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统计》教学设计

2025/10/24教案

此篇文章《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统计》教学设计 篇1

《统计》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统计》教学设计 篇2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全班交流)

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设计意图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统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课后进行):通过调查,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看你能

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到统计的知识,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统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实践活动。

(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

(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统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统计》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是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大家能说说从中能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吗?

预设:

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

②有各种图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

……

提问:那么,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⑴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先思考,再来交流。

预设:数数

追问: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

小结: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

⑵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预设: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

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开始

⑶分析数据

提问: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刚才呀,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出示PPT):

追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小结:十分详细、也十分清晰地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都表示出来了。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你们明白了吗?

预设:明白了。

追问:通常我们在画的时候呀,也要注意。(指Y轴)这条垂直射线也可以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指X轴)水平射线也可以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追问:也就是我们要进行统计的项目,对吗?

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提问:那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与象形统计图比较。

预设: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数据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2.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下面打开课本,我们来做一做书本95页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提问:新课就学到这里,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会了画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好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