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5/10/22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 “奚落”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师生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4、抓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态度。

5、通过搜集信息和听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6、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通过陶罐说的:“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理解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朋友吗?

出示图片:陶罐、铁罐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师:请你读读这些词:

1)谦虚、恼怒、朴素、傲慢、骄傲、轻蔑

根据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它们哪些是用来描写陶罐的,哪些是用来描写铁罐的?

看来,我们对陶罐和铁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2)奚落:课文中写的是谁奚落谁呀?

读读这句话: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除了铁罐奚落陶罐,你还读出什么了?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一)细读2-9自然段

1、师:这一天,铁罐又来奚落陶罐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默读2——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管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铁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陶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好了,快打开书,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2、师:最初让你感到铁罐傲慢的是哪一句呀?

[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名读。

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吗?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却是怎样说的?

[课件]“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听出什么了?

你能把陶罐的谦虚读出来吗?

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

3、谦虚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奚落了吗?

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这一次奚落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

4、它这样奚落陶罐,可陶罐还只是 “谦虚”的回答吗?

读一读。

[课件]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你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师: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

板书:就是 不是

(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

(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辩)

如果我们把“争辩”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辩呢?试着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辩。

5、师:“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6、你们来做陶罐:该怎么说:“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7、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而越来越恶劣。

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9、 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

请1-2个小组汇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2、第二课时:

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 引用传说(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指点:

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

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 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 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

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阳

⑵ 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

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

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小节开头的话,那样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全小节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

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二、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三、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四、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2、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3、指名扮演讲解员。

4、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花香四溢的花园、硕果累累的果园,辽阔无垠的田野,波光粼粼的小河……让我们心驰神往,让我们流连忘返。请同学们从这些美景中选择一处介绍给大家吧!

2.选定内容:

例如选取“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你认为你想写的地方的美景。

3.表达方式:

“这儿真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所以在选定“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时,选择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1)抓住特点,大胆想象,景中有物,物有生情;

(2)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

(3)采取首尾呼应的手法。

5.结构顺序:

本文按照季节的顺序进行描写。首先在文章开头写出“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一总起段,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花园四季特点,最后再与开头相呼应,总结花园美丽。

下水文: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①我们学校操场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这个小花园可真美!

春天来了,②沉睡了很久的小花园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花儿的枝条抽出嫩绿的芽儿。迎春花不愧为报春的使者,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枝头绽放,③像一只只黄色的小哨子,吹来了春天,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小花园里葱葱茏茏。④月季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嘤嘤地呼朋唤友般唱着歌。我们在花园边赏花,边玩耍,真是其乐无穷啊!

秋天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可是小花园里却依然充满了花的芬芳。园丁爷爷亲手培植的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开放。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我们从这些怒放的菊花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冬天,小花园也安静下来了。花儿都被皑皑的大雪盖住了,准备在来年绽放得更加美丽。

我爱我们学校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丽。

①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小花园的赞美之情。

②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花园当作人来写,表现了对花园的喜爱和期许。

③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迎春花的样子。

④既是排比句,又是拟人句,表现月季花的种类和颜色多。

⑤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处景物。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重点

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难点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教学策略

1、练习准备

通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讲清楚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能力,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前提和基础。本次口语交际的难点在于选择具有新鲜感、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述。恰当使用图片或实物,说明交流前要充分准备,教师要将准备的过程看作是本次活动的部分环节。

2、情境设立

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更能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口语能力。虽然本次活动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熟悉、喜爱的场景,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其中,用心进行交流。

3、多向互动

口语交际主要强调信息的相互往来,教师要适时引导交际中的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与补充。

学前准备

1、暑假生活经历的图片或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再现画面。

1、同学们,暑假生活转眼间就要结束了,你的暑假生活过得快乐吗?(快乐)

2、相信在你们的暑假生活里都发生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关于我本人暑假生活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师暑假生活的图片:可以是旅游照片,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图片等等)

3、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暑假生活,说说你经历了哪些新鲜事。(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并且用多媒体展示老师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图片或视频,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更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交际材料。

二、口语交际指导。

1、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的暑假生活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新鲜或者特别的事情呢?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下面让我们踏上回忆的列车。(和同桌相互交流讨论。)

2、交际指导。

(1)师生探讨,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与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

①在选择事件时应侧重什么?(选择的内容要是自己最想与别人分享的,或其他人可能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是觉得有新鲜感或者特别的'事情。)

②讲述事情时如何才能讲述好?(讲述时可以借助图片或者实物吸引听众,通过不同的语气或者小幽默等方式,把事情经历讲清楚,也要根据大家的反应进行调整,使听众感兴趣。)

(3)方法总结:

①内容选择:选择别人可能觉得新鲜或者特别的内容重点讲述。

②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者实物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讲述的内容。

3、小组合作,练习口语交际。

(1)提出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尽量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说有趣,声音要洪亮。

(2)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评一评。组内推选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

围绕自己的暑假生活有条理地讲清经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兴趣,又联系了生活,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快乐分享。

刚刚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谈了自己的暑假生活。现在就请大家推荐出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生1:暑假里,我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去游乐场里玩“海盗船”。刚开始时,“海盗船”慢慢地摇来摇去,我有些害怕,等我适应了,正想闭上眼睛享受时,突然“嘭”的一声,我便被弹了一下,吓得我赶紧睁开眼一看,啊!好高哇!真像腾云驾雾一样,刺激极了。一会儿猛地晃下去,一会儿又猛地浮上来。这种紧张又刺激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2:暑假里,我成了一名社区小志愿者,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社区志愿者,感觉紧张又新鲜。我们一起去了敬老院,在那里我们为爷爷奶奶打扫屋子,为爷爷奶奶洗头发,剪指甲,还给他们讲故事,看着洁净的屋子,看着他们欣慰的笑容,我觉得非常开心。因为这件事,我觉得我的暑假生活过得非常有意义。

生3:暑假生活里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便是每天的晨练。刚放暑假,爸爸就给我做了一份计划,要求我每天晨练一小时。对于我柔弱的身体来说,这简直是难以想象。一开始,我非常排斥,但是在爸爸的威逼下,我还是去晨练了,没过二十分钟,我便气喘吁吁,四肢酸软,很想放弃,但是在爸爸的监督下,又不得不坚持。就这样,我的暑假生活就在一天天的晨练中,在一天天的酸软中慢慢地过去了,现在我再去锻炼,也不会气喘吁吁了。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觉得我身体差,所以才特意为我安排了晨练。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过程步步深入,而且注重让学生谈感受,并展开联想,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了学生交流的空间和倾诉的时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将学生觉得新鲜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叙述清楚,表达完整,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预想中的效果。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

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做好角色分配,只需恰当地引导,而不是满堂灌。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

3、积累与目字旁有关的成语,和描写眼神的名段。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同样是表示看的词语,词义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目字家族的字,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游戏:老师说词学生做动作,如老师说眨眼睛学生做这个动作,同时把眨字贴到黑板上。同样方法出示眯、睁、盯、瞄、瞅

2、看黑板读生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认识这些字。

3、检查识字落实较难的字,如眨、瞅

4、学习6句话

三、指导写字

眨、眯、睁、盯、瞄、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句话,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学习瞟,学习带有瞟字的`句子

做瞟的动作,了解意思

2、做瞧的动作,同义词是望和看,学习句子,认识荣榜

3、老师做眺望的动作,理解眺望的意思,学习句子认识泰

4、读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总结:带有目字旁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三、指导写字瞟、瞧、眺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练习:

1、做动作猜词语

2、读成语,了解成语意思

3、读关于眼神的描写,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