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
一、回顾导入,感知“女神”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提灯女神》,跟我一起书写课题,写字要认认真真,做事得踏踏实实。
2、回顾课文,加深整体印象
师:回忆一下,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课文内容。(相机板书:当护士,助病人,办学校。)
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南丁格尔可贵的精神品质,并领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承接第一课时的学习,开门见山,不用过多的言辞赘述。一起书写课题,意在指导学生认真书写,渗透踏实做人做事的情感教育;通过回顾课文,以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认知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与作者、与文本、与人物对话,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二、细读探究,感悟“女神”
(一)朗读感悟,理解“选择”
学习“当护士”这一部分,理解感悟南丁格尔冲破层层阻力选择当一名护士。
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南丁格尔的身份变化得出“贵族小姐?护士?女神”,并质疑第一个“?”进入“当护士”这一部分的学习。
1、感受“一致的反对”
师:南丁格尔怎样从一名贵族小姐变成一名护士的?
引导学生搜集家人反对的语句。
朗读理解“气急败坏”:请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创设情境,朗读悟情:介绍南丁格尔是一名贵族小姐,身份尊贵;她曾毕业于剑桥大学,学识渊博。然而,她却从事当时被认为没有文化,没有身份的人才去当的护士,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通过朗读体会家人极力反对的情感。
2、体会“坚定的信念”
师:我也不理解了,南丁格尔究竟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搜集第4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抓住“最大的幸福,毅然决然”等词进行剖析、交流、朗读等,促进学生体会南丁格尔坚定的信念及义无反顾的选择,感受她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聊天式的对话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搜集信息,理解内容,并通过理解朗读、情境朗读、对话朗读等形式,感悟、体会南丁格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选择当一名护士的可贵品质。]
(二)精读品析,感悟“奉献”
1、话聊“女神”,激趣导读
师:你心目中的女神是怎样的?南丁格尔配吗?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明。
学生按照问题要求自读课文,寻找相关的语句,自主理解、感受。
2、品析交流,感受人格魅力
根据生的汇报随机指导,渗透学法:“生说(感受)——谈理由——多元对话——读出感受”。
3、预设如下:
发生霍乱(第5自然段)
“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她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不少无法救治的重病患(huàn)者在她的怀抱中平静地死去。她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a、感受霍乱
师:提到霍乱,你想到了什么?
生:疾病,传染,死亡,生命危险……
b、寻找感动
师:感动吗?仔细观察,你的感动都隐藏在哪些词语里?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日夜奔忙、平静”等词交流朗读。
c、理解“赞誉”
师:什么是赞誉?引读理解:
01贫民窟发生霍乱,她不顾个人安危参加救护,赢得人们:
02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赢得人们:
03她的奉献精神,更加赢得人们:
赞誉的'背后,是她无比坚定的信念,读:
课件出示,引读: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克里米亚战争(第6——9自然段):三个镜头聚集南丁格尔忘我的工作
镜头一:不分昼夜忘我工作
01、“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重点抓住“每、深”“一间……一间”“不是……就是”等词剖析、交流、朗读体会。
师:夜晚,南丁格尔工作至深夜,累。请把镜头往上对准白天,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
02、南丁格尔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志愿者,一面积极改善医院的环境,一面忙着为伤病员清洗伤口,调理饮食。
重点抓住“种种”想像,理解“一面……一面”体会劳累,交流、朗读、体会。
镜头二:不顾恶劣环境忘我工作
师:是的,坚强的南丁格尔在如此困难中,没有放弃。请把我们的镜头对准这家医院,请看,这是怎样一家医院?学生不难搜集以下信息:
“病房里,床一张挨着一张,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都沾满了血迹和污渍(zì),屋里臭气冲天,伤病员痛苦的呻吟声和粗鲁的叫骂声不绝于耳。”
再补充介绍这个“战地医院”当时的情形:最多能容纳1700名患者的医院最多的时候收容了4000名伤病员,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
镜头三:把病人当做亲人忘我工作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表达作用,搜集信息,了解南丁格尔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感受忘我工作。
4、感悟“英雄”
师:她成为了英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什么是英雄?激情引读:
01、发生霍乱,不顾个人安危参加紧急救护工作,这就是:
02、听到发生战争,立即组织护士志愿队冒着生命危险赶往前线,这就是:
03、不分昼夜忘我工作,重伤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这就是:
坚定的信念:英雄的背后是那坚如磐石坚定信念,读(课件出示“坚定的信念”):
毕生精力办学校(10自然段)
感悟“毕生精力”,激情引读:
01、贫民窟发生霍乱,整整一个夏天,是毕生吗?
