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此篇文章《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1
一本真知卓见的好书,一个敢于说出真话的学者,精彩处太多,选择几处谈谈收获。
也许是由于奥运会正在进行,也许由于自身体质不太好,所以对这一篇更加关注,每次升旗仪式只要时间稍长一点我们的医务室就会被送满晕倒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营养不会缺,只会过剩或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而实际上体育的价远远不仅与促进身体发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投入生活,是心灵丰满和生活圆融。所以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重视体育运动,我们自己也应该投入健身活动。
民主是保障全体公民充分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政治制度,但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态度,他是为人处事的个性与风格,而这种个性和风格一般在0~20岁通过民主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氛围来严惩。所以民主的课堂很重要。我们教师要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均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当然还要有能力调控课堂,引导课堂的进程。再举一例,在学期末的各项评优活动中,教师能当堂唱票也是民主的体现。
肖教授列举的几条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条条真实,条条无奈。我们常常叫苦连天是否是教师已经不再崇高?在面对过多的课时,还有那么多的检查、考评之后,我们有多少真正静下心来备课,全心考虑学生收效的时间呢?难怪教师的职业倦怠慢慢成为了一个不再陌生的词语,难怪我们还没有下班两条腿已经不想再走了。
每篇都很精彩,但我真正想说的我觉得还是书中说得更好,所以不再多说,还是慢慢吸收滋润自己的心灵从而通过课堂滋润我们的学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2
公司为何要我们去做书籍和视频的观後感呢?我想信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检测我们在这方面的水平概况,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我们的专业知识程度,最最重要的是,通过观看以及写感悟,来给自己树立一些更有价值的,永恒的智慧在其中。在这麽多的考核内容之後,总有一样让你感动,总有片段让你触目惊心,总有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总有一个感悟让你开始去体悟人生。
这就有如读经教育为什麽说要选择最优秀的书籍让孩子读,给他背诵。原因就在於此,把最好的先给他,融汇在他的生命里。等他慢慢长大了,就会在整个生命中,且行且悟。
所以,对於考核的内容,不应该是为考核而考核,写心得体会也不应该是为写而写。看了之後马上写出来的,不见得就是自己的感悟,往往也是别人的一些观点,自己觉得有道理罢了。只有过了1个月,甚至1年之後,还能说出来,那才真的是成为了自己的'智慧。
如何做才好?就是且行且悟。好的书籍,多看几遍。可是,我们工作忙,家庭忙,而且好书也浩如烟海,怎麽办?我就觉得摘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把看到的自己认为非常有价值的话,提取出来。有空多看看,把一本书越看越薄,直至完全内化於心。况且,很多智慧的火花往往在自己多看几次之後,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让我们真正去体悟“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内涵吧。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3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最深的是:学科教学的任务不只是要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习做人。学会做人的关键是具有优良的学习品质,只有优良的学习品质才是无价的,才是终身受益的。乐学精神是主要的优良学习品质之一。下面就乐学精神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之一:寓教于乐,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
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有无兴趣,往往来源于教师的有目的的培养。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天真活泼,常常用“游戏式教学法”往往比较奏效,兴趣浓厚。这种方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于教具、学具的演示、操作,抽象概念的形象动作的表演与游戏形式结合在一起,编成游戏。而高年级学生则需要从探索知识中获得兴趣。
体会之二:消除心理障碍和不良习惯,培养饱满的求知情绪。
饱满的情绪是乐学的具体体现,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保持良好情绪,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帮助他们克服以下不良心理和习惯。
体会之三:通过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的苦乐观。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任何人的学习都会碰到困难。要克服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在教学中以“兴趣”引进学习的大门,在升华到“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便能不畏学习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勇攀高峰,这种积极的苦乐观要在长期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
1、树立仿效的榜样,间接体验苦干的甘甜;
2、利用信息反馈,直接品尝学习成果的甘甜;
3、在困难与失败中磨练吃苦的意志。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4
课堂纪律控制不得力的情况发生最多的往往在新教师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讨教和积累经验,最后一般都能掌握控制课堂局面。但是仔细思量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否是最佳的呢?
事实上有不少老师重视的是表面上,课堂太平,而并没有去多思考这个问题。每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探究精神决定了这样的反思程度。课堂上控制不好纪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多的发生在新教师身上,因为他们面对突发事件缺乏应对的方法,而对于才踏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来讲课堂上平常的事情也是突发事件,较多时就是因为不会把握这些事情的处理方式方法而使个别学生的行为影响大家,乃至整个课堂的正常教学。教师本身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上课态度懒散,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或者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强词夺理。对学生带有偏见,漠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难以树立没有地位,自然课堂上讲话没有人听了。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再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将课上得生动有趣的,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吸引学生,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成功的课堂是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课堂,但是撇开以上的情况课堂上还是难免会有个别学生会做小动作或其他事情影响课堂。那么一旦出现了这样情况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制止。那么怎样制止呢?有经验的老师会用提问的方式来提醒孩子,有的老师会用眼神和表情来制止犯错的孩子……
在此过程中要有效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同时又有效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的制止是具有艺术性的,这都离不开教师个人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5
读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震撼更是惊喜,一个个教育实例呈现在我们眼前,好像这些事例我们都遇见过,但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我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智慧。我感叹一个有智慧的教师是多么的幸福,孩子们的未来更是令人充满期待。
王晓春老师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是多么的从容淡定更是巧妙令人信服,作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在处理孩子们的问题,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都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素质。而不是在教师的粗暴、谩骂而进行干预和强制。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去谈论如何学习?学习有多么的重要,这样只会让他们更加厌烦和无助。有智慧的教师是追溯根源找出其原因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看了这本书我心里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智慧与爱并存,让我们的教育生动而有意义呢?”那么教育智慧来自于哪里呢?我想这种智慧应该来自于渊博的`学识,来自于对教育和课程的理解,来自于娴熟的教学技能,来自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多个方面。当下的教育,所谓的“经验”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而是需要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我想,我要从最根本的做起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和研究。因为我面对的儿童,他们每天都在身体上、心理上和思想上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我要勤于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能从多方面思考和反思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篇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始于家庭。学校是实施系统教育的机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为了孩子,家长要与教师相互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社会各界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新时期的家校合作,已不仅是一种教育新理念,而是一种教育新生态。“家校合作”已经不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项措施,更是教育思想、培养模式以及学校制度的根本转变。
在社会各界都已如此重视“家校社合作”的今天,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更应该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始终坚持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动来教育引导孩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努力让孩子成人、成才,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在“素质教育”模式的国家政策下,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与互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孩子们的未来也会更加地美好。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