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看书教材第50页方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活动。⑴观察尺子,讨论:1分米有多长?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吗?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2、活动:⑴数一数1dm里面有几个1cm?
⑵1cm大约有手指那么宽,哪1dm大约是几个手指那么宽?
⑶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dm?
3、出示例3图,仔细观察,图上有小朋友在干什么?
⑴怎样用尺子去量桌子的长和宽呢?
⑵操作:量一量自己桌子的长和宽。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和结果。
⑶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在三角尺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诈大约有多长?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自己凳子的长和宽,记下量的结果。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2
体现新课标思想:
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测量的实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成测量任务。培养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测量长度,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米、厘米以及有关线段的.认识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一些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有关长度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目标:增加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课前进行有关方面情况的了解,精心做好课上得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填好统计表后,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米和厘米的认识了,也认识了线段,今天就要考验考验你们,看你们对于学过的知识是不是掌握了。
二、准备活动。
(一)自愿结合成组。(每组自己确定要测量的内容)
(二)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准备的测量工具是否准备齐。
(三)教师发给每组一张统计表,小组一起把统计表的表头填写完整。
三、实践活动。
(一)小组之间互相商量,进行分工。
(二)到各自要测量的目的地进行测量。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P48~P4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走进乡村”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这一数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学具、教具准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
1、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2、分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些地方各在小桥的什么方向?
3、说说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线
4、找到淘气与笑笑,说说他俩的位置,猜猜他们可能到哪去。
5、说说他们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6、分小组,每个小朋友提1个数学问题
7、请其他同学回答
8、全班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二)小结
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领学生走进果园
1、学生观察图,说说自己在果园中看到什么?
2、说说准备怎样装车?
3、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5、笑笑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6、去过果园,让我们去鸡场看一看吧。
7、在鸡场里看到什么信息?
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产蛋记录表
8、根据你看到的信息提出一些问题
9、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10、鸡产21、22、23、24日一共产蛋多少只?
908+1002+890+980=?(存入问题银行)
11、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120+1040=?(存入问题银行)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解决问题也不错。其中有两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5÷930÷727÷864÷9
2、用脱式计算
46-5×9(14+11)÷5
=46-45=25÷5
=1=5
81÷9+1463÷(6+3)
=9+14=63÷9
=23=7
56÷8+7764÷(18-10)
=7+77=64÷8
=84=8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手指”的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就这样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出数到的某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指。听明白了吗?想不想试一试?
你们是否觉得老师的反应特快?想知道它的奥妙吗?学了这节课的内容,你就知道秘诀了。
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老师在黑板上摆一个正方形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4根小棒。
2、用老师给你的小棒摆正方形,每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看看你手里的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请三个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在座位上摆。
3、学生汇报摆的结果。
师: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1:一共有12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
生2:一共有14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2根。
生3:一共有13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4、师:为什么有些同学没剩余的,有些同学有剩余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把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
5、看图师:有几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3÷4=3……1
6、师:这道题我们学过用除法竖式计算,谁上来把这道算式列成除法竖式?指一名学生到黑板列竖式
7、有余数的情况你也能列成除法算式呢?(看黑板的图形说;有几根小棒,每几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几个?还剩几根?)怎样列式呢?学生说,老师板书。(余数和商之间为什么点6个点?你会读这条算式吗?(1)指名读算式,师范读,全班读。
8、看自己摆的图形,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对同桌说说你的除法算式。指名说算式。(黑板)
三、学习用竖式表示除法算式
1、师:刚才你们看着自己摆放的情况,列出了除法算式,如果不看小棒,让你计算它的结果,你能用竖式算出来吗?
2、请同学们把13÷4=3……1列成除法竖式。(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列,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3、理解除法竖式中个部分的含义。师提问:为什么在13下面写12?生:3x4=12师:1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3-12=1师:为什么要用13减12?生:一共有13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4、剩下的式子你也能用竖式表示吗?