02、1853至1856年间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毕生吗?
03、从17岁冲破家人阻力当护士,到90岁数安然长逝,是毕生吗?
为了护理事业,她没有成婚,没有生育子女,把自己的全全部部都献给了护理事业。她用了一生的奉献来捍卫她矢志不渝的坚定的信念,读:
[设计意图:阅读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品词析句的结果,是学生感受祖国语文文字曼妙神奇的结果。并且,朗读是他们表达自己理解与感受最直接的平台,也是训练学生语文核心能力重点之一:自主读,勾画语句,训练学生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汇报读,交流感受谈理由,培养“自圆其说”的语文表达能力;品析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式的品析读,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三、品评交流,感怀“女神”
1、评价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师: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南丁格尔是()一个人!
南丁格尔的一生是()的一生!
2、了解“纪念”,怀念“女神”
师:她去逝后,人们怎样想方设法纪念她的?
师生对话交流,并引导学生感悟南丁格尔卓越的成就与伟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件件发人深省的事件,一次次无私的奉献,对学生情感的震荡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袒露自己的心扉,“情到深处方感人”。]
四、课堂小结,读写结合
1、小结南丁格尔的精神,把爱与奉献传递下去。
2、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总结全文内容,强化文章表达方法。
3、布置练笔实践,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动人心莫过于情”,作者的情,读者的情,教者的情无不溶于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例中,回顾小结,加深情感体验,内化为学生情感价值观。读写结合,将写法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文作者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学习和掌握,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分析,去思考,从而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写作能力,这样便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突出了阅读教学的交际性与实用性。]
五、板书预设
毕生精力
提灯女神
英雄
冲破阻力当护士 赞誉
典型事例
无私奉献
护病人
毕生精力
办学校
成就卓越
誉女神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 了解课文写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发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能有层次地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变化,正确地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依依深情。
2、 学会“役、暂、糕”14个生字,掌握“难、累、尽强”等多音字,会读写“硝烟、噩耗,崎岖”等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的`意思。
3、 能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范读课文,导入新课
⒈板书:【5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⒉简介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情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乃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刀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的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在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文中是谁对谁说“再见了,亲人”?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二、自学课文
⒈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
⑵完成课后练习3,然后同桌交流。
⑶课题中的“亲人”是指谁?
⒉自读课文(10分钟)
⒊交流自学:
回答问题:课题中的“亲人”是指朝鲜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导学
⒈指名读1—3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
出示填空:
大娘: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学习第一节,按“劝慰——回忆——抒情”把第一节分为三层,并指导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⒊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
学习方法:
⑴默读分层;
⑵朗读体会;
⑶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组自学4—6节,讨论该怎样朗读。
四、总结
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⒉课文抒发了怎样一种感情?
板书出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抒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 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深厚情谊
鲜血凝成的
五、完成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熟读课文。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一)咀嚼品味,感受“艰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师:先来看这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是啊,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他出生的村庄,回到他的童年,去感受那缺水的日子,去感受水的珍贵。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哪句话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第二句)
(幻灯片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我们班有没有老家很缺水的同学?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吃水的问题的?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8.小结板书:同学们很会读书,抓得很准,品得也很有味道。总而言之,这句话集中写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板书:艰辛)
9.指点:很多时候,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关键的字、词品一品,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
师:把你们的感受融进文字,读出来。
师:所以说……{幻灯片出示:“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生接下文两句,读完)
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10.过渡:是啊,正因为缺水,水比酒都贵,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村里人才如此的渴望有水喝呀!
(二)想象画面,体验“欢快”——教学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在长期的等待、煎熬中,某一天,终于下雨啦,有水啦,这时候,人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看谁最先发现文中的关键信息?(储水、洗澡)
[出示句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句子。
3.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快?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那些大人们又会做什么呢?
