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教学设计

2025/10/27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教学设计 篇1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学情分析:

三上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较规范地书写。在低年级,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已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一)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四)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

(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提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出示秋雨的情境图,师相机描述秋雨的美景。

(二)板书课题

二、初读,梳理文脉

(一)读一读,填一填

1、自主朗读课文,尝试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2、交流

(二)读一读,理一理

1、出示全文,凸显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

2、读一读,相机识字

(1)认读词语:钥匙五彩缤纷颜料喇叭一曲歌丰收

(2)强调正音:“钥匙”的“匙”的读轻声:“丰”是后鼻音:

“一曲歌”中的“曲”读第三声。

三、研读第一、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一)研读第一自然段,打开秋之门

1、自主朗读,画出表示秋雨特点的两个词语。

2、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

(1)交流:清凉的、温柔的。

(2)指导朗读:读出轻柔的语气。

3、理解“钥匙”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钥匙”的本义。

(2)联系下文,理解“钥匙”的含义,指秋雨一下,秋天就来到,秋天的雨仿佛是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品悟秋之美

1、生自主朗读这一段,初步感受秋天缤纷的色彩。

2、理解“五彩缤纷”

(1)读读下文,填填下图。

(2)交流上图,并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指的是颜色很多,各种各样的颜色。

(3)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4)交流: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5)视频展示画面,播放“缤纷的秋景”。

(6)交流:“五彩缤纷”除了颜色很多外,还包含着什么意思。

3、小结梳理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旁边的“泡泡提示”。

(2)小结:当遇到不理解的、难懂的词语时,可以读读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4、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划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组内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3)组员互当“小老师”,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4)展示朗读,相机评议。

A、相机理解“频频点头”,读出菊花风中摇曳的画面感。

B、相机理解“你挤我碰”,感受果实之多,读得轻快些。

C、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作之美,读出舒缓的节奏。

5、背诵第二自然段

借助上述思维导图,尝试背诵。

四、仿照例句,拓展写话

1、出示例句。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火热。

2、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3、尝试照样子写话。

(1)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一评,改一改。

五、指导书写

(一)巩固生字

认读词语:一盒颜料邮票飘落争着菊花仙子淡黄

(二)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颜”、“淡”的书写。

2、生书写

3、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读一读

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说一说

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读正确、流利

1、自主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当“小老师”,互读互评。

3、指名读,相机识字正音。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相机正音。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菠萝勾住小喇叭厚厚的油亮亮的舒舒服服

(2)同桌互读上述词语。

(二)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默读,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

2、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划出的语句,并说一说感兴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勾住”。

(1)出示出示选择题,供学生选择。

“勾住”指()

A小朋友常被带有香味的水果树绊住脚。

B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

C水果香甜的气味让小朋友的脚也变香了。

(2)梳理方法:联系上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顺着“勾住”的理解,练习朗读第三自然段。

(1)自主练习。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2、同桌互读第四自然段,互评。

3、全班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一)合作朗读全文

第一、五自然段齐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小组读。

(二)说说: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带给小朋友的一首欢乐的歌。

四、拓展学习“阅读链接”

(一)自主阅读,思考:短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景物?

(二)交流:

1、圈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2、梳理出短文是从“田野、植物种子、幼小的动物和候鸟”写了秋天。

3、仿照《秋天的雨》,尝试画一画思维导图。

4、比较异同。了解同样是写秋天,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

五、书写指导

(一)出示要写的生字:好闻梨勾住一曲丰收的歌

(二)重点指导书写“曲”的笔顺。

(三)生书写,评议。

六、作业

板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 篇2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观察积累,依据生活积累展开想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能自由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写一篇想象文,做到想象丰富合理,内容具体。

(二) 情感目标:具有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训练点:

(一) 重难点:想象丰依据生活构想内容。

(二) 训练点:重点内容具体表达。

三、 教学准备:《神笔马良》的故事

四、 教学时间: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补充题目,明确要求。

根据学生自定的题目,理解什么是想象文。根据学生的理解,归纳出写想象文的`一般方法:依据生活构想内容,具体表达。

(二) 运用方法,想象内容。

1、 独立思考,构想内容。

2、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解决训练难点。

3、 典型评议,找出问题。

4、 针对问题,讨论如何把想象的重点内容写具体。

5、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出写具体的方法:“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分解过程,形象描绘。”

(三) 确定重点,起草练笔。

(四) 反馈评价,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假如我是——

...................依据生活

....................构想内容

..................具体表达: 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 ................. 分解过程 形象描绘

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自由命题——自主构想——自由表达——合作讨论

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自由命题,自主构想内容,自主选择表达形式,合作讨论重点难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设计 篇3

一、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的准确、传神。教学而这类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为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

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三、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的”,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明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的`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地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四、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准确。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得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得过程,并有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

五、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的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的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的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景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的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小学教学设计 篇4

小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刚才老师教大家折纸的时候,用到了一个词,谁知道?

生1:1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1分钟,1分钟有多少,能干什么。

课件出示钟表:

师:谁知道有关1分钟的哪些知识?

生1:16秒

生2:60秒

师:谁能告诉我哪个是分针?

师:分针走1格是1分种,那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远呢?

生3:60格。

师:那1分钟到底有多长啊?感受下。(课件演示)

谈感受:

生1:我觉得有点长。

生2:我也觉得很长。

生3:我觉得很短。

生4:很快。

师:有的'觉得长,有的觉得短,……

测一测1分钟内自己的脉搏。

汇报:

生1:60(板书)

生2:97(板书)

生3:88(板书)

生4:12

师:老师帮你测一测。只测10秒就能推出。78下。(学生:啊?)

生5:96下。(板书)

生6:70下。(板书)

师:根据这些数字,你能估计其他同学的心跳大约在多少下吗?

生1:90

生2:60

生3:80

小结:每个的…………不一样,所以心跳也不一样。

师:老师带来了一组活动,活动内容:

计算 拍球 数小棒 读字 画画

要求:每小组选择一项内容进行活动。并记录下相应的次数。

汇报:

生1:我拍了122

生2:我拍了50个

生3:我小棒数了50个

生4:我小棒数了30个。

生5:我1分钟读66个字

将活动记录下来:(课件出示表格,当场填入数字)

拍球

活动内容

组员代号

结果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

师:我能看出,1号1分钟拍90个,我能推算出2分钟拍几个。

提问:4号2分钟大约能拍几个?

做实验:1分钟你能写多少个字?

先估计:

生1:50个

生2:30个

生3:90个。

验证到底写几个(课件出示要写的字)

学生开始写。

汇报:

生1:我猜想的是10个字,我写的就是10个字。

生2:我猜的是30个字,只写了13个字。

师:刚才猜90个字的同学呢?

生3:我也只写了十几个字。

通过刚才的体验,你有什么感想?

生1:只会说是没有用的,得做出来。

师:你能猜测2分钟写多少个字吗?

师: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小学教学设计 篇6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