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咏柳》教学设计

2025/10/24教案

此篇文章《咏柳》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咏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2课《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学会4个生字,会认2个生词。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

+》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是啊,诗人感叹((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4、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9.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

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

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

《咏柳》教学设计 篇3

一、导课

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展示出来吧。

2、孩子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哇!真漂亮,老师像是来到了柳树林。

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赞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树。

4、老师眼中的柳树是这样的(师出示画的柳树)。师: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摆出各种妩媚的姿态。这时候,河水明显变暖,迎面的风中都有了潮湿的气息。再看那柳枝,不知什么时候,已不再是严冬时的枯竭,微微泛出点青色的枝干上孕育了一个个的小苞。两三天的功夫,枝上就满是嫩绿的新叶,再过几天,那新长出的柳叶就能摇晃出春风的形状了。

师:看来,我们都喜欢柳树,古代有一位诗人也非常喜爱柳树,还专门为柳树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讲授新课

1、齐读课题。

2、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鹅、鹅、鹅……”(生齐背),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生:咏鹅)师:对,是《咏鹅》,题目的意思是赞美鹅。如果你想赞美雪,可以说成?(生:咏雪)师:那赞美春呢?(生:咏春)师:真聪明,是谁要赞美柳树呢?他就是贺知章。(简介作者)

3、他是怎样赞美柳树的?首先,我们要战胜生字宝宝。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

4、同学们预习的真好,下面,我们就跟随贺知章老先生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他眼中的柳树吧。

5、师范读,指导读。

6、生读。

三、知诗意

1、师: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就是指整棵树、满树。比如:我们这里坐了一屋子人,爸爸出了一身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2、学习第二句诗。“万条”是多少条?指柳树枝条很多。“百”“千”“万”在古诗中经常泛指“多”的意思。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丝绦”——用绿色丝线编成的带子或绳子。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3、齐读1、2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观察到的。(板书:观察)问:第1句着重写(板书:柳树),第2句呢(板书:柳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师指导。

5、贺知章老先生慢慢地靠近柳树,不禁发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是什么意思?“细叶”——指柳树新萌发出来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是什么意思?“裁”——裁剪。“似”呢?“似”——如同、好像。

6、这么精致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你们知道吗?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7、第一句写“柳树”……第三句写什么?(板书:柳叶),第四句呢?(板书:春风)诗的前两行是是诗人观察到的,这两行是作者动脑筋想象出来的。(板书:想象)

四、悟诗情

春风是春天力量的象征,它既能裁出柳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作者不仅通过眼睛观察到的赞美了柳树(板书:赞美柳树),也通过想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板书:热爱春天)。

五、诵诗

六、拓展

想一想,二月的春风还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咏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观察春天来了柳树的变化。画一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

1、初读古诗,了解大意(边读边出示ppt,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范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出示ppt,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认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3)、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板书设计:

远观:一树高绿丝绦

咏柳近看:细叶热爱春天

奇想:谁裁出

结论:二月春风

《咏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潜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创新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

4、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字,写话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透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貌。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貌怎样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六、研究性作业

研究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写一写,画一画。

《咏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找柳树的叶子或者枝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设计意图:展示收集的柳叶,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二)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三)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评议。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四)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五)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六)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七)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读、互评,引导生生对话。】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一)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二)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三)自由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轻声、重音)

4、能背的站起来背。

设计意图: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主人”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作业设计

1、写生字词。

2、默写古诗。

3、回家找找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对联、童谣、歌曲,写在采集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写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通过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碧玉——一树高

咏柳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