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景阳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
拓展阅读:《景阳冈》课文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武松道∶“什么榜文?”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武松拖着哨棒走上冈来。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倔强豪放,机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学了这一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的内容不该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畅谈,师相机点拨
附: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打 虎
机智勇武
上冈 下冈
喝酒
倔强豪放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共4篇课文,分别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是翻译成了现代文呈现的。《景阳冈》则是选用的名著原文,它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爽、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打虎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
武松打虎的故事学生都不陌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相关的情节,但是学生对于武松打虎的一些细节并不十分了解,对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没有感悟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多种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性格特点。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英勇无畏、机智敏捷等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武松打虎视频片段
2.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评书导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话说梁山好汉武松,在阳谷县地面不听店家劝告,连喝十八碗酒,执意上得景阳冈来,岂止这一上山,于武松倒无大碍,而景阳冈那称霸一时的吊睛白额大虫可遭了殃了。欲知详细经过,请听今日分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景阳冈》,一探究竟。
生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唤醒记忆。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认识了打虎英雄武松,我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经过。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聚焦动作,感悟性格。
(一)回忆人物学习方法。
过渡:话说武松打死猛虎后,阳谷县衙召开了颁奖盛典,组委会需要武松的事迹介绍,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1.你们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部分呢?——武松打虎。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武松打虎部分。
2.我们了解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打虎环节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生:武松的动作。
3.出示要求,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六、七段思考问题并和同桌交流。
同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2)出示“老虎抓人”部分
(3)男女合作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学生汇报发言,师生评议,相机指导。
1.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一扑: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
从老虎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虎的凶猛)。还可以从哪些句子感悟到?(生自由回答)
2.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从武松的闪、躲、闪中感悟到武松什么性格?
指名回答,师板书:机智敏捷
3.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
4.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三)出示“棒打老虎”部分
过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凶猛的老虎,我们继续看武松怎么打?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聚焦动作,从武松打虎的句子和动作中你感悟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
(四)出示“拳打老虎”部分
过渡:梢棒折了怎么办?没了武器如何是好啊?
1.有感情朗读课件出示的句子。(提醒孩子们读武松的.句子要快速有力,以突出情况的危急。)
2.生读过之后说体会。师相机板书。
3.武松是怎么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的呢?请生说出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
生:跳、揪、按、提、踢、打、丢、退
4.这么多的打法是在乱打一气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相机引导就势含义和武松有勇有谋性格并板书。
5.施耐庵对遣词造句颇有研究,这里有两个“揪”,三个“按”我们来好好研究一下,现在来找两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好不好?(指生上台表演)
生上台表演(分别扮演英勇的武松和凶猛的老虎)
表演中让学生换词抓、拎、拉等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揪的用语巧妙,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五)播放武松打虎视频。
(六)思考:如果让你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你怎样讲述能更吸引观众?(抓住文中精彩的动词讲述,讲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指名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四、聚焦语言、心理,感悟性格。
过渡:老师心中有一个疑惑,本文重点写的是打虎,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喝酒上冈呢?
1.快速浏览喝酒、上冈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武松性格的语言、心理,说说看到的了怎样的武松?(注意:抓关键句,谈感受。)
2.生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抓住语言,体会武松豪爽倔强的特点。
3.出示武松心理部分,有感情朗读并体会武松的倔强、固执、爱面子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4.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武松打虎,可施耐庵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他吃酒、上冈的部分呢?
5.总结:酒壮英雄胆,酒添英雄力。这正是施耐庵的高明之处,写酒就是写武松,写吃酒就是写打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真实的武松。
5、设计名片,夸赞武松。
如果你是英雄人物评委会成员,请展示你为武松写的颁奖词。
六、拓展延伸,推荐书籍。
1.出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金圣叹评价武松的语言: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走进资料袋,感悟其他英雄人物特点。
过渡:《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性格鲜明,丰满而真实,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全面认识这些英雄人物,才能品悟到语言的精妙,才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七、联系生活,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了景阳冈,亲眼目睹的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分析了人物形象,认识了一个豪放倔强、英勇无畏、武艺高强的武松,希望同学们今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勇敢地迎上去,战胜它的时候,你就是武松,你就是英雄。(师相机勾勒山形状的板书)
八、快乐作业,学以致用。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屏幕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3、一字“论”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师提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4、品句子,“识”英雄:
a、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指导: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武松的.勇。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c、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品“闪”: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5、小结:
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作者用了“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6、交流、品读精彩语句。
①学生自主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③全班交流:比一比,读一读,看谁最像武松。
7、小组讨论:这一部分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四、纵观全文,全面认识武松个性。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
五、课外拓展
1.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
2.一英雄,一故事,筹备开展“水浒传英雄故事会”活动。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理解内容的工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主要写宋代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景阳冈》是根据这一古典名著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二、运用工具书通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过程?
2、分段。
四、讲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前要求:这一段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致。武松的心理活动写了三次,请你边读边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作者写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和同学们交流。
3、理清文章的因果关系。
4、从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么样的人?
提示:要从一段段的故事中分析出来。
五、概括中心思想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喜欢这部分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返回首页