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艺术教案
此篇文章绘画的艺术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进行绘画活动,对彩瓶的联想感兴趣。
2、了解彩瓶的形状、颜色及花纹秘密。
3、能大胆地对彩瓶进行联想,有一定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彩瓶图片若干张及实物彩瓶若干个布置成“彩瓶展览会”
2、Ppt制作:①各种各样的彩瓶。②彩瓶奇遇记。③动画制作。
3、彩笔、画纸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视觉体验:
参观“彩瓶展览会”。幼儿自由参观彩屏的实物及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彩瓶的形状、颜色及花纹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之间互相说一说。
二、集体小结。总结彩瓶的几种类型,知道形状、颜色及花纹都不一样,并能大胆说出来。
三、故事体验:讲故事,让幼儿对彩瓶的联想感兴趣。
四、游戏体验:
引导幼儿根据情景“彩瓶奇遇记图片对彩瓶进行大胆联想,并用语言表现与表达出来。
1、彩瓶来到动物王国、美丽的城市,彩瓶来到陆地上会变成什么?
2、彩瓶来到蔚蓝大海中会变成什么?
3、蓝天多高,景色多美彩瓶会变成什么?
4、把幼儿联想到的东西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彩瓶汽车…
5、幼儿自由地说一说,然后集体讲。
五、创造出富于幻想和情趣的做作品。
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慢慢提问幼儿在脑海中构图。
2、你想把彩瓶变成什么?你想怎样变换它的身体,你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你是想把彩屏画上窗户变成房子、还是想把彩瓶添上车轮变成汽车、还是想变成更多有趣的东西……
3、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分享故事并讲评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进行创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表现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8张白纸、16只勾线笔;背景音乐;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师:嘴巴确实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来告诉大家。(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指导语: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显示多媒体,师小结: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2、师:嘴巴可神奇了。我们的`心情不一样,嘴巴的形状也会不一样。(播放第一张嘴角向上翘的微笑嘴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么?
3、继续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气)嘴巴、歪嘴巴、吐舌头的嘴巴、舔舌头的嘴巴、舌头歪一边的嘴巴、挂下来的(哭)嘴巴、成圆形的嘴巴、张开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请幼儿一起学一学,然后说一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么或心情怎么样?个别嘴型是怎么样的?
师:原来人的表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1、师: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变出不同的造型。我们也来变一变。(幼儿变造型)我觉得你们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们的嘴巴画下来。教师请出其中一人当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3、师: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4、幼儿分工作画。(背景音乐起)
5、作品展出。师:先谢谢模特。请小画家将8幅作品贴到黑板上。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你画的是谁的嘴巴?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师拿出其中一张画: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讲述)然后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师:这里有几张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师: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背景音乐起)
6、作品在投影仪上展出。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7、总结:这么小的一张嘴巴都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都可以拿来画一画、变一变,对吗?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绘画技能。
3、学习小牛的拟人画法,能为画面添加上喜庆的色彩。
活动分析:重点--学习小牛的拟人画法。
难点--掌握好牛的比例关系。
活动准备:物质--教师范画、每人一套36色油画棒、黑色水笔一支。
知识--简单了解牛的外形特征,知道什么是“唐装”。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主题,出示教学范画。
提问:今年是什么年?小牛长的什么样?(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介绍牛的外形特征)
过渡语:今天有位牛宝宝为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出示范画)
二、展开:
1、根据牛的特征,示范牛头的画法。
指导语:先画牛的大鼻子,像颗摔倒的大花生;鼻子上面画牛脸,宽宽大大立中间;从上到下来添加,头顶画牛角,牛耳分两边,眼睛瞪得大,哞哞叫的欢。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示范小牛的拟人画法。
(1)发散思维,联想生活。
提问:过新年,小朋友会穿上什么样的衣服?(红红的、崭新的衣服,喜欢穿唐装)
指导语:我也给小牛做套漂亮的新唐装吧。
(2)讲解示范小牛的.拟人画法。
指导语:梯形变新装,胳膊举得高,一手挂灯笼,一手放鞭炮;男孩爱穿裤,女孩爱穿裙,新衣穿身上,小牛乐陶陶。
(3)观察范画,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喜庆。
提问:看到这位牛宝宝,你有什么感觉?(很喜庆、很开心、红红火火)
指导语:牛年画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画开开心心过大年的牛宝宝。
3、指导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的绘画姿势,注意握笔和坐姿。
(2)提示幼儿起笔要把握好牛鼻子的画法,牛鼻子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牛宝宝的大小和位置。
(3)结合自己过大年时候的情景,为牛宝宝穿上漂亮的新装,用色要均匀。
(4)及时对有创意的幼儿作品进行点评,支持幼儿大胆的想象。
三、结束:
举办“牛宝宝大聚会”作品展,比一比谁的牛宝宝最神气。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4
教学类型:新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2、教学难点: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范画,幻灯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二)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注意分类的依据,注意条理性。)
刚才大家谈的有一定自己的见解,非常好。