学生列出14÷4=3……215÷4=3……3的竖式。
5、小结师:学到这,你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做书本51页的练习。
(你是怎样想的?3x4最接近什么?)
四、探讨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老师同样也用小棒摆了图形,(出示五边形),老师在摆的时候,和你们刚才摆的情况一样,出现了刚好摆完和有剩余的',请你猜猜,有余数的情况之下,余数是几呢?
生1:余数是3。
生2:余数是1。
生3:余数是2。
……师:为什么不能是5或超过5呢?
2、师:老师把自己摆五边形的情况用算式记录下来,请看(投影出示),你们猜对了吗?从哪看出他们猜对呢?(余数)3、假如我再用不同的数量摆五边形,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学生讲,老师显示情况)余数也是多少?哪余数为什么不会出现5或比5大呢?
4、出现喜洋洋把除数和余数都变成蓝色和红色。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几个学生说)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老师板书“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学生在书上填。
五、做练习
1、做小老师判断。(书上做一做)
2、53页练习第一第二题。
3、考考你。
x÷8=x……x(余数是多少?)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七、游戏
师:回顾“猜手指”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奥妙呢?
(5是除数,用报的数作被除数,关键看余数是几)老师报数,学生找手指。
师: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的本领带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做这个游戏,还可以把你的本领交给其他不会的小朋友,好吗?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教材解读:
1、情景图。
左图。是一幅同学们活动的情形.
右图。是同学们在调查户外活动的时间的情景.
2、统计表。教材呈现的是一个没做完的分段统计表。
3、统计图。教材中也是一个未做完的统计图.
4、分析与交流。
完成统计图表。
发现与交流。
提出建议。
二、活动建议
1、真正进行调查,注重方法指导。
2、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时间观念和时间单位的问题。
经历统计全过程的问题。
3、发挥活动的最大功能。
三、活动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一定时间的长短。
2.通过活动巩固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以及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户外活动的意义,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四、活动设想:
该实践活动是调查学生在一般常态情况下的户外活动时间,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由于学生个体家庭背景不同,因而每天户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也不会相同。为了使统计的结果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具有说服力,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把学生上学与放学在路上的时间排除在外,因而早晨、中午基本没有户外活动的时间,这一段可以忽略不计;晚饭后不宜立即活动且活动时间很少,统计的意义不大,因此确定所统计的户外活动时间是指下午放学后到晚饭前这一段。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一个月的时间太漫长,所以一般确定统计学生在最近一周内的户外活动时间,星期六、星期日的活动除外。
由于我们统计的是户外活动时间的大约平均值,不是某一天的活动时间,因此需要学生家长协助。
五、活动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统计每天下午放学后活动的内容及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下表。家长协助完成。
户外活动时间统计表姓名:________
户外活动时间
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活动过程
一、调查与收集
1、统计的必要性:
课前我们对自己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作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把填好的统计表拿出来,能不能告诉小朋友,你平均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想不想知道其他小朋友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全班同学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引导学生想到--把全班同学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统计。
2、收集数据:
请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户外活动时间统计表”收上来交给老师。
二、与描述:
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如下所示的统计图,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描述数据的`工作。
1、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想到--为了保证数据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老师读一个数据,小朋友要在统计图中相应的空格里画“√”或“×”符号作统计。
2、合作:教师读原始成绩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全体学生在统计图中画“√”或“×”符号作统计。
三、分析与反思
首先引导学生把上面的统计图简化成如下所示的统计表。
活动时间
半小时以下
半小时~1小时
1小时以上
人 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班同学户外活动时间在哪一个时间段之间的人数最多等。
在活动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通过对户外活动的调查以及活动时间的统计,你们对安排户外活动有什么建议?