4.交流。
5.追问:我们通过朗读、想象、描写充分感受到了人们的欢乐。但老师
想问问大家:此情此景,你还觉得在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
师:这那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并且是狂欢节啊!这
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回味当时的场面。[幻灯片出示句子]
6.师生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的1、2、3句话)
(生接读)然而……更多的……特别是……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
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出示狗尾巴草]
师:是啊,在记忆中,“我”出生的地方永远缺水,缺水,缺水!所以,
我的童年虽然远去了,但关于水的记忆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雨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夏天,更多时候是母亲用水窖里的水为我们纳凉。[出示水窖]自读课文的2—5段,看看母亲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冲凉的感觉是怎样的?(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批注。)
2、学生默读后交流。师引导、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3、细细品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一边……一边……”体会母亲想让孩子更凉快的心情。
(2)缓缓与倾注是否矛盾?体会即使是一勺水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甚至是一种奢望了,说明水的珍贵。
4、谁来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传送给大家。
5、引读“顿时——”
6、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师配乐朗读。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7、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8、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出示: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9、水给我们兄弟四人带来如此的享受和愉快,作者把母亲的这句话也牢牢地记在心头。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的是饿坏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饿”的体验。
(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能让生命延续的食粮了;水对他们很重要,水对于他们来说很珍贵。)所以,原来的题目叫“饿水”。
(四)总结
1、在作者的童年浪花中,那雨天脱得光溜溜在雨中洗澡带给作者的痛快如此记忆犹新,骄阳似火的晴天里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更让我们刻骨铭心。所以……
师: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出示句子: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雨中的狂欢……[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母亲用一勺水带给我们兄弟四人的幸福。
同学们,缺水给村里人带来“苦”,但在作者的文章中,我们却丝毫找不到“苦”的影子,我们发现更多的是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你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幻灯片出示: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在这种“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可以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水的珍贵。]
2、我们感受了水给作者带来的乐,更感受出了缺水带给我们苦,感受到了“水成了我们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你此时最想说什么?(珍惜水资源)
3、老师要送你们一句话:有水莫忘缺水时,莫要痛快一时,痛苦一辈子。
(五)作业(出示)
1、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
2、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或是写段小文章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观察你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6水挑水艰辛
板书设计:最珍贵的东西雨中洗澡痛快珍惜水
一勺水纳凉舒服节约水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
l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会认线内的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l重难点怎样通过读来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以及体会美丽的深夜的月景
l课时总共两个课时,本堂课上一个课时
l教学过程
㈠背古诗导入课题
1.老师背诵古诗的第一句,让学生接着背下面的诗句,向学生提问诗名和作者
u过渡句:(师:大家背得都很流利,一定很喜欢月亮吧,那么你们觉得月亮美吗?美在哪里呢?生:自由的想象并表述月亮在自己头脑中的样子)
2.引入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什么心情,要解决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望月
㈡初读感知
1.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
朗读要求:将每段用数字标记;将生字词作上记号并查字典,相互讨论
弄清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
老师任务:检查朗读情况,包括字词和大意。(关于“镀”的讲解)(老
师总结文章的三层意思,其中第二层又有四个小故事)
2.再细读文章直接描写月色的一段文字,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㈢具体细节精读感悟
u过渡句:大家不同的心境就会体会到不同的感觉,总之都是美的感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和小外甥在这种月色之下又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请把文章的3—20段仔细读一遍
1.3—4段,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和挚爱
师读第三段,生接着读第四段,问:通过小外甥的话语和表情,你读出了他的`什么感情?(重点点拨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此时可以带领学生联想自己躺在晃荡的船舱中,月亮…)
2.读5—13段,通过写小外甥向“我”挑战背古诗,体会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师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向别人挑战吗?喜欢在哪些方面向别人挑战呢?
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只有当你擅长某种技能时,你才会向别人挑战,说明小外甥知道很多写月亮的古诗(此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3.读14—19段,体会小外甥对月亮丰富有趣的想象
u过渡句:我们来想一想,十二段“……”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挑战难分胜负,而小外甥的思想却慢慢地移向了另外一个问题“月亮象什么?”
(这里老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觉得月亮想什么?在与小外甥的回答对比。侧重于读"这是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故事。”呼应上文的“爱幻想”“聪明好学”
4.读20段,体会小外甥天真的童心和心系月亮,深沉着迷
总结前面“我”和外甥的对话,提出下节课要赏析的内容----文中“我”和小外甥挑战古诗的讲解。
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 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想象品读法 批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想象导入新课
师: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 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 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
3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边读边想象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
三 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1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榆树陡然蓦地调皮鬼精灵
灿灿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
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没精打采天涯海角
a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b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
2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景象?(1-4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 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 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2 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 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4 学生汇报交流
(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5 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6 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
五 课堂小结
1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2 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六 板书设计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满天
月明星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