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的葫芦
(2)出示:(可爱)的葫芦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两幅图,比较,学生说话。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
学生读书,指名说出自己找到的'。
1、学习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
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习“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 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习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认识“葫、芦”等生字。会写“言、每”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及挂图。
三、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看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2、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 齐读课题,指导“芦”读轻声。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看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看这棵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 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 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5、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讲一个人种了棵葫芦,结了个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
(三) 学习本课生字
1、 读读下面的词语。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2、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3、 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4、 分类识字。
(1) 相同结构的字有哪些,请你找一找?
治、棵、挂、哇、怪、慢
(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
怪、慢
(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
挂、哇
5、指导书写
(1)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描红,仿写。看谁写得好。
(四)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自言(yán)一棵(kē)自语 每(měi)天 治(zhì)一治
挂(guà) 哇(wā) 奇怪(guài) 慢(màn)慢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