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是否能对户外活动提出好的建议等。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有关内容。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乘法的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活动准备:
1.准备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录音带、数学卡片、小头饰。
2.把班上同学分成三个组,以果子命名:林檎组12人,柿子组14人,梨子组16人。给每位同学一个果子小头饰。
3.给每位同学胸前戴上写有数或符号的卡片。
4.上课前,把学生的椅子面向黑板摆成“U”字形。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问好。
师弹琴:135|ⅰ-|
生起立。
师生互问好:
12345|ⅰ5-|ⅰ5-|54321||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师弹琴:ⅰ53|1--∣|
生坐下。
二、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知道,现在是秋季。
师:“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枝头结柿子,梁上挂葡萄,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枣。”这是我们学过的一节儿歌。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现在,叔叔阿姨们正忙着摘果子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果园去帮叔叔阿姨们算果子,大家说好不好呢?(板书课题“算果子”)
首先,我们要到林檎园去。同学们知道林檎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林檎主要生长在我们的家乡一一樟林。
师:林檎特别喜爱我们家乡的土壤,它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相信同学们都吃过林檎果子,它的味道怎样呢?.
生:林檎的味道甜滋滋的。‘
师:对,甜滋滋的,吃了一直甜到我们的心里去。这是叔叔阿姨辛勤劳动得来的。林檎园为我们家乡增添了一道风景,它使我们家乡更加富饶,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到林檎园去。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走。
ⅰ53|135|135|ⅰⅰ|4666|3555|2432|1-|153|ⅰ35|135|ⅰⅰ│4666|
3555│2432|1-|ⅰⅰ|725│22|135|4666|3555|2432|1--║
(学生按音乐节奏拍手表示走)。
三、算林檎
(音乐完,幻灯显示摘林檎及林檎果子分组图。)
1.看图明意,组加法算式。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林檎园。碧绿碧绿的.林檎树真惹人爱。你们看,那里有阿姨正在摘林檎呢!
(1)阿姨把摘下的林檎果子是怎样放的?
生看图回答:两颗两颗地放在一起。
(2)一共放了几个两颗?
生看图回答:一共放了3个两颗。
(3)请戴林檎头饰的同学,用所戴的数或符号卡片,随音乐出来组成一道加法式子,计算阿姨摘了几颗林檎。(音乐同上,学生随着音乐跑出来,组成式子:2+2+2=)
学生思考计算后,胸戴卡片“6”的同学跑出组成:2+2+2=6。
2.观察思考,组乘法算式。
(1)相同加数是什么?
(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什么?
(3)相同数相加,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
(4)音乐同上,让代表林擒的同学组成乘法算式:23=6。其余同学读出算式。
3.请组成林擒果子两道算式的同学跳丰收舞。庆林檎丰收。
(音乐同上,林擒组全体同学跳丰收舞。音乐完,退回座位。)
四、算柿子
师:算完林擒,我们一起到柿子园去算柿子。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来。
(音乐同上,师生拍手表示走。音乐停,幻灯显示摘柿子和柿子分组图。)
1.看图明意,组乘法算式。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柿子园。大家看,红通通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叔叔正在忙碌地摘柿子呢。
(1)叔叔把摘下的柿子是怎么放的?
生:3颗3颗地放在一起。
(2)一共放了几个3颗?
生:一共放了4个3颗。
(2)让戴柿子头饰的同学,用所戴的数和符号卡片,随着音乐组成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叔叔摘了几颗柿子。
(音乐同上,学生随音乐跑出来,组成算式:3×4=12,其余同学读出算式。)
2.组加法算式,检验乘法。
(1)刚才所组的乘法算式对不对?为什么?
