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画》教案

2025/10/25教案

此篇文章《画》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画》教案 篇1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提高临摹和添加的创作方法,进一步体验生宣纸、毛笔、墨、彩、水的性能及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的用笔方法,感受画鸟创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设计意图】传授给学生一些中国画鸟画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画鸟画的素养。了解“缘物寄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创作打基础。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2、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小组研究:

【设计意图】渗透画鸟绘画的创作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和感悟画家是如何用笔和用墨的。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讨论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欣赏展示:

1、师生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2、教师

《画》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把它书写出来。

⒉大胆想象,能根据自己名字每个字的结构,进行想象添画,感受名字创意画的有趣。

活动准备:课件;画纸、笔;范画

活动过程:

⒈出示课件,感受不同的作品。

师:前两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画,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创造这幅画的呢?(是在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设计的画)

师:你们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吗?

⒉师幼共同示范。

师:我也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那怎么设计呢?先在画面的中间把自己的名字尽量写得大一点。然后在自己的名字的基础上,把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情画进名字里,变成一幅故事画。最后画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变成一幅装饰画。(教师边说边带领个别幼儿尝试名字设计画)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画成一幅画,你想自己最喜欢做的哪些事呢?现在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幼儿相互讨论,为作画作准备)

⒊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花纹装饰自己的名字或姓氏。(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⒋讲评

师: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名字?为什么喜欢?

师:你感觉你设计的名字好看吗?应该怎样改进就更好了?

《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香蕉的外貌特征与生长特征。

2、尝试掌握棉签绘画的技能,能独立完成画作。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写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香蕉的图片;

2、颜料,抹布,瓶盖若干,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喜欢吃的水果吗?

李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你们喜欢吃吗?

二、出示ppt。

师:我这里有一些特别漂亮的'香蕉,请你们来看看。

它们长什么样?长的像什么?

出示“站”起来的香蕉。

这个香蕉怎么了?像什么呢?

三、介绍材料。

师:今天李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画香蕉,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棉签和卡纸)

用棉签怎么画香蕉呢?你们觉得印香蕉吧!

(边讲述画法边在幼儿眼前完成画作)

四、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

五、欣赏幼儿作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画的香蕉?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平时在我们幼儿园里也能吃到。所以当我出示图片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老师,这是香蕉。问到香蕉的样子,孩子们也是能够很清楚的说出来。问到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有了一点局限,都是小船,黄黄的,再没有其他的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我起了一个头,弯弯的香蕉像飞镖一样,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认识飞镖,只听到孩子们马上说:老师,飞镖飞出去会回来的。接下去,孩子们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有的说像滑滑梯、跷跷板,黄的颜色像月亮等等。这次的绘画作品我放到了卡纸上,颜料不容易印出来,看到这次的作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棉签画的能力。也能够很清楚的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画》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印画鸽子,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产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彩色画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

1.课件演示:手影游戏

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小动物都是用什么变成的?(手)

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

(请幼儿试着用自己的小手变成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用手影演示变成鸽子。

教师:现在,我们让小手变成的鸽子飞到纸上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画鸽子

1.伸出我们的手掌,找一找哪一个是拇指?

让四个手指并拢,飞呀飞呀,飞到画纸上(把手重叠在画面的鸽子上),变成了什么?(鸽子)

2.拇指是鸽子的什么部位?(头部)

四个手指是什么?(翅膀)

鸽子的'身体又是什么印成的?(手掌)

3.你想让你的小鸽子飞到你的纸上吗?

请大家把小手放在画纸上,分辨描画的各个部位,注意描画时手不移动。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变换手的位置印画,注意鸽子在画面上的布局。

2.启发幼儿印画时左手不移动,右手稍离左手一圈印画,避免把手指描脏。

3.大胆的在鸽子上装饰花纹,并注意颜色深浅。

四、评价作品

这只鸽子颜色真漂亮,用了深浅不一的颜色。这几只鸽子的颜色不鲜艳,它们都用了深色还浅色?

(感知都是深色或浅色会使颜色不鲜明。)

《画》教案 篇5

活动前评析

在我们农村的小河里,有很多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奇形怪状的石头。孩子们经常把它们当作玩伴:很小的石头可以用来“抓子”游戏,大一点的石头可以堆砌成一座石头屋。为了让孩子们能对石头感兴趣,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采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石头,让他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大胆想像,用颜料和棉签等材料来装饰石头,尝试在石头上编织出一幅幅生动、奇妙的画面,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运用颜料和多种材料装饰石头。

2、尝试将画好的石头进行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干净的石头。

2、棉签、广告画颜料、水彩笔等。

3、几块装饰好的石头造型,如:乌龟、小兔子。

活动过程实录

一、欣赏石头画

1、老师出示“乌龟”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画。

2、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龟?

3、小乌龟是什么材料做的?你们认为这块小石头像小乌龟吗?为什么?(师小结乌龟的身体特征)

4、小石头是怎样变成小乌龟的?

5、师示范演示作画一只小乌龟,边讲解边作画。

6、师出示石头画“小兔子”,请幼儿看看说说,分析兔子身体特征,颜料涂色情况。

7、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吧。

二、师引导幼儿进行石头画创作

1、老师这儿有很多小石头,请你们上来玩一玩,看看它们形状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说说手中的小石头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为什么?

3、师提出要求:注意衣物及桌面、地面的整洁。

4、幼儿尝试作画,老师适时指导幼儿。

5、请作画好的幼儿自由结伴交谈,互相说说自己的'石头造型作品。

6、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编故事

1、老师借助石头小乌龟和小兔子,编讲故事《龟兔赛跑》。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这个故事和小乌龟、小兔子有关系。故事

的名字叫《龟兔赛跑》。

2、请能力强的幼儿利用石头造型编一个简短的故事。

下面,还有谁也来想对我们说说关于你的石头故事?

3、老师小结:想不到,平时躺在那里不动的石头还能帮助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石头画,让我们玩的这么开心,下次我们再来试试画别的动物吧!

《画》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