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三字经》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节奏韵律美,并且能熟读成诵。
2、学习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3、学生能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2、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你们想了解黄香和孔融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学三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试着读读课文吧!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并让学生指出易读错的字音。
3、师范读,同桌互读,男女比赛读。
4、师生齐读拍手读
二、学习故事,理解课文。
1、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接下来,老师有个故事送给大家,请看。(课件播放视频《黄香温席》)
(1)、你喜欢故事中的黄香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孝顺父母)
(2)、在生活中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懂事、孝顺,〖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我们来了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吧?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做到的。(学生跟读)
2、在这篇课文中,除了黄香温席,还包含另一个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1)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尊敬和友爱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
(3)说得真好,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兄长(板书:尊敬兄长)〖启示〗同学们要知道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根据故事谁来说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的意思?【译文】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学生带读)
3、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板书:懂得谦让)
4、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课件引导选择。
三、背诵课文
1、你能把课文背诵下来吗?试试看。
2、老师说上一句,学生回下一句。
3、同桌拍手读、齐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美德,同时我们还得学好文化知识,希望同学们像黄香、孔融一样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懂得谦让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2
一、谈话导入
1、师简介《三字经》导入课文学习。
2、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感悟课文,朗读表演
三、强化识字,加深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将本课的生字用互读、互考、组词、找方法等形式进行交流识记,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选用找朋友的.方式为这些字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4、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识记方法。如:
(1)“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2)编谜语、儿歌识记法。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母:笔顺是母。
2、教师在田字格中做细致指导。
3、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朗读表演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学生可面向全体提出不懂的地方,也可在小组内提出交流。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领读课文。
4、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5、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6、采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做适当引导。
7、说说课文内容。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演出来。
8。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3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四句。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学习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
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拓展升华
五、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三、明理品读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四、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2、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XXXXXXX。亲师友,XXXXXX。香九龄,XXXXXX。孝于亲,XXXXXX。融四岁,XXXXXX。弟于长,XXXXXXX。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6
阅读《三字经》总体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中国的文化知识
2.提高心理素质
3.认识汉字
4.提高记忆能力
三字经教案: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