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中班音乐教案

2025/11/03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音乐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尝试学唱歌曲“马路上的灯”。

2、理解马路上各种信号灯的提示意义,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马路的背景,路上的各种标记、设施等。

2、红绿灯、贝贝电话吧、书吧等照片。

活动过程:

一、看手势开汽车

“警察”指挥交通,“司机”开车。

幼儿边唱歌曲边开车。马路上的汽车真呀真正多,小朋友们快来看这是什么车:轿车、卡车、面包车、洒水车、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嘀嘀吧吧汽车开来了。

二、在游戏情景中感受乐曲,尝试配唱歌词,理解各种信号灯的意义

1、情景一:我开××车

马路上的汽车真多,你喜欢开什么车?怎么开?(引导幼儿运用形象、夸张的动作表现所开的车。教师与幼儿互动,学做幼儿的.动作。)

用歌曲来回应:嘀嘀、嘀嘀,你开什么车?嘀嘀、嘀嘀,我开××车,我们开着××车,来呀来到马路上。

(根据不同的车,改变“嘀嘀”这类象声词)

2、情景二:信号灯告诉我

(1)观看照片,红绿灯、汽车的尾灯、警灯。

讨论:这是什么灯?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

红绿灯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各种汽车的尾灯有的告诉我们要转弯,有的告诉我们要注意别碰到我;警灯请我们快快让行。

(2)将各种信号灯与音乐形象建立联系。

讨论:从3种音乐的不同节奏分辨什么灯亮了。

(3)听音乐做游戏:“信号灯亮了”。

幼儿边开车,边唱歌,听到音乐信号,作出相应的回应。

3、情景三:开车去游玩

(1)出示禁止行驶的标志,什么地方不能开车?

(2)开车去南京路(市中心),听音乐信号开车,听错了则进场修理一次。

(3)乘着游览车去步行街观光。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中班音乐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学唱歌曲,用合适的方法记忆弱起的节奏。

2、体会歌曲的情趣,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车轮的转动及其速度的快慢,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展开想像。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点难点:

随着快慢音乐的变化,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想像、表达。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幼儿的座位排成四排,类似于公共汽车的座位。

3、活动前观察过马路的车。

活动过程:

一、公共汽车要开喽。

1、教师一边以鲜明的.肢体动作表现歌词,一边愉悦地吟诵歌词:马路上,公共汽车轮子转呀转,转呀转,满街的跑;公共汽车喇叭嘟嘟嘟,嘟嘟嘟,漫天的响。

2、现在,我们来扮演公共汽车里的乘客。公共汽车要开喽!

3、幼儿倾听伴奏音乐,模仿乘客愉快的按节奏晃动身体。

4、现在,我们来模仿公共汽车的轮子。轮子是怎么转的?

5、幼儿倾听伴奏音乐,做车轮转动的动作。

二、公共汽车轮子转呀转

1、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曲子长唱的就是公共汽车的事。

完整欣赏歌曲,说说这首歌唱了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

重点练习:xxxx/xx/x-/和/x-/xx/x-/的节奏。

三、快快转和慢慢转

1、幼儿学唱,边唱边用拍手的方式感受它的节奏。

重点学习弱起节拍"看""听"处的演唱方法。

2、完整演唱,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车轮的转动。

3、马路上除了公共汽车,还有什么车?

根据幼儿的回答让幼儿替换歌曲中的车名,尝试演唱。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彝族舞曲《快乐的啰嗦》欢快、跳跃的旋律,激发幼儿喜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2、尝试用乐器进行轮奏,体验运用不同方式演奏乐曲的乐趣,感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

活动准备:

1、彝族舞曲《快乐的啰嗦》。

2、一组节奏图谱。

3、乐器:双响板、碰铃、手鼓各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播放乐曲,幼儿随音乐律动入室。

导入:云南彝族的火把节快开始了,那里的人们知道小朋友很厉害,都是小小演奏家,想请你们为他们演奏节目,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二、听一听、说一说,感受舞曲活泼快乐的气氛。

1、幼儿倾听舞曲。

师:听完这首乐舞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幼儿感受舞曲的'旋律与结构。

3、介绍舞曲的名字“快乐的啰嗦”。

三、出示图谱,拍一拍、打一打,尝试为活泼快乐的舞曲伴奏。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其规律。

幼儿自由探索,并徒手练习。

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掌握拍打的方法。

问题:这四张节奏图谱,你哪一张不会,需要老师帮助你解决?

幼儿与教师一起完整地徒手拍打节奏。

2、为舞曲《快乐的啰嗦》配上乐器。

师:快乐是啰嗦的快乐,来我们给《快乐的啰嗦》配上好听的小乐器。

3、幼儿分组徒手练习。

四、演一演,传递演奏的快乐。

1、幼儿自选乐器,边看图谱边为舞曲伴奏。

2、幼儿看教师指挥完整表演。

3、幼儿交换乐器,再次完整表演。

五、乐一乐,跳起欢快的篝火舞。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方式集体逗乐表演舞曲《快乐的啰嗦》,体验运用不同方式表现互动的快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①学会唱歌曲《小树叶》,准确把握节奏。

②了解春秋两个季节树叶的变化,对大自然季节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③感受春天小树叶打扮树妈妈的喜悦,秋天离开树妈妈的悲伤,增加情绪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小树叶》。

活动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春、秋两季大树的图片、歌曲《小树叶》简谱。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树叶的变化

教师展示两幅不同季节的大树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发现不同之处。

师:我们看到了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天,哪一幅是秋天呢?你是通过什么发现的?

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小树叶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小树叶成了黄色的,掉落在地上。

二、教师范唱,幼儿欣赏歌曲

教师弹唱歌曲,让幼儿继续停留在春秋小树叶变化之中。从上一环节的看到这一环节的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熟记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情感

我们的小树叶啊,春天就冒出小嫩芽,越长越大,她们开开心心的长满了整个大树,把树妈妈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可是小树叶长啊长啊,长到秋天她就从绿色慢慢变成了黄色,变成黄色的时候,小树叶就要离开树妈妈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她会被风婆婆带到很远的地方……

在了解了树叶的四季变化之后,歌词内容则相对简单,只要教师与幼儿互动,反复练习则很快就能记住歌词

四、学唱歌曲,反复练习

学唱歌曲,逐句学唱,反复练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歌曲

五、表演唱

表演唱不仅是学习成效的检测,更是幼儿学习成果的展示!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借用图画书,模拟情境来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欢快。

2、用手势、动作、接唱等多种方法来熟唱歌曲。

3、尝试看图谱用乐器进行初步的演奏。

活动准备:

音乐图画书、十六宫格图、小铃和铃鼓。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

小朋友,你们都有最喜欢的朋友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好朋友的.名字)

2、出示音乐图画书,引导幼儿观察。

1)提问:图画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手拉手)图画中有几个小朋友呢?(引导幼儿数一数,并回答)图画中有几个小朋友在手拉手?

2)让幼儿模拟图画书中的情境,自找两位好朋友手拉手。

3、播放歌曲,熟悉旋律。

让幼儿手拉手,随音乐摆动身体,感受音乐。

4、学唱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

2)师生接唱

3)幼儿与幼儿接唱

4)做动作演唱

5、尝试看图谱用乐器进行初步的演奏

1)出示十六宫格图,让幼儿观察,练习节奏。

2)边唱边拍打节奏。(用拍手、拍肩、拍退等不同的身体部位来练习)

3)认识乐器,并练习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