个手拉手,最起码组成五对朋友才能拿到通行证,有些难度吧! 让我们试一试来闯这一关?

(1)指名一个学生上黑板拼卡片;

(2)其余学生在书本的习题下划几条直线,把合成的字写在直线上;

(3)核对:把卡片发给十个学生,找到朋友手拉手,一起回答:

(举例)提手旁和站立的立,合成拉手的拉;

(4)写到五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给自己的第二关打星。

说明:

这个练习本身没有很大的难度, 先拼成五个生字写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而教师只需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是否正确, 语言是否通顺。

重要的是, 在这道题目中, 教师可以打破思维的定势, 培养学生多向选择的思维方法, 比如说, “三点水”既可以和“西”合成“洒”, 又能和“立”合成“泣”; “口字旁”即可以和“自”合成“咱”, 又可以和“米”合成“咪”. 其实, 这样多元的搭配, 原本就是这道练习题的出题主旨。

这道习题还有一种操作方法,可以课前让每位学生自己制作十张卡片,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一番,只是课前花时会比较多,与上面的操作方法比较,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三)来闯第三关

1.明确闯关要求。

“词语接龙”是这次闯关的高潮部分

(1)出示闯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词语接龙”,比一比哪组接得对, 接得快。

(2)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关和前两关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师小结: 说得对, 这一关还要考考我们一小组同学能不能合作闯关, 它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接龙比赛.比一比哪组接得对,接得快。

(3)让我们来看看接龙的.窍门吧!

出示: 微风------风雨------雨声------声音------音乐

a.读读词语;

b.说说词语接龙的方法;

2.指导完成练习。

出示: 潮舒赶泥

(1) 以小组为单位接龙比赛,遇到困难,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难题;

(2) 教师当场板书;

(3) 读读这些词语;

(4) 以小组为单位给自己的第三关打星

说明:

词语接龙的难点是学生会把相同读音的字混在一起使用,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处置不当反而会造成同音字混淆,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教师可以把学生口头组的另外一个词语写在旁边, 让学生比较比较, 区别一下, 在教师的当场板书中, 学生也在不断地用眼睛读词语。练习的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过练习, 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掌握用法。

词语接龙不仅是巩固和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 融合了游戏的趣味性, 而且也是对词语的一种多元解读。比如说:“微风”不仅可以接“风雨”,也可以接“风声”。

(四) 闯闯第四关

1.明确闯关要求。

加油啊!我们已经闯到第四关啦!胜利在向我们招手呢!

(1)出示闯关要求:

下面三句话,最后都是叹号,但是读起来有点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2)指名读题

2.指导朗读句子。

这一题好象是读的练习,而且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拿星一定不太难,爱读书的小朋友可来劲啦!

(1)出示: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 “龙活啦!”

啊,多么迷人的图画!

蚯蚓说: “那是春风,春风招呼咱们到外边去呢!”

(2) 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3) 同桌之间互相读----同桌在第四关后互相打分

说明:

这个游戏是一个读的练习, 三句句子都是来自学过的课文, 整理出来帮助学生归类,使学生明白, 同样是叹号, 读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不同, 但是, 这不同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而是用他们的读, 读起来有点儿不同, 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让学生试着互相来评价则是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得到的另外一个收获,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也许还要借助自己的朗读来说明观点, 这就更好了!

(五)最后闯一关

1.明确闯关要求。

最后一关啦!累不累呀?有没有信心一鼓作气闯下去?

(1) 出示闯关要求:先描一描,再写一写.注意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学生读题

2.指导描摹汉字。

看样子,这一关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找找规律,认真写一写!

出示: 洒清信你

(1)仔细观察田字格, 这四个字写的时候, 有什么规律吗? (左窄右宽)

规律掌握: “三点水”和“单人旁”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2)学生说关键笔画位置, 教师当场书写四个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4)当场批阅,得到五角星的同学在第五关后面打上星.

说明:

写字部分,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以及书写习惯, 从养成习惯入手. 一开始, 对字的美观漂亮不提过高的要求, 注意点集中在汉字的书写规则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位置.

其次, 要教会学生掌握书写的规律, 比如“三点水”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让学生把书写的规律迁移到今后的写字中.

三. 课堂小结

1. 师述:哪些小朋友闯过五关啦?真有本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2. 用水笔涂红五星, 体会成功的喜悦.

说明:

35分钟的一堂课, 以闯关的形式环环相扣, 紧凑教学. 教师的语言始终要创设出一种游戏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 但是, 教师心中始终应该明白, 游戏只是一种形式, 注意力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到知识点上, 落实教学目标上, 同时引导着学生既饶有兴趣地学又学得扎扎实实. (例如闯关二的教学环节设计)

课后反思

一.综合复习中的游戏运用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已经注入了许多游戏的理念,“识字游戏”、“语文快乐宫”等练习形式的游戏化、情境化、活动化,更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师在识字游戏中的作用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利用游戏中的各种契机,引起动机,唤起意愿,让学生产生一种参与、介入的愿望。在游戏中,教师指导作用就是尊重学生的游戏意愿,并在游戏活动中善于捕捉学生从言语、动作、表情中发出的信息,作为指导游戏的依据,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识字游戏的备课很难, 因为它和平常所教的课文不同, 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五个单项的练习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 教师需要自己创设情境,而教学语言更应该始终围绕游戏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其实,在备课中我就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问题了, 导入语常常游离情境之外, 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锤炼,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语言符合情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重点: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练习用“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

教学难点:

1.区别“d”与“b”的形,“f”与“t”的形。

2.“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读卡片“bpm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好吗?教师贴卡片“dtnl”。

二、学习“dtnl”的音形

(一)学习“d”的音形:

1.出示“d”的图

(1)问:图上画了什么?你们亲眼看见过大马奔跑吗?大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个字母怎么读?

(2)讲:我们借助马奔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学习“d”的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些。

(3)教师范读“d”。

(4)学生随读“d”。

(5)教师强调发“d”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音不颤动。用手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

(6)学生再发音体会。

2.学习“d”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d”的形呀?

(2)看图观察马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很像什么?

(3)编记忆“d”形的小儿歌:“反6b,大马奔跑ddd”。

(二)学习“t”的音形

1.出示“t”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t”的音在图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我们给“t”编一个小儿歌记住“t”的音:“雨伞把ttt”。

(3)学生在诵读儿歌时记住“t”的音。发音时把手掌放到嘴前,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4)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在观图中去发现。

(5)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tf”的形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ff,小伞把儿ttt。”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6)学生们在唱歌谣和教具演示中,准确地分辨了声母“t、f”的形。

(三)学习声母“nl”的音形

1.学习“n”的音形:

(1)出示n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结合插图和字母“n”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读“n”,边读边讲发音要领。

(4)学生随读时体会气流从鼻腔透出来。

(5)谁能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n”的形?

(6)出示卡片“m”与“n”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门n,二门m”

2.学习“l”的音形

(1)出示“l”的图: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边范读“l”,边讲发音要领,捏鼻子?quot;l“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3)学生随读体会。

(4)小孩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像什么?

(5)编顺口溜:“小棍赶猪lll”。

(四)同桌同学互读“dtnl”的音,相互纠正。

三、正确书写“dtnl”

过渡语:这四个声母的音形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要能写好这4个字母,你们真棒!

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P13页,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t”的横,“n”的左弯竖。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字母是否写得正确。

四、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dtnl”四个声母,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母的音、认清了形,而且写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