3×4是表示4个3相加。相同数相加,用乘法简便。
(3)让柿子组同学组一道加法算式,看得数是否相同。
(音乐同上,戴柿子头饰的同学随音乐跑出来,组成式子:3+3+3=)
其余同学计算后,胸戴卡片“12”的同学随音乐跑上来组成:3+3+3+3=12。
3.请组成柿子两道题算式的同学表演节目庆柿子丰收。
(歌舞表演《小燕子》,一位同学跳舞,其余同学唱歌,表演完退回原座位。)
五、算梨子
师:算完了柿子,现在,我们一起到梨子园去算梨子。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走。
(音乐同上,师生拍手表示走,音乐停,幻灯显示摘梨子和梨子分组图。)
1.看图明意,组算式。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梨子园。你们看,黄澄澄的梨子把树枝都压弯了腰。叔叔阿姨正在摘呀摘。
(1)他们把摘下的梨子是怎样放的?
生:4颗4颗地放在一起。
(2)一共放了几个4颗?
生:一共放了5个4颗。
(3)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计算?
生:可以用加法或乘法两种方法来计算。
(4)让梨子组的同学组成一道加法算式,计算叔叔阿姨摘了几颗梨子。
(学生随着音乐跑出来,组成一道加法算式:4+4+4+4+4=20)
(5)再让梨子组同学随音乐跑出来组一道乘法算式:4×5=20
2.请梨子组的同学表演节目庆梨子丰收。
(全体梨子组同学跳邀请舞。音乐同上)
六、全体跳丰收舞,渗透劳动教育
师:秋天像位和蔼可亲的秋阿姨,她把丰收的果实装满篮子,送给辛勤劳动的人们。劳动最光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跳个丰收舞,献给勤劳的叔叔阿姨们,同他们一起庆祝各种水果的丰收吧。
(音乐同上,全体同学一起跳丰收舞。音乐停,退回原座位。)
七、找朋友
师:算完了果子,现在我们就回到校园里去。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走。
(音乐同上,师生拍手表示走。音乐停)
师:现在,我们回到了校园,校园里的同学可真多呀。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就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1.请刚才六道算式的得数6、12、20的同学上来。
2.六位同学先表演唱《找朋友》歌,再全体唱《找朋友》歌,六位同学找出刚才组成算式的朋友,分别站成六队。
《找朋友》歌:
5555|565|5ⅰ76|553|5534|553|1432|111||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呀在那里,我的朋友快上来!
在这里!
3.玩中悟理,理解乘法的含义。
(1)请告诉老师,哪一道算式的朋友最多?
梨子组的加法算式同学齐答:我们。
(2)哪一道算式的朋友最少?
三种果子的乘法算式同学齐答:我们。
(3)朋友多找起来容易还是朋友少找起来容易?为什么会这样?
(4)个别提问后小结:用乘法计算的式子短,数和符号少,找起来比较快,比较方便;用加法计算的式子较长,数和符号多,找起来就比较慢,比较麻烦。
八、对照比较,巩固乘法概念.
1.幻灯显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O
4×5=20
2.对照比较
以上三组算式,都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一样。但加法算式长,数和符号多,算起来就像刚才我们找朋友一样,又慢又麻烦。乘法算式短,数和符号少,算起来就像刚才找朋友一样,又快又简便。从这三组算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即(幻灯显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全班学生齐读结语)
师:以后,我们再到果园时,就可以直接用乘法帮叔叔阿姨们算果子,那时将会更快,更准确。
(音乐同(一),全体学生回到座位)
九、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又算又玩,既开心又学到知识,我们发现,原来,数学是这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它;在科学技术上,我们更是离不开它。同学们从小就要认真学习它,掌握它,长大了才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十、师生道再见
师弹琴:135|1--||
生起立。
师生互道再见:
12345|ⅰ5-|ⅰ5-|54321||
同学们再见!再见!再见!老师再见!
[评析: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乘法概念比较难建立,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课很有必要。这节课采取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形式,首先,通过带学生到果园里帮叔叔阿姨算林檎、柿子和梨子三种果子活动,让学生又算又玩,既开心,又学到知识。接着,通过“找朋友”游戏,让学生从玩中悟理。最后,通过加法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比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活动过程既富有趣味性,又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乘法概念,能力得到发展,素质有所提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