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2025/10/22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篇1

这几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周瑜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总是想把诸葛亮除掉,听说诸葛亮要准备些箭攻打曹军,周瑜就趁机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做好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满口答应了。诸葛亮是个聪明过人的人,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并用黑布蒙住了小船,还在船上扎了一千多个士兵形状的草垛。到了第二天,他把二十条小船连在一起,小船快到曹操军营的时候,这时,漫天大雾,曹操就下令让弓箭手往船上射箭。这时船上的草人身上都插满了箭了,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反一个方向,反面不一会又插满了箭。见雾渐渐散去,诸葛亮就让人把船收了回来,对曹操说:“谢谢了,借给了我这么多箭!”这时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草船借箭这个帮事,揭露了周瑜是个忌妒贤能、心胸狭窄的人,而诸葛亮十分聪明,足智多谋,让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我们要学习诸葛善于动脑、善于观察,不被困难吓倒的精神。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篇2

“欲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的故事,早在很久以前便流传民间了。后来由吴承恩改写。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所谓“三国”是指“魏国”、“吴国”和“蜀国”。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大志大义的曹操;忧国忧民的刘备。他们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性格暴躁的张飞;行侠仗义的关羽……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刘备和诸葛亮。“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刘备与曹操性格不合的观点、表现出了曹操为人奸诈。同时也反映了刘备是“仁君”典型。

如果说,曹操是大奸大恶,刘备是仁君。那诸葛亮呢,他就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是因为他充实地掌握了长江冬季气候的变化;火烧博望坡,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发明“木牛流马”,是因为他在战争中运用了科技发明的成果;空城计,是因为他了解司马懿疑心的心理特征……

《三国演义》里也插了许多的诗词,如: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

让,民无所争凇。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载,雨泽

如此,白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上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

,以黜涉幽明。子养有如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

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这是曹操在他的乐府诗《对酒》中描绘出的一幅天下太平的美好蓝图。是啊,曹操何曾不想做一个平平凡凡的“贤相”呢?每个人希望的都是天下太平、太平盛世。从道理上说,我们,所有的人,只要是站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亲人呀,为什么我们要战争呢,战争,是对我们都没有好处的,就算有,也只是虚伪的表面而已,想想,我们现在期盼的是什么?是太平。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篇3

我非常喜欢读历史类的书,而在数不胜数的历史书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奸佞小人;有忠臣良将;也有乱臣贼子。

我非常欣赏和敬仰关羽。关羽字云长,刘备义弟,跟随刘备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蜀汉争夺荆州时,单刀赴会,夺回荆州;在与曹军的对战中,水淹七军,最后中了吕蒙之计败走麦城。

还有诸葛孔明,他初出茅庐,就火烧博望坡、又大战新野,把曹操的二十万军队击败;又在江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都展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所以我就更喜欢《三国演义》了。

我读完以后感慨万分。我觉得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关羽的忠心;学习赵云的功夫;学习刘备的仁德。这样我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篇4

忠、义.、经得起诱惑.....在关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关羽,一个不算主角也不算配角的人,却令我十分感动。

当年,曹操软禁关羽。面对金钱,他无动于衷;面对美色,他无动于衷;面对绫罗绸缎,他无动于衷;面对良驹,他无动于衷.......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桃园那一个小小的承诺吗?只是为了兄弟之情吗?对,就是为了这些,为了忠义。

我们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会进入社会。而关羽那一身的豪放和忠义将伴我成长。

如果当时被软禁的是我,我会像关羽这样吗?答案是不确定。那么多诱惑,要经得住是很不容易的。小时候,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总爱找邻居家的小君玩,但***妈总是管她很严。有一天,阿姨突然对我说:“只要你不找他玩,我就给你一包零食,怎么样?”那时候,零食的诱惑可是很大的。我欣然答应。第二天,我就找别的朋友玩了。而小君,只能像一只被困而渴望飞翔的小鸟,可怜巴巴地看着我们玩,我似乎看到了她眼中的晶莹液体。

而现在,我再也不会这样了。是关羽,教会我忠,教会我义,教会我怎样面对诱惑。可以说,我爱关羽!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章回古典小说,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硝烟四起,战乱不断。刘玄德偶遇关云长、张翼德,结为兄弟。后得“卧龙、凤雏”两大军师等人,齐心协力建起了蜀汉。而孙坚之子、孙伯符之弟孙仲谋东征西讨,招兵买马,在江东建立起了势力割据——东吴。至于一代奸雄、朝廷丞相曹孟德阴险狡诈,聚集群英,儿子曹丕建立起了曹魏。最后三国统一,国号改为晋的一个故事。

我最难忘的就是“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孔明的严守军法,为了遵守军纪,严守军法,不顾自己与马谡的多年交情,饱含泪花,杀了马谡。

是啊!生活中也要这样,大公无私。我们不能因为交情,从而赦免于人,包公就是个典行的例子,他公正不阿,不收贿赂,不讲交情,错了就是错了,他从不偏向每一个人,被人广为佳传,人们都说: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我们也要这样,做事公平公正。我们班投票都是你是我的好朋友,就投你;我恨你,就不投你。这样就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是吗?

读三国演义名著有感 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说到这首词,就不能不提起《三国演义》。今年寒假,我读了这本名著,像是走进了万花筒世界,不禁绝为之震憾,为之拍案叫绝。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战争故事,还有一些让人感动的人物。

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比如: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摆八阵图,七擒孟获,大唱空城计,六出祁山,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让人遗憾的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能表现义气的是关羽,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找刘备,他过五关斩六将,义盖云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勇冠三军;麦城被俘,他坚贞不屈,誓死捍卫了他对刘备的忠心。

读了《三国演义》,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要学习诸葛亮面对街亭失守时的冷静。我做事大大咧咧,急性,好发脾气。有时,做作业,遇到难题,做了好久,还是想不出,气得我骂老师为何要布置这种题目,直叫爸妈帮我做。如今我再也不能那样了,你看诸葛亮,他遇到问题,不是回避,不是推卸,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那样沉着冷静,胸有成竹,把问题处理得比较得体。

当然,我更要从小努力学习知识,广泛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也要学会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更要像诸葛亮和关羽那样,对自己的国家要热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重担还等着我们去挑,我们应该热爱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美丽的一山一水,绝对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们的内政,绝对不容许敌人侵犯我们神圣的领土。

古人也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今后,我还要不时地多读读《三国演义》,多与“君”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