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 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师的问题。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师:听清要求,怎么分?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生:可以摆3盘
教师可以问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分3盘?生1:3个2是6,所以摆3盘。生2:我是摆小棒摆出来的。生3:2+2+2=6,3个2相加是6。生4:……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盘)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生:有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2、
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个草莓摆一摆,试一试。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生1:摆了3盘。生2:摆了4盘。
生3:摆了3盘,还剩1个。生4:……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生:摆了3盘。
教师: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没摆完,还剩下1个。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生1:不可以。生2:可以。生3:……教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摆1盘,: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摆一盘,因为要求是每2个摆一盘。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生3:……
(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生齐读。
(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起说:被除数、除数、商。今天又学习了余数。
(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生1:3盘,1个。生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生齐读: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明确: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余1个。(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6÷2=3(盘)7÷2=3(盘)……1(个)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指名回答。生1:……生2:……生3:……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4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 篇6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
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 、P2例2。
2、P4第1、2题。
3、小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怎样建构的
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触类旁通,而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处于匮乏阶段。
对任何知识他们都处于一种认知浅层,老师应如何使他们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通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发现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列式的起步。该单元的教学必须扎实到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对实物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主动建构起对"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等概念的理解。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