3、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的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重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举例说明。以巩固听讲内容,讲练结合。)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请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归纳一下绘画构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4、西方绘画自成体系,有明显的区别:
(1)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2)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绘画均以发生了明显变化,互相吸收,这在中外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反映。
问题讨论
1、请你说出课本中你最难理解的一幅绘画作品,试说出原因。
2、请你用对比的方法,例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观点及优缺点,给予肯定。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大胆画四肢着地站立的动物。
2、根据画面进行想象桥上、桥下的事物。
3、大胆地运用儿歌讲述画面。
活动流程
欣赏与讨论→引导思考→幼儿创作
活动准备
1、黑色水彩笔
2、过桥作品
3、图片小狗、小猫、老虎、狮子等四肢着地站立的动物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看一张听儿歌猜一猜的图画,我来念儿歌,请大家猜一猜。
⑵出示欣赏作品的局部并念儿歌:“地上有座桥,鸟儿桥上飞,小兔桥下跳,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桥。”
⑶提问:这是一座真的桥吗?(这是动物可不是真桥)这座桥的桥面是动物的什么部位?(桥面是动物的身体)四条腿是桥的什么呢?(桥墩)那么,它到底是谁呢?(教师展示全图:“原来是座小狗桥)
⑷这是一首可以变的儿歌:教师用换纸的方法遮住画面头部,引导幼儿念儿歌,念到最后一句变出“狮子桥”、“老虎桥”、“小猫桥”。
⑸刚才,我们一看到动物的`头,就猜出这是什么桥,大狮子头的周围有什么?(狮子头四周长着长长的毛)小狗的耳朵长在哪里?(狗耳朵长在头的两边)猫和虎的耳朵都长在两角上,又有什么不同?(猫的耳朵尖,虎的耳朵圆的)
2、引导思考
a、除了鸟儿在桥上还有谁(白云、气球、星星、蝴蝶,幼儿说,老师画)
b、除了小兔在桥下还有谁(青蛙、乌龟、蜗牛……等)
3、幼儿作画,创作要求。
a、小动物都想要变桥给大家猜,你们还会变些什么四条腿动物呢?
b、要把头画大,身体画长。
4、引导评价
看小朋友的作品念儿歌,猜猜这是什么桥,找找,哪些地方变样了。
绘画的艺术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本活动来自预设主题《我喜欢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国民间工艺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但是,现在的孩子对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了解甚少,为了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教师从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剪纸、扎染、面塑、脸谱、风筝、贝壳饰品,共六大类民间艺术品,作为引导幼儿欣赏和尝试制作的载体。活动中,教师力求通过参观、制作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在引导幼儿了解民间艺术品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运用捏、剪、染、画等技能大胆尝试,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丰富展区,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热爱,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祖先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及其精神长久不衰。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制作布置“小小民间工艺展”,引导幼儿体验制作民
间工艺品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合作、动手操作以及表现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运用捏、剪、染、画等技能大胆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对民间工艺品的粗浅认识。
2、物质准备:录像、课件、录音机、磁带、展车6个(扎染、面塑、剪纸、脸谱、风筝、贝壳饰品)、操作材料、6个民间小艺人助教。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民间工艺品的名称、用料、制作方法和过程,学习欣赏其独特的美。
难点分析: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并从中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幼儿对参观“小小民间工艺展”的兴趣。
2、在民族音乐的衬托下,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参观民间工艺展。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欣赏六类民间工艺品,配合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小朋友的现场操作。
(1)面塑。讲解:用面做的民间工艺品,叫面塑。教师现场示范捏小鸟。
(2)扎染。引导语:这件衣服上的图案是怎样制作上去的?请这位小朋友来染一下。
(3)风筝。提问:你放过风筝吗?风筝有各式各样的,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式的?
(4)脸谱。提问:这是什么?讲解:这是京剧中的脸谱,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红脸在京剧中代表忠臣,白脸代表奸诈。
(5)贝壳。提问:你还看到什么了?你看这些贝壳穿起来变成什么了?
(6)剪纸。引导语:一张纸怎样能剪出奇妙的图案呢?教师现场示范。
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属于民间工艺品,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激发幼儿参与制作民间工艺品的兴趣。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组:剪纸
B组:扎染
C组:面塑
D组:贝壳饰品
E组:风筝
F组:脸谱
3、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提问: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个展区?为什么?
4、利用课件,开阔视野,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老师:这是麦草画、烙画、蛋雕、木雕…、这些民间工艺品都是人们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捏、剪、画等方法制作出的,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更是拿着当宝贝,很多中国的民间艺人还被邀请到全世界进行表演呢,瞧,我们中国人多了不起啊!虽然小朋友年龄小,还作不出那么精细的工艺品,但是你们可以从小多去发现、多去尝试用小手制作一些东西,我相信,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制作出更精致、更美观的民间工艺品,让我们中国的民间工艺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名,你们说好不好?
三、延伸
幼儿自主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工